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方怎么用?《医学三字经》 痰饮方

Posted 《医学三字经》

篇首语:总有一些人路过你的人生,微不足道又无比重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痰饮方怎么用?《医学三字经》 痰饮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痰饮方怎么用?《医学三字经》 痰饮方

[b]化痰丸[/b](王节斋) 治津液为火熏蒸,凝浊郁结成痰,根深蒂固,以此缓治之。
香附(童便浸炒,五钱) 橘红(一两) 栝蒌仁(一两) 黄芩(酒炒) 天门冬 海蛤粉(各一两)青黛(三钱) 芒硝(三钱,另研) 桔梗(五钱) 连翘(五钱)
共研为末,炼蜜入生姜汁少许,为丸如弹子大。每用一丸,噙化。或为小丸,姜汤送下二钱。
[b]苓桂术甘汤[/b](《金匮》) 治胸胁支满目眩。并治饮邪阻滞心肺之阳,令呼气短。
[b]肾气丸[/b] 治饮邪阻滞肝肾之阴,令吸气短。
二方俱见《喘证》。
[b]甘遂半夏汤[/b](《金匮》) 治饮邪留连不去,心下坚满。
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汤洗七次,十三枚,以水一中杯,煮取半杯,去滓) 芍药(五枚,约今之三钱) 甘草如指(一枚,炙。约今之一钱三分)
水二杯,煎六分,去滓,入蜜半盏,再煎至八分服。
程氏曰∶留者行之,用甘遂以决水饮。结者散之,用半夏以散痰饮。甘遂之性直达,恐其过于行水,缓以甘草、白蜜之甘,坚以芍药之苦,虽甘草、甘遂相反,而实以相使,此苦坚甘缓约之之法也。《灵枢经》曰∶约方犹约囊。其斯之谓与?尤氏曰∶甘草与甘遂相反,而同用之者,盖欲其一战而留饮尽去,因相激而相成也。芍药、白蜜,不特安中,亦缓毒药耳。
[b]十枣汤[/b](《金匮》) 治悬饮内痛。亦治支饮。
方见《腹痛》。
[b]大青龙汤[/b](《金匮》) 治溢饮之病属经表属热者,宜此凉发之。
[b]小青龙汤[/b](《金匮》) 治溢饮之病属经表属寒者,宜此温发之。
以上二方,俱见《伤寒》。
[b]木防己汤[/b](《金匮》) 人膈中清虚如太空,然支饮之气乘之,则满喘而痞坚,面色黧黑,脉亦沉紧。得之数十日,医者吐之下之俱不愈,宜以此汤开三焦之结,通上下之气。
木防己(三钱) 石膏(六钱) 桂枝(二钱) 人参(四钱)
水二杯,煎八分,温服。
[b]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b](《金匮》) 前方有人参,吐下后水邪因虚而结者,服之即愈。若水邪实结者,虽愈而三日复发,又与前方不应者,故用此汤去石膏之寒,加茯苓直输水道,芒硝峻开坚结也。又此方与小青龙汤,治吼喘病甚效。
木防己(二钱) 桂枝(二钱) 茯苓(四钱) 人参(四钱) 芒硝(二钱五分)
水二杯半,煎七分,去滓,入芒硝微煎,温服,微利自愈。
[b]泽泻汤[/b](《金匮》) 支饮虽不中正,而迫近于心,饮邪上乘清阳之位。其人苦冒眩,冒者,昏冒而神不清,如有物冒蔽之也;眩者,目旋转而乍见眩黑也。宜此汤。
泽泻(五钱) 白术(二钱)
水二杯,煎七分,温服。
[b]浓朴大黄汤[/b](《金匮》) 治支饮胸满。(支饮原不中正,饮盛则偏者不偏,故直驱之从大便出)
浓朴(二钱) 大黄(二钱) 枳实(一钱五分)
水二杯,煎七分,温服。
[b]葶苈大枣泻肺汤[/b](《金匮》) 治支饮不得息。
方见《气喘》。
[b]小半夏汤[/b](《金匮》) 治心下支饮,呕而不渴。
半夏(四钱) 生姜(八钱)
水二杯,煎八分,温服。
[b]己椒苈黄丸[/b] (《金匮》) 治腹满口舌干燥,肠间有水气。
防己 椒目 葶苈(熬) 大黄各一两)
共为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先饮食服一丸,日三服,稍增之,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两。
程氏曰∶防己、椒目导饮于前,清者从小便而出;大黄、葶苈推饮于后,浊者从大便而下。此前后分消,则腹满减而水饮行,脾气转输而津液生矣。
[b]小半夏加茯苓汤[/b] (《金匮》) 治卒然呕吐,心下痞满,膈间有水气,眩悸者。
即小半夏汤加茯苓四钱。
[b]五苓散[/b] (《金匮》) 治脐下悸,吐涎沫而颠眩,此水也。
泽泻(一两一分) 猪苓 茯苓 白术各十八铢(校∶十黍为一铢,约今四分一厘七毫) 桂枝一两)
为末。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六铢为一分,即今之二钱半也。泽泻应一两二钱五分。猪苓、白术、茯苓各应七钱五分也。方寸匕者,匕即匙,正方一寸大,约八九分。余用二钱)愚按∶脐下动气去术加桂,理中丸法也。今因吐涎沫是水气盛,必得苦燥之白术,方能制水。颠眩是土中湿气化为阴霾,上弥清窍,必得温燥之白术,方能胜湿。证有兼见,法须变通。
[b]附方∶《外台》茯苓饮[/b] 治积饮既去,而虚气塞满其中,不能进食。此证最多,此方最妙。
茯苓 人参 白术(各二钱五分) 枳实(二钱) 橘皮(一钱二分五厘 生姜二钱)
水二杯,煎七分服,一日三服。
徐忠可曰∶俗谓陈皮能减参力,此不唯陈皮,且加枳实之多,补泻并行,何其妙也。
[b]《三因》白散[/b]
滑石(五钱) 半夏(三钱) 附子(二钱,炮)
共研末。每服五钱,加生姜三片,蜜三钱,水一杯半,煎七分服。

