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 外台茯苓饮
Posted 《医宗金鉴》
篇首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宗金鉴》 外台茯苓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宗金鉴》 外台茯苓饮
治心胸中有痰饮宿水,自吐出水,复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茯苓三两 人参三两 白术三两 枳实二两 橘皮二两半 生姜四两,右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三服。如人行八九里,再进之。
【集注】赵良曰:呕为痰饮动中,涌而出之。呕尽水当渴,渴则可征支饮之全去。今反不渴,是其饮尚留,去之未尽也。用半夏之辛温,生姜之辛散,散其欲出之饮,则所留之邪自尽矣。半夏,生姜皆味辛,可治膈上痰,心下坚,呕逆目眩。然悸必心受水凌,故加茯苓以去水,伐肾邪安心神也。后方加人参,枳实,橘皮,此由上,中二焦气弱,水饮入胃,脾不能输归于肺,肺不能通调水道,以致停积为痰为宿水。吐之则下气因而上逆,虚与气结,满不能食。当补益中气,以人参,白术为君;茯苓逐宿水,枳实破诸气为臣;开脾胃,宣扬上焦,发散凝滞,则陈皮,生姜为使也。其积饮既去,而虚气塞满其中,不能进食,此证最多。
相关参考
治痰积成疟,无表里证者。青皮 厚朴 草果 半夏 柴胡 白术 甘草 茯苓 黄芩水煎服。【注】疟为少阳病,兼太阳表者,麻桂各半汤汗之;兼阳明里者,大柴胡汤下之;若不兼表里,或已汗,下而仍作者,当从少阳和解
知母饮12。孕妇时烦名子烦,胎热乘心知母痊,子芩知麦苓耆草,犀热参虚膏渴煎。【注】孕妇别无他证,惟时时心烦者,名曰子烦。由胎中郁热上乘于心也。宜用知母饮,即子芩,知母,麦冬,茯苓,黄耆,甘草。热甚者加
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茯苓饮茯苓[i]三两[/i] 人参[i]三两[/i] 白术[i]三两[/i] 枳实[i]二两[/i] 橘皮[i]二两半[/i]
治脉浮小便不利,热微消渴者。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茯苓十八铢 猪苓十八铢 白术十八铢 泽泻一两 桂半两,右五味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
治心胸中有痰饮宿水,自吐出水,复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茯苓(三两)人参(三两)白术(三两)枳实(二两)橘皮(二两半)生姜(四两)上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三服。如人行八九里,再进之。
治猝中,昏不知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并痰厥,气厥。南星(生用)一两 川乌(去皮,生用)五钱 附子(去皮,生用)五钱 木香二钱,右每服五钱,姜水煎;加人参一两。【集注】柯琴曰:风为阳邪,风中无寒,不甚
治暑热乘凉饮冷,阳气为阴邪所遏,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腹满,吐泻者。香薷 厚朴(姜汁炒) 白扁豆(炒)水煎浸,冷服。【集注】叶仲坚曰:饮与汤稍有别,服有定数者名汤,时时不拘者名饮。饮因渴而设,用之于
6。肤胀脉胀通身胀,单腹鼓胀四肢平,肤胀木香流气饮,脉胀加姜黄抚芎。【注】肤胀,皮肤胀也,脉胀,经脉胀也。此二胀皆通身胀也。单腹胀,四肢不胀。鼓胀,其胀如鼓。此二胀,皆腹胀四肢不胀也。肤胀宜用木香流气
羚羊角饮钩藤汤14。暴仆抽搐不识人,须臾自醒子痫名。羚羊角散防独杏,五加枣草薏苡仁,茯苓木香羚羊角,抽搐钩藤汤寄生,人参茯神归桔梗,口喎肢废中风成。【注】孕妇忽然颠仆,抽搐不省人事,须臾自醒,少顷复如
□猪苓(去黑皮)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桂半两右五味为散,更于臼中杵之,白饮和方寸匕服之,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方解】是方也,乃太阳邪热入府,水气不化,膀胱表里药也。一治水逆,水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