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衄候怎么用?《诸病源候论》 鼻衄候
Posted 《诸病源候论》
篇首语: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鼻衄候怎么用?《诸病源候论》 鼻衄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鼻衄候怎么用?《诸病源候论》 鼻衄候
经云∶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脾,土也,肝,木也。木本克土,今脾热,为土气翻盛,逆往乘木,是木之虚,不能制土,故受脾之移热也。肝之神为魂,而藏血,虚热则魂神不定,故惊也。凡血与气,内荣腑脏,外循经络,相随而行于身,周而复始。血性得寒则凝涩,热则流散;而气,肺之所主也,肺开窍于鼻,热乘于肺,则气亦热也。血气俱热,血随气发出于鼻,为鼻衄。诊其寸口微芤者,衄血。寸脉血,苦寒,为是衄血。
寸脉微弱,尺脉涩,弱则发热,涩为无血,其人必厥,微呕。夫厥当眩不眩,而反头痛,痛为实,下虚上实,必衄也。
肝脉大,喜为衄。脉阴阳错而浮,必衄血。脉细而数,数反在上,法当吐而不吐,其面颧上小赤,眼中白肤上自有细赤脉如发,其趣至黑瞳子上者,当衄。病患面无血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也。
衄发从春至夏,为太阳衄;从秋至冬,为阳明衄。连日不止者,其脉轻轻在肌,尺中自浮,目精晕黄,衄必未止;若晕黄去,目睛了慧,知衄今止。
脉滑小弱者生,实大者死。诊衄人,其脉小滑者生,大躁者死不治也。鼻衄,脉沉细者生,浮大而牢者死。
《养生方》云∶思虑则伤心,心伤则吐、衄血。
相关参考
肝藏血,肺主气,开窍于鼻。血之与气,相随而行,内荣腑脏,外循经络。腑脏有热,热乘血气,血性得热即流溢妄行,发于鼻者为鼻衄。脏虚血盛,故衄不止。
肺主气而开窍于鼻,肝藏血。血之与气,相随而行,俱荣于脏腑。今劳伤之人,血虚气逆,故衄。衄者,鼻出血也。
伤寒,是寒气客于皮肤,搏于血气,腠理闭密,气不得宣泄,蕴积毒瓦斯,故头痛、体疼而壮热。其鼻衄,是热搏于气,而乘于血也。肺候身之皮毛,其气开窍于鼻。蕴寒先客皮肤,搏于气而成热,热乘于血,血得热而妄行,发
鼻衄,由热乘血气也。肝藏血,肺主气,开窍于鼻。劳损脏腑,血气生热,血得热则流散妄行,随气发于鼻者,各为鼻衄。脏虚不复,劳热停积,故衄经久不瘥。
鼻衄,由血气虚热故也。肝藏血,肺主气,而开窍于鼻。血之与气,相随而行,循于经络,荣于腑脏。若荣伤过度,腑脏生热,热乘血气,血性得热则流散妄行。从鼻出者,谓之衄。其云鼻大衄者,是因鼻衄而口、鼻皆出血,故
倒换法,以金元刘河间(《宣明论方》卷十五)的倒换散为代表方。此方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无问久新。亦属关格之病。《诸病源候论·关格大小便不通候》指出:「关格者,大小便不通也。大便不通谓之内关,小便不通谓
《养生方》云∶思虑则伤心,心伤则吐衄血。
病证名。鼻衄之一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巢氏将鼻“衄发从春至夏,为太阳衄。”证治参见鼻衄条。
证名。鼻出血经久不愈。见《圣济总录》卷七十。《诸病源候论·鼻病诸候》:“鼻衄,由热乘血气也。肝藏血,肺主气,开窍于鼻。劳损藏府,血气生热,血得热则流散妄行,随气发于鼻者名为鼻衄。脏虚不复,劳热停积,故
证名。鼻出血经久不愈。见《圣济总录》卷七十。《诸病源候论·鼻病诸候》:“鼻衄,由热乘血气也。肝藏血,肺主气,开窍于鼻。劳损藏府,血气生热,血得热则流散妄行,随气发于鼻者名为鼻衄。脏虚不复,劳热停积,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