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液本草》 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法

Posted 《汤液本草》

篇首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汤液本草》 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汤液本草》 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法


肝、胆∶味辛,补酸泻;气温补凉泻(肝胆之经,前后寒热不同,逆顺互换,入求责法)。
心、小肠∶味咸补甘泻;气热补寒泻(三焦命门补泻同)。
脾、胃∶味甘补苦泻;气温凉寒热补泻各从其宜(逆从互换,入求责法)。
肺、大肠∶味酸补辛泻;气凉补温泻。
肾、膀胱∶味苦补咸泻;气寒补热泻。
五脏更相平也,一脏不平,所胜平之,此之谓也。故云∶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水去则荣散,谷消则卫亡。荣散卫亡,神无所居。又,仲景云∶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谷入于胃,脉道乃行。故血不可不养,卫不可不温。血温卫和,荣卫将行,常有天命矣。

相关参考

《医学读书记》 制方用药必本升降浮沉之理

《易》曰∶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故上下升降而气乃和。古人制方用药,一本升降浮沉之理,不拘寒热补泻之迹者,宋元以来,东垣一人而已。盖四时之气,春升、夏浮、秋降、冬沉,而人身之气,莫不由之。然升降

《汤液本草》 君臣佐使法

帝曰∶方制君臣何谓也?岐伯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非上中下三品之谓也。帝曰∶三品何谓?曰∶所以明善恶之殊贯也。凡药之所用者,皆以气味为主。补泻在味,随时换气。主病者为君,假令治风者,防

咀药类怎么用?《卫生宝鉴》 咀药类

古人用药治病.择净口咀嚼.水煮服.谓之咀.后人用铡刀细锉.桶内锉过.以竹筛齐之.药有气味浓薄.升降浮沉补泻.各各不同.今详录之.及拣择制度修合之法.具列于后.风升生(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味薄则通.酸.

《汤液本草》 气味浓薄寒热阴阳升降图(缺)

《汤液本草》 五脏苦欲补泻药味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草。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川芎。以辛补之,细辛。以酸泻之,芍药。虚,以生姜、陈皮之类补之。《经》曰∶虚则补其母。水能生木,肾乃肝之母,肾,水也,苦以补肾,熟地黄、黄柏是也。如无他

《汤液本草》 升降者天地之气交

茯苓淡,为在天之阳也。阳当上行,何谓利水而泄下?《经》云∶气之薄者,乃阳中之阴,所以茯苓利水而泄下。然而,泄下亦不离乎阳之体,故入手太阳。麻黄苦,为在地之阴也。阴当下行,何谓发汗而升上?《经》云∶味之

《中医词典》z~其他 《本草实录》

药学著作。一卷。元·王好古撰。撰年不详。本书重点论述五脏苦欲补泻药味、脏腑泻火药、药象法类、用药心法、制方之法,用药分两及炮灸、汤药煎造、服药活法,汤液本草等药性理论。文字简要,切于临床实用。

《中医词典》a~b 《本草实录》

药学著作。一卷。元·王好古撰。撰年不详。本书重点论述五脏苦欲补泻药味、脏腑泻火药、药象法类、用药心法、制方之法,用药分两及炮灸、汤药煎造、服药活法,汤液本草等药性理论。文字简要,切于临床实用。

《汤液本草》 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用药法象怎么用?《汤液本草》 用药法象

天有阴阳,风寒暑湿燥火,三阴、三阳上奉之。温凉寒热,四气是也,皆象于天。温、热者,天之阳也。凉、寒者,天之阴也。此乃天之阴阳也。地有阴阳,金木水火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辛甘淡酸苦咸,五味是也,皆象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