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病怎么用?《医学正传》 齿病

Posted 《医学正传》

篇首语:知识是头上的花环,而财产是颈上的枷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齿病怎么用?《医学正传》 齿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齿病怎么用?《医学正传》 齿病

[b]论[/b]
《内经》曰∶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夫齿者,肾之标,骨之余也。足阳明胃之脉贯络于齿上龈,手阳明大肠之脉贯络于齿下龈,手阳明恶寒饮而喜热饮,足阳明恶热饮而喜寒饮,故其为痛有恶寒恶热之不同也。有开口呷风则痛甚者,肠胃中有风邪也。有开口则秽臭不可近者,肠胃中有积热也。或谓痛而齿动摇,或谓痛而虫侵蚀,又有齿缝疏豁饮食不便者,比比是也。大抵齿龈宣露而动摇者,肾元虚也,治宜滋阴补肾为要。憎寒恶热而口臭秽者,胃气热也,治宜安胃泻火为良。其所谓风邪虫蚀之证,盖因热生风而风生虫也。肠胃之火既平,更加以擦牙诛虫之药以治其标,无有不安之理也,学人详之。
[b]脉法[/b]
右寸关脉洪数,或弦而洪,肠胃中有风热,齿痛。
尺脉洪大而虚者肾虚,主齿动摇疏豁,相火上炎而痛。
[b]方法[/b]
丹溪曰∶牙痛或出血,属热,胃中有热,有风寒,有虫,有湿热。实热肿痛,调胃承气加黄连,又用升麻、白芷、防风、荆芥、薄荷、甘草、桔梗之类,外用胡桐泪、麝香擦之。
灸法∶上片痛,灸足三里二穴(在足阳明经,膝下三寸, 骨外,大筋内陷中,灸七壮);下片痛,灸手三间二穴(在手大指次指本节后内侧陷中,手阳明大肠经,灸七壮)。
治虫牙痛,用韭菜子,以黄蜡包之,外以瓦片烧红,将韭子蜡丸置于其上,又别糊一纸袋如巨螺样,上以小竹管为袋嘴,将袋复于蜡丸上,以竹管拄于齿窍中,接烟熏之,其虫即死而愈。
治走马牙疳方,其效如神。
干姜 南枣(各烧存性) 枯白矾上各等分为末,敷之即愈。
小儿走马牙疳,牙床一齐腐烂即死,此方神效。
妇人尿桶中白垢,火 一钱,入铜绿三分,麝香一分半,敷之立愈。

[b](以上丹溪方法凡五条)[/b]

麝香散(东垣) 治热多寒少,牙龈露,肉脱血出,齿动欲落,疼痛妨食,恶寒少,恶热多。
熟地黄(二分) 益智仁(二分半) 当归身 生地黄 麻黄根 酒汉防己 人参(各五分) 升麻(一钱) 草豆蔻 黄连(各一钱五分) 羊胫骨灰(二钱) 麝香(少许)
上为末,先用温水漱口净,擦之。
[b]草豆蔻散[/b](东垣) 治寒多热少,牙齿疼痛。
细辛叶 防风(各二分) 羊胫骨灰 熟地黄(各五分) 当归(六分) 草豆蔻 黄连(各一钱三分) 升麻(二钱五分)
上为细末,如前法擦之。
[b]羌活散[/b] 治客寒犯脑,及风寒凑袭,脑痛项筋急,牙齿痛动摇,肉龈袒脱疼痛。
本 香白芷 桂枝(各三分) 苍术 升麻(各五分) 当归身(六分) 草豆蔻(一钱) 羌活(一钱五分) 羊胫骨灰(二钱) 麻黄(去根节) 防风(去芦,各三钱) 柴胡(五钱) 细辛(少许)
上为细末,如前法擦之,立愈。
[b]白牙散[/b](东垣)
白芷(七分) 升麻(一钱) 石膏(一钱五分) 羊胫骨灰(二钱) 麝香(少许)
上为细末,如前法擦之,立效。
[b]独圣散[/b](东垣) 治一切牙痛风疳等证。
[b]北地蒺藜[/b](不拘多少,阴干)
上为细末,每用刷牙,以热浆水漱牙,外用粗末熬浆水刷牙,大有神效。
[b]立效散[/b](东垣) 治牙齿痛不可忍,微恶寒饮,大恶热饮,其脉上中下三部阴胜阳虚,是五脏内盛,六腑阳道脉微小,小便滑数。
细辛(三分) 炙甘草(五分) 升麻(七分) 防风(一钱) 草龙胆(洒洗,三钱)
上为细末,作一服,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渣,以匙抄在口中,漱痛处,待少时则止。如多恶热饮,更加草龙胆一钱。此法不定,随寒热多少,临时加减。若更恶风作痛,加豆蔻、黄连各五分,勿加草龙胆。
[b]牢牙散[/b](东垣) 治牙龈肉绽有根,牙疳肿痛,牙齿动摇欲落,牙齿不长,牙黄口臭。
羌活(一两) 草龙胆(酒洗,一两五钱) 羊胫骨灰(二两) 升麻(四两)
上为细末,临卧时贴牙龈上。
[b]清胃散[/b](东垣) 治因服热药,或食辛热之物,致使上下牙疼痛不可忍,牵引头脑,满面发热大痛,足阳明之别络入脑,喜寒恶热,乃是手阳明经中热盛而作也,其齿喜冷恶热。
当归身 黄连(夏月倍用) 生地黄(酒制,各三分) 牡丹皮(五分) 升麻(一钱)
上为细末,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滤去渣,带凉服。
[b]神功丸[/b](东垣) 治多食肉人,口臭不可近,牙齿疳蚀,牙龈肉将脱,牙齿落,血不止。
[b]兰香叶[/b](如无藿香代之) 当归身 藿香叶 木香(各一钱) 升麻(一钱) 生地黄(酒洗) 甘草(生,各三钱) 黄连(酒洗) 缩砂仁(各五钱)
上共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百丸,或加至二百丸止,白汤下,食远服。此药兼治血痢,及血崩,及血下不止,血下褐色,或紫色,或黑色,及肠 下血,空心服,米汤下,其脉洪大而缓者,及治麻木,血气上冲,逆气上行,妄闻妄见者,皆效。

