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病源候论》 留火丹候
Posted 《诸病源候论》
篇首语: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诸病源候论》 留火丹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诸病源候论》 留火丹候
留火丹之状,发一日一夜,便成疮,如枣大,正赤色,谓之留火丹也。相关参考
火丹之状,往往如伤赤着身,而日渐大者,谓之火丹也。
丹发两胁及腋下、上,谓之殃火丹也。
丹发初从髂下起,皆赤,能移走,谓之厉火丹也。
丹发初从背起,遍身如细缬,谓之茱萸火丹也。
丹发通身,似缬目,突起如细粟大,色青黑,谓之石火丹也。
内痈者,由饮食不节,冷热不调,寒气客于内,或在胸膈,或在肠胃。寒折于血,血气留止,与寒相搏,壅结不散,热气乘之,则化为脓,故曰内痈也。胸内痛,少气而发热,当入暗室中,以手按左腿,而其右眼见光者,胸内结
病名。小儿丹毒之一。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多因风热毒气,容于腠理,热毒搏于气血,蒸发于外。证见丹毒生于两胁及腋下、膀上者。其丹之表面赤热,为殃火丹。治宜清热祛风解毒,可以浮萍草绞汁内服。外可用伏龙
病名。丹毒之游走无定处者。《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丹发两臂及背,如火灸者,谓之游火丹也。”该丹好发头面或下肢或腰腹部,证见局部红赤肿热,流散无定,其色光亮,其热如火为其特点。治宜疏风,清热,凉血解毒
病名。指生于腋下及两膀上之小儿丹毒。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该丹初起即发于腋下和两膀上。内治宜清热凉血解毒,外治可用梓木白皮90克、蓼叶90克,烧灰研细,以鸡子白调敷。余可详参丹毒条。
病名。小儿丹毒之一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证见丹之初起,渐从臂发,其色由正赤转变为黑色,甚则见骨者。治可用蒜捣烂厚敷患处。其余可参见丹毒及附骨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