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怎么用?《医学三字经》 太阴
Posted 《医学三字经》
篇首语:人生必须的知识就是引人向光明方面的明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太阴怎么用?《医学三字经》 太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太阴怎么用?《医学三字经》 太阴
[b]理中丸汤[/b]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各三两)
共研末,蜜丸如鸡子黄大,研碎以沸汤服一丸,日三四服。服后啜热粥,以腹热为度。或用各三钱,水三钟,煎八分,温服。服后啜热粥。若脐上筑者,去术,加桂;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二钱;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渴欲饮水者,加术;腹痛者,加人参;寒者,加干姜;腹满者,去术,加附子;服汤后如食顷,啜热粥,微自温,勿揭衣被。
[b]四逆汤[/b]
甘草(四钱,炙) 干姜(二钱) 附子(二钱,生用)
水三钟,煎八分,温服。
[b]通脉四逆加人尿猪胆汤[/b]
干姜(六钱) 甘草(四钱) 附子(二钱,生用)
水三钟,煎八分,加猪胆汁一汤匙、人尿半汤匙,温服。
[b]桂枝加芍药汤[/b]
桂枝 生姜(二钱) 大枣(四枚) 芍药(六钱) 炙草(二钱)
水三杯,煎一杯服。
[b]桂枝加大黄汤[/b]
桂枝 生姜(各三钱) 芍药(六钱) 炙草(三钱) 大黄(七分) 大枣(四枚)
水三杯,煎八分,温服。
相关参考
吐与利、下三门,并附入少阴病。盖此三门之病,本属太阴病,因在少阴者反多,故附入少阴也。
湿者,太阴土气之所化也。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人为脾。太阴以湿土主令,辛金从土而化湿。阳明以燥金主令,戊土从金而化燥。己土之湿为本气,戊土之燥为子气,故胃家之燥,不敌脾家之湿,病则土燥者少,而土湿者多
病由少阳而愈者,借少阳之枢转而外出也。乃有治不如法,其病不能借少阳之枢转外出,而转由腔上之膜息息透入腹中,是由少阳而传太阴也。夫病既传于太阴,其病情必然变易,自当另议治法,是则太阴经发现之病状与其治法
太阴之病,有时可由汗解者,然必须病机有外越之势,原非强发其汗也。《伤寒论》原文︰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脉浮者,乃太阴之病机外越,原可因其势而导之,故可服桂枝汤以发其汗也。若其脉之浮而有力者,
太阴经证当恶热,脉沉有力来无歇,舌苔气急烦躁增,石(膏)知(母)(汤)投之休胆怯。太阴恶热烦躁并,口干舌苔心下闷,二便自利病居中,黄连泻心汤最应。太阴恶热多口渴,烦躁腹满大便数,黄芩芍药两相须,更加甘
太阴经证当恶热,脉沉有力来无歇,舌苔气急烦躁增,石(膏)知(母)(汤)投之休胆怯。太阴恶热烦躁并,口干舌苔心下闷,二便自利病居中,黄连泻心汤最应。太阴恶热多口渴,烦躁腹满大便数,黄芩芍药两相须,更加甘
【概念】太阴病证是由多种原因所致脾阳虚衰,寒湿内生所表现的证候。太阴病为三阴病之轻浅阶段,其病变特点为里虚寒证。可因三阳病治疗失当,损伤脾阳而起,亦可由风寒之邪直接侵犯而成。本证是以腹满时痛,自利,口
太阴自少阳传来原无寒证,乃有其脏本素有寒积,经外感传入而触发之,致太阴外感之证不显,而惟显其内蓄之寒凉以为病者,是则不当治外感,惟宜治内伤矣。《伤寒沦》原文︰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
李某,女,30岁,2009年6月16日初诊。症候:腹胀、便溏1年。来诊时手足凉,畏寒,偏头痛,口苦,心中急躁;经前精神不好,白带多,易倦;脉滑弦沉,舌胖苔白,根部有剥脱。经络诊察:手足太阴经异常。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