相关参考

《外台秘要》 痰饮方二首

病源痰者,由饮水未散,在于胸府之间,因遇寒热之气相搏,沉滞而成痰也,痰之停聚,流移于胁肋之间,有时而痛,则谓之痰。(出第二十卷中)延年疗左肋下停痰饮结在两胁,胀满羸瘦不能食,食不消化,喜唾干呕,大便或

《外台秘要》 疗诸痰饮方四首

广济疗饮气痰膈,食则呕吐方。茯苓(八分)橘皮(六分)甘草(四分炙)生姜(八分)鸡苏(六分)人参(四分)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二服,服别相去如人行六七里,进一服,不利。忌海藻菘菜酢

《外台秘要》 干湿霍乱及痰饮方五首

病源霍乱者,多吐痢也,干霍乱者,冷气搏于胃,饮食不消,但腹满烦乱,绞痛短气,其肠胃先挟实,故不吐痢,名为干霍乱也。(出第二十二卷中)救急疗霍乱无问干湿冷热等,木香汤方。青木香(长三寸)高良姜(二两)豆

清肝饮方怎么用?《临症验舌法》 清肝饮方

熟地(八钱)山药(二钱)萸肉(二钱)丹皮(钱半)茯苓(钱半)泽泻(钱半)柴胡(一钱)枣仁(一钱)归身(钱半)白芍(钱半)甘草(一钱)按∶上方主治,见前心与小肠病所列滋水清肝饮方下。凡舌见黑色而浮胖娇嫩

饮方二首怎么用?《外台秘要》 饮方二首

病源饮癖者,由饮水过多,在于胁下不散,又遇冷气相触而痛,呼为饮癖也。其状胁下弦急,时有水声。(出第二十卷中)深师附子汤,疗气分心下坚,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此汤主之方。桂心(三两)生姜(三两)麻黄(

医学百科 小青龙汤的核心药物是姜辛味

  清代医家陈修园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中悟出「水饮二字,为咳嗽之根」,小青龙汤方中干姜、细辛、五味子三味药是治疗饮咳之核心药物。他在《医学三字经》中指出:「《金匮》治痰饮咳嗽,不外小青

《外台秘要》 悬饮方二首

病源悬饮,谓饮水过多,留在胁下,令胁间悬痛,咳唾引胁痛,故云悬饮。(出第二十二卷中)范汪大甘遂丸,疗久留水饮方。芫花(熬)甘遂葶苈子(熬)大黄苦参大戟芒硝贝母桂心(各一两)杏仁(三十枚)巴豆(三十枚去

《外台秘要》 留饮方二首

病源留饮者,由饮酒后饮水多,水气停留于胸膈之间,而不宣散,乃令人胁下痛,短气而渴,皆其候也。(出第二十卷中)范汪海藻丸,疗腹中留饮方。海藻木防己甘遂苁蓉蜀椒(去汗)芫花(熬)葶苈子(熬各一两)上七味捣

《备急千金要方》 麦门冬饮方

麦门冬(二十五枚)米(二十五粒)上二味以水一升,和煮米熟,去滓,下前丸药,逐日作服用之。

《备急千金要方》 麦门冬饮方

麦门冬(二十五枚)米(二十五粒)上二味以水一升,和煮米熟,去滓,下前丸药,逐日作服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