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 厚朴三物汤方
Posted 《医宗金鉴》
篇首语: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宗金鉴》 厚朴三物汤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宗金鉴》 厚朴三物汤方
厚朴八两大黄四两枳实五枚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内大黄,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以利为度。
□
其脉数而紧,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脉弦数者,当下其寒。脉紧大而迟者,必心下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之。
【按】
「其脉数而紧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脉弦数者」之十九字,当是衍文,阅『伤寒论·辨脉法』自知。「当下其寒」之四字,当在「必心下坚」之下,文义始属。
【注】
脉紧大而迟者,必心下坚□,乃寒实也,当下其寒。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也,大者阳实,紧者阴实也,故可下之。
□
□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宜温药下之,以大黄附子汤。
【按】
□下偏痛之「偏」字,当是「满」字,必是传写之□。
【注】
腹满而痛,脾实邪也;□下满痛,肝实邪也。发热若脉数大,胃热实邪也。今脉紧弦,脾寒实邪也,当以温药下之,故以大黄附子汤下其寒实。方中佐细辛者,以散其肝邪,此下肝脾寒实之法也。
【集注】
尤怡曰:□中满痛而脉紧弦,阴寒成聚也,虽有发热,亦有阳气被郁所致。是以非温不能已其寒,非下不能去其结,故曰:宜以温药下之。
相关参考
茯苓四两半夏(洗)四两(一方用桂)鸟头(炮)二两细辛一两右四味,末之,真朱为色炼丸,丸如麻子大,先食,酒饮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注】腹满而痛下利者,用
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妇人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按】甘草小麦大枣汤,方义未详,必是□错。【注
厚朴一尺大黄六两枳实四枚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心下有痰饮,胸□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注】此承上条详出其证,以明其治也。心下有痰饮,谓痰饮之水流在膈间,故胸□支满;支满则阻碍阳
最近因饮食不节,出现腹胀、腹痛,自认为胃肠功能良好,而未予重视。但胀痛之症状逐渐加重,夜间常痛醒。虽大便不干但很难解,小便正常,舌红苔白,脉稍弦数。因按压腹部则痛甚,辨为阳明腑实证,以厚朴三物汤加味治
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筋桂枝一两栝蒌实(捣)一枚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于栀子豉汤方内,加生姜五两。余根据前法,得吐止后服。□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注】论中下后满而不烦者有二:一热气入胃之实满,以承气汤下之;一寒气上逆之虚满,以厚朴生姜甘草半夏
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集解】柯琴曰:此少阴之泻心汤也,凡泻心必藉连、芩,而导引有阴
厚朴半斤 甘草三两 大黄三两 枳实五枚 桂枝二两 生姜五两 大枣十枚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阳明病,腹中切痛,雷鸣,逆满,呕吐者,此虚寒也,附子粳米汤主之。
厚朴半斤 甘草三两 大黄三两 枳实五枚 桂枝二两 生姜五两 大枣十枚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阳明病,腹中切痛,雷鸣,逆满,呕吐者,此虚寒也,附子粳米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