吐泻六怎么用?《明医指掌》 吐泻六
Posted 《明医指掌》
篇首语:枕上从妨一夜睡,灯前读尽十年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吐泻六怎么用?《明医指掌》 吐泻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吐泻六怎么用?《明医指掌》 吐泻六
【歌】吐泻须知热与寒,泻黄吐乳热邪干;泻青吐逆为寒候,更把天时月日参。【论】经云∶脾虚则泻,胃虚则吐,脾胃不和,阴阳不顺,清浊相干,则吐泻兼作。钱孔纯云∶小儿吐泻,有湿、有热、有寒、有惊,宜详察而分治之。如夏月中暑发渴引饮,霍乱吐泻,脸赤唇红,去后黄沫色,小便赤涩者,为热,可用香薷、五苓等药治之。冬时中寒,腹痛厥逆,吐泻白色,不渴,面微青色,唇紫,大便如冻汁,或米谷不化,先战栗而小便去者,为寒,可用香附、砂仁、煨姜、木香等药治之。面微黑黄,眼亦黄,手、足及肾囊稍肿,腹胀脐凸,小便短少,善呕而无食,痰多,唇白气促,爱坐畏眠者,为湿,可用苍术、浓朴、薏苡、木瓜等药治之。面赤身热,睡卧不宁,目睛斜定,颈仰身摇,不时悸动,舌碎唇疮, 乳便青者,为惊,可用天麻、川芎、茯苓、肉果等药治之。吐泻乳食不化,因伤粘腻难消之物,滞于中脘,不上不下,但食即吐,面色青白,发热,四肢逆冷,不可便投止吐泻药,当先取积消导,宽利胸膈,次用调脾和胃之剂,此皆合而言之也。愚谓有吐无泻者,胃必热,然亦有寒而吐者;有泻无吐者,胃必寒,然亦有热而泻者。何以辨之?盖吐清凉,顺而易出者为寒;吐苦酸,逆而难出者为热;泻青白,小便利者为寒;泻黄赤,肛门如烧者为热。又,泻利发哕者为虚,只吐不泻者为逆,各随其所属治之可也。
[b]和中清热饮[/b]
治热吐。
黄连(姜炒,一钱) 半夏(姜制,一钱) 茯苓(一钱五分) 陈皮 藿香 砂仁(各七分)
水煎,徐徐服。
[b]温中止吐汤[/b]
治寒吐
白豆蔻 茯苓(各一钱) 半夏(五分) 生姜(五片)
水煎,磨沉香四分,热服。
[b]清热止泻汤[/b]
治热泻。
白茯苓 滑石(各一钱) 白术(六钱) 泽泻(七分) 川黄连(姜炒,四分)
加生姜,煎服。
[b]温脾止泻汤[/b]
治寒泻。
白术(土炒) 白茯苓(各一钱) 桂(三分) 肉果(五分) 甘草(二分)
加生姜,煎服。
[b]安胃醒脾汤[/b]
治吐泻兼作,脾胃俱受病者。
白术 白茯(各一钱) 滑石(水飞) 砂仁(炒,各七分) 木香(煨,五分)
姜、枣,煎服。
停食加枳实、山楂、曲 ;挟惊加胆星、天麻;风加防风、干葛;暑加香薷、扁豆;虚加人参;内有热加黄连;口渴加乌梅肉;吐不止加藿香;泻不止加升麻。
相关参考
【歌】产下婴儿血气空,丝毫触犯便伤荣。倏然致疾如山重,不与寻常一样同。去血过多因发热,焦姜参术入芎。阴虚作热心烦闷,自汗黄可奏功。恶心呕逆伤脾胃,抵圣汤医腹胁膨。归止汗除身热,不愈当归奏效崇。风中愈风
【歌】风湿寒邪相杂至,袭人经络因成痹。寒者痛而风者行,湿为重着不移处。或中皮脉肌骨筋,内舍心肝脾肾肺。筋挛不仁类乎风,局方风痹同论治。因袭既久未能明,近代明师始分异。内经风痹各有条,诸痹所因出陈氏。【
【歌】疽发恶深其状小,浅而大者是为痈。要看部位分虚实,薄处尤当大补荣。【论】《原病式》云∶痈者,浅而大者也。疽者,深而恶者也。热盛血则为痈疽。丹溪云∶痈疽须看六阳经、六阴经,有多气少血者,有多血少气者
盗汗属阴虚、血虚,四物汤加黄柏、知母。(方见血证。)当归六黄汤,治盗汗之圣药也;或黄六一汤、麦煎散。[b]当归六黄汤[/b]当归(一钱)生地黄(二钱)熟地黄(二钱)黄连(一钱)黄芩(一钱)黄柏(一钱)
湿热成痿,二妙散或健步丸。(二方俱见腰痛。)六、七月间湿热成痿,清燥汤。[b]东垣清燥汤[/b]黄(一钱半)苍术(一钱)白术(五分)陈皮(五分)泽泻(五分)人参(三分)白茯苓(五分)升麻(三分)麦门冬
脾胃受伤,清气陷下,饮食不化,痰易生而多者,枳实、白术、曲、半夏、陈皮、茯苓之类,是治其本也,或枳术丸加橘、半、曲。脾胃虚者,六君子加升麻提起。内伤挟痰者,必用黄、白术、陈皮、半夏,姜汁竹沥传送。食积
【歌】婴儿脏腑未全成,长养之时必变蒸。变则气升蒸则热,八蒸十变始成人。【论】夫小儿初生,形体虽具,其气、血、精、神、志、意、魂、魄,俱未能全,故三十二日一变,六十四日一蒸。凡遇一变,即觉性情自有异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