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液本草》 君臣佐使法
Posted 《汤液本草》
篇首语: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汤液本草》 君臣佐使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汤液本草》 君臣佐使法
帝曰∶方制君臣何谓也?岐伯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非上中下三品之谓也。帝曰∶三品何谓?曰∶所以明善恶之殊贯也。
凡药之所用者,皆以气味为主。补泻在味,随时换气。主病者为君,假令治风者,防风为君;治上焦热,黄芩为君;治中焦热,黄连为君;治湿,防己为君;治寒,附子之类为君。兼见何证,以佐使药分治之。此制方之要也。《本草》说,上品药为君,各从其宜也。
相关参考
君为主.臣为辅.佐为助.使为用.置方之规也.逆则攻.从则顺.反则异.正则宜.治症之要也.必热必寒.必散必收者.君之主也.不宜不明.不授不行者.臣之辅也.能受能令.能合能分者.佐之助也.或击或发.或劫或
气微温,味甘,微寒。无毒。《本草》云∶主胸胁逆气,咳嗽上气。状似白薇、牛膝辈。《衍义》云∶白前保定肺气,治嗽多用,白而长于细辛,但粗而脆,不似细辛之柔。若以温药相佐使则尤佳。仲景用。
古人制方之原则讲究君臣佐使,最早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如《伤寒论》中麻黄汤,君臣佐使颇为严密。然同一书中有小青龙汤,则难言何药为君,何药为臣。张
藿香,味辛、甘,气微温,可升可降,阳也,无毒。入肺、脾二经。定霍乱有神,止呕吐尤效,开胃消食,去臭气,利水肿。但亦可佐使,而不可为君臣。盖藿香逐邪甚速,未免耗气亦多,故佐气血之药往往取效,否则,无功耳
藿香,味辛、甘,气微温,可升可降,阳也,无毒。入肺、脾二经。定霍乱有神,止呕吐尤效,开胃消食,去臭气,利水肿。但亦可佐使,而不可为君臣。盖藿香逐邪甚速,未免耗气亦多,故佐气血之药往往取效,否则,无功耳
白薇,味苦、咸,气平、大寒,无毒。入心、脾二经。主中风身热腹满,忽忽不知人事。疗温疟,寒热酸疼洒洒,发作有时。狂惑鬼邪堪却,伤中淋露可除。利气益精,下水渗湿。此佐使要药,非君臣主药也。用之必须用参、苓
丹参,味苦,气微寒,无毒。入心、脾二经。专调经脉,理骨筋酸痛,生新血,去恶血,落死胎,安生胎,破积聚症坚,止血崩带下。脚痹软能健,眼赤肿可消。辟精魅鬼祟,养正祛邪,治肠鸣亦效。仅可佐使,非君臣之药,用
本草莫备于纲目,由来旧矣。其后删繁就简,利在省便,意为去取者,又不一书。然寒温消补,各就其一性而专言之,即古方有君臣佐使之义,亦第就其方为轻重而泛言之,故知药者不知方,知方者仍不知病,宜医者之终误于所
肝、胆∶味辛,补酸泻;气温补凉泻(肝胆之经,前后寒热不同,逆顺互换,入求责法)。心、小肠∶味咸补甘泻;气热补寒泻(三焦命门补泻同)。脾、胃∶味甘补苦泻;气温凉寒热补泻各从其宜(逆从互换,入求责法)。肺
药学著作。十三卷。明·贾九如撰,李延昰补论。约刊于1644年。卷首诸论系李延昰所补,计有本草论(简史)、君臣佐使论、药有真伪论及药论。卷一为药母及辨药入法;卷二-十三将148种药物分为气、血、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