[b](祖传方)[/b]
治胃有实热齿痛,或上 痛尤甚者。
用凉膈散,以大黄酒蒸为君,加知母、石膏、升麻为佐,频频含咽即愈。
[b]又方[/b] 治胃热齿痛,口臭秽不可近者。
用大黄牡荆一、二十斤,于火上烹沥,入姜汁六分之一,时时含咽,甚效。
又擦牙止痛方用黄虿蜂窠一个,以川椒填满其窍,更以白盐一钱封口,烧存性,入香白芷、羊胫骨灰各一钱,同研为细末,先以清茶漱口净,然后以此药擦之,及敷痛处。如有虫蛀孔作痛,以少许塞于孔中立愈。
又灸法亦妙∶列缺二穴,在手太阴肺经与阳明经相连,叉手取穴中指尽处、又看其浮脉丫叉之间,灸七壮,其痛立止,永不再发。

相关参考

齿病第七怎么用?《千金翼方》 齿病第七

[i]方二十七首[/i]含漱方主齿痛方∶独活(三两)黄芩(三两)芎(三两)当归(三两)细辛荜茇(各一两)丁香(一两)上七味,咀,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含漱之。食顷乃吐,更含之。(一方有甘草二两)又方∶含

齿病第七怎么用?《千金翼方》 齿病第七

[i]方二十七首[/i]含漱方主齿痛方∶独活(三两)黄芩(三两)芎(三两)当归(三两)细辛荜茇(各一两)丁香(一两)上七味,咀,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含漱之。食顷乃吐,更含之。(一方有甘草二两)又方∶含

齿病怎么用?《备急千金要方》 齿病

厉兑三间冲阳偏历小海合谷内庭复溜主龋齿。浮白主牙齿痛,不能言。大迎颧听会曲池主齿痛恶寒。阳谷正营主上牙齿痛。阳谷液门商阳二间四渎主下齿痛。角孙颊车主牙齿不能嚼。下关大迎翳风完骨主牙齿龋痛。曲鬓冲阳主齿

儿科齿病怎么用?《冯氏锦囊秘录》 儿科齿病

走马疳者,多因气虚受寒,郁热在内,或食甜酸盐腻之物,积滞日久,蕴热上冲,齿焦黑烂,间出清血,血聚成脓,脓臭成虫,侵蚀口齿,甚有腮颊穿破,乳食难进,气喘热作而危矣。治法宜内服清解,先去积热,外用温盐水净

齿病第六怎么用?《备急千金要方》 齿病第六

[i](论一首,方三十八首,灸法二首)[/i][b]论曰∶[/b]凡齿龈宣露,多是疳及月蚀,以角蒿灰夜敷龈间,使满,勿食油,不过二三夜,瘥。食油及干枣即发,所以患齿者,忌油干枣及桂心。每旦以一捻盐纳口

齿病证治怎么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齿病证治

齿为关门,肾之荣,骨之余也,肾衰则齿豁,精固则齿坚。又大肠支脉在牙龈,主灌注于牙,大肠壅,则齿为之浮;大肠虚,则宣露;挟风,则攻目头面;疳,则龋脱为痔,皆气郁而生。诸证不同,治之各有方。安肾丸、八味丸

《外科正宗》 齿病第五十五

齿病者,有风、有火,亦有阳明湿热,俱能致之。风痛者,遇风发作浮肿,随后生痛,以消风散治之;火痛者,则齿根必扯腮颧,阵阵作痛,时发时止,以冰硼散擦之,出涎自愈;阳明经湿热作痛者,其患腮颧浮肿,甚者牵引太

《幼科释谜》 齿病原由症治

王汉东曰.肾主骨.齿者.骨之余也.小儿初生.肾气不足.则齿生迟缓.若肾经有热.上蒸于齿.亦能令齿肿.以肾为胃关.故肾热易移于胃也.其由脾胃实火.作渴.口舌生疮.齿龈溃烂.痛连头面.或恶寒发热.宜清胃散

《冯氏锦囊秘录》 方脉齿病合参

《经》曰∶男子八岁,肾气实,而齿更;三八真牙生;五八则齿槁;八八而齿去矣。女子亦然,以七为数。盖肾主骨,齿者,体之标,髓之所养也。凡齿属肾,上下断属阳明,上龈痛,喜寒饮而恶热饮,取足阳明胃,下断痛,喜

《中医词典》z~其他 《医学妙谛》

综合性医书。三卷。清·何书田撰,撰年不详。何氏擅治内科杂症,本书论述中风、伤风、中寒、暑病等共56种病证(包括耳、鼻、口、齿病)的病因、证治,能融会诸家学说,着重介绍个人临床心得。因此可以从多处看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