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汉平 创造性-针灸学术发展之关键

Posted 陈汉平

篇首语: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陈汉平 创造性-针灸学术发展之关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陈汉平 创造性-针灸学术发展之关键

出处:上海针灸杂志1994年4月第18卷第2期
摘要:对针灸学本身以及研究,必须持一种符合针灸学术发展规律的认识。只有创新才能建立新的学术传统的认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当然也是针灸学术延续,发展的原动力。针灸学在其发展历程中也有众多创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宝贵的传统,建立了理论、广泛和技术体系。并在不少方面取得重要成就,稳步走向世界,产生针灸国际化效应的基本原因。针灸学科中演变发展得最多最快的,当首推刺灸法以及由它们构组而成的疗法领域。具体表现为,由于针具和灸具的改革而导致刺灸疗法更加多样;由于现代理化知识和技术的引入,产生了以电针疗法、水针疗法、电热针疗法为代表的众多新疗法;建立了以腧穴激光照射疗法为代表的一批无创痛疗法,创建了耳针、头皮针、眼针、腕踝针和第二掌骨内侧面针刺等多种微针系统疗法。针灸学主要任务是研究“针器”施加于腧穴后产生作用的内在规律以及与此作用相关的诸因素及其互相关系,并在临床上应用和验证其研究成果。此即所谓“针道”。也可以说,针灸学是研究“针道”+“针器”。“针道”与“针器”是密切联系的,后者之“利”是前者之“善”的基础或前提。但“针道”之研究毕竟是首位的任务,况且其研究并取得成果要难得多。也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了“针道”,才能合理

1.经络是由已知的结构及其功能,已知结构的未知功能和未知结构及其功能构成的。
2.在刺灸相同腧穴施行相同术式的条件下,有双向性调节的作用。
3.腧穴对药物有强大的辨别力和反应性,药物对经络腧穴可起化学性“探针”一样的作用。研究结果中有不少不符合现代药理学的基本原理,提示药理学中尚有未知的领域。
4.针灸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可鉴别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病变。
5.检测耳壳形态、色泽、痛觉或电特性的改变,可协助诊断疾病。
6.微针系统疗法的建立和应用。
7.选时施针灸理法的初步建立。主动选择针对不同病症最有利的治疗时机,即选择最适于针灸的功能状态。
8.热证可灸、宜灸。突破了阳盛阴虚忌灸的传统认识。
9.传统辨证施针灸同辨病分型施针灸治疗方法相结合。
10.实验针灸概念的建立。避免了穴位名异实同或名同实异以致取穴时指鹿为马的弊病。
11.刺灸腧穴可譬喻为“药物”。针灸腧穴可在体内诱发一系列类药理学过程,药理学方法是研究针灸作用规律重要的方法之一。
12.“针灸血清”概念和方法的创立和应用。
从总体上看,这些新的概念性认识是片段的。但从中我们受到鼓舞,理出了学者们多年辛勤研究的轨迹,也为今后进一步探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观念问题:“对中医药领域中某些观念,对中医药发展历史联系现状进行反思,此外,针灸学术要创新还要冲破习惯于或满足于门诊观察的观念,要重视病房研究基地的建设,加强在病房基地开展临床和实验研究。
在针灸学术发展过程中有否定,有借鉴和探索。

相关参考

陈汉平 以《经络的研究》为针灸学术攀登新起点--一年来针灸学术概况回顾

出处:上海针灸杂志1994年第13卷第4期摘要:我国针灸学术主要的进展。1.经络。2.腧穴。3.刺灸法。4.治疗。5.机理。6.针麻与针刺镇痛原理。6.文献。8.针灸器材。

陈汉平 目的与研究方法

出处:上海针灸杂志1996年第15卷第2期摘要:针灸学的任务与目的:防病治病是针灸学的基本任务之一。1.治疗病证;2.预防疾病;3.刺灸法的发展和应用;4.提高疗效;5.效应与机理研究。针灸做为一种生

陈汉平 针灸活血化瘀作用的探讨

出处:上海针灸杂志1998年第4期摘要:针灸主要功能之一是通经活络,它治疗气滞血瘀、脉络痹阻病症自是顺理成章的。为了阐明针灸活血化瘀的作用与治疗血瘀症的规律,改变目前针灸临床较普遍存在病种局限的格局,

陈汉平 针灸学与生命科学

出处:上海针灸杂志1996年第15卷第6期摘要:针灸学是生命科学的分支学科之一,针灸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不仅仅是针灸学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应将针灸学纳入到生命科学中进行考察,一方面服务针灸学,另一方面也服

科研成果怎么用?陈汉平 科研成果

倡导并建立针灸-免疫,即针灸介导免疫反应,或针灸调节免疫功能的研究方向。应用针灸方法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Gravew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支气管哮喘、难治性肺结核

陈汉平 关于腧穴功能研究方法问题

出处:上海针灸杂志1989年第1期摘要:研究腧穴功能,弄清针灸不同腧穴效应的特性与规律,正是为了利用那些特性与规律。必须重视研究的方向问题。(1)应当联系临床治疗病症(尤其是脏腑病)进行。(2)实验研

陈汉平 针灸对过敏性哮喘患者粘膜SIgA免疫功能调整作用的研究

出处:针刺研究1995年第20卷第2期摘要:本文从唾液、鼻分泌液、痰液中SIgA和外周血淋巴细胞PWM(Pokeweeklmitogen)刺激培养上清液中IgA含量测定两个方面,对针灸调整过敏性哮喘患

陈汉平 针灸对早期类风关患者抗氧自由基酶类的影响

出处:上海针灸杂志1991年第3期摘要:[b]材料与方法[/b]一、病例选择:从专科门诊与病房选择早期活动性RA18例,女15例,男3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61岁,病程最长者5年,最短者6个月。二

陈汉平 针灸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脂代谢紊乱的影响

出处:上海针灸杂志1995年第11卷第2期摘要:小剂量链脲霉素(28~35mg/kg)与高热量饲料建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M)大鼠模型,分别观察了针刺与艾灸对该模型脂代谢紊乱的影响。结果表

陈汉平 针刺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作用特点

出处:中国针灸1991年第6期摘要:加强针灸治疗脏腑病,尤其是内分泌与免疫系统疾病的研究,寻觅有效的治疗方法,总结针灸作用的特点与规律,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探索。我们以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Graves病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