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手镜》 中风(十八)
Posted 《丹溪手镜》
篇首语: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丹溪手镜》 中风(十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丹溪手镜》 中风(十八)
中风涎壅,口目 斜,语言謇涩。热甚生风,血虚有痰。[b]中府者[/b] 面加五色有表证着四肢,脉浮,恶风寒,拘急不仁,先以小续命汤加减,发其表,调以通圣散辛凉之剂。
[b]中藏者[/b] 唇吻不收,舌不转而失音,耳聋而眼盲,鼻不闻香臭,便秘,宜三化汤通其滞,调以十全四物。
血虚有痰半身不遂,涎潮昏塞,宜以四物四君子随气虚血虚加二陈汤用之,调以凉剂导痰行气也,或权宜吐之。
[b]中经者[/b] 内无便溺之阻,外无留结之患,宜大秦艽调之。
手足拳挛,筋脉抽掣,中于风冷者也,脉应弦急,治宜缓风之药。
手足弹曳,四肢痈缓,中于风热者也,脉应浮缓,治宜凉热消风之剂。
口目 斜,乃风贼阳明胃土者也,有寒则急引颊移,有热则筋缓不收,偏于左则左寒而右热,偏于右则右寒而左热也。
[b]小续命汤[/b] 治表。
麻黄 桂枝 芍药 甘草 人参 黄芩 防己 川芎 杏仁(一两) 防风(半两) 附子(半两)
无汗恶寒加麻黄、杏仁、防风。
无汗身热加白虎。
无汗身凉加姜附。
有汗恶风加桂枝、杏仁、芍药。
有汗身热加葛根、黄芩、桂。
有汗无热加桂附。
[b]三化汤[/b]
朴硝(浓朴是) 大黄 枳实
[b]大秦艽汤[/b] 养血荣筋。
四物汤 秦艽(三两) 独活 羌活 白茯苓(一两) 防风 甘草 白芷 白术(一两)石膏(二两) 细辛(半两)
[b]独圣散[/b] 吐痰潮。
瓜蒂(一两炒黄为末) 茶末(三钱) 齑汁调下则吐。
如风痫加全蝎,有虫加狗油、雄黄、芫花,立吐,后须降火安神。
[b]泻青丸[/b] 治风热,泻肝安神。
川芎 川归 防风 羌活 栀子 龙胆 大黄 蜜丸竹叶汤下。
[b]通圣散[/b]
泻青丸去羌活、龙胆,加麻黄、薄荷、荆芥、芍药、芒硝、连翘、白术(半两)桔梗、黄芩、石膏(各一两) 甘草(二两) 滑石(二两) 姜煎服。
二陈汤加竹沥姜汁治痰,气虚加四君子,血虚加四物汤。
[b]中风有急中不省[/b] 口角流涎,喉中作声,脉浮缓者,先去其痰,后治风热,又次养血益阳,其证有不同者,皆风热涎潮,随其何藏有虚而袭之。
[b]如肝虚中风[/b] 脉应左关,面色青,诊在目,左胁偏痛,筋急,头目 。
[b]如心虚中风[/b] 脉应左寸,面色赤,诊在舌,不能言,不可转侧,呼怒叫。
[b]如脾虚中风[/b] 脉应右关,面色黄,诊在唇,怠惰不能饮食,嗜卧如醉。
[b]如肺虚中风[/b] 脉应右寸,面色白,诊在鼻,喘逆面肿。
[b]如肾虚中风[/b] 脉应左尺,面色黑,诊在耳,面庞然浮肿,腰脊痛。
[b]胃虚中风[/b] 脉应人迎两关,并浮而大。饮食不下,腹胀,食寒则泄, 斜不随。
[b]邪中心肺,涎潮逼塞。[/b]
[b]四肢纵缓[/b] 以风散涎注于关节,气不能行,故四肢不遂。
[b]舌强不能言[/b] 风入心脾涎中之,口噤不能言,以风冷客滞心肺,涎塞也。
[b]四肢拘挛[/b] 以风冷邪气中肝藏,使筋挛也。
[b]风柔[/b] 以风热中肝藏,使筋缓也。
[b]不治证[/b]
脉急数而大数者死。
鼻下赤黑相兼,吐沫身直者死。
汗出不流如珠与汗出不止,呼吸有声者死。
口如鱼口,气粗面红者死。
口开目开,手撒,声如鼾者死。
发直口吐沫,鬲满,咽如锯,喘急摇头者死。
昼恶寒,夜烦躁者死。
[b]中风寒[/b] 一如中风证,止牙车紧不动为异。
[b]中风湿[/b] 一如中风证,止兼腹满身重,便利不禁。
[b]中寒[/b] 手足挛急疼痛,四肢冷,口噤失音吐沫,挟风则晕眩,兼湿则肿疼也。
[b]中湿[/b] 胀满,四肢关节疼痛,久则浮肿,挟风眩晕呕吐,兼寒则挛拳掣痛、脉沉而细微缓。
[b]中风暑[/b] 如一中风证,止四肢缓弱。
[b]中寒湿[/b] 湿寒二证相兼。
[b]中暑湿[/b] 一如中风手足 曳,入浴晕倒骨解。
[b]中气[/b] 一如中风于七情中发,宜顺其气,脉沉伏,大法风浮而气沉也。
[b]中痰[/b] 素有蓄痰,随气上厥。
[b]中尸[/b] 口开目直、手撒形脱者死,脉紧而急者死,坚而细者死,弦而数者死。
[b]中恶[/b] 如醉如狂,乃心气虚有恐,治宜镇心神以降火。
[b]唇青身冷脉小者死。[/b]
[b]筋急者[/b] 肝中虚、肝中寒、筋实热、筋虚。
[b]转筋者[/b] 筋虚、关节痛、筋寒、肝寒。
[b]脚心痛[/b] 筋实、十指甲痛、筋虚。
[b]曲蜷不伸[/b] 肝中虚、舌卷囊缩、肝中寒、筋虚。
[b]喑不言[/b] 心中虚、中风湿、脾 。
[b]头目 动[/b] 肝中虚、皮肉 动、脾中虚。
[b]四肢关节痛[/b] 有中风、中寒、中湿、肝虚、有留饮、历节。
相关参考
眩者非玄,而见其玄。者非毛,而见其毛。者,目摇动也。运者,运转,世谓之头旋。冒者,蒙冒,世谓之昏冒。皆阳虚也。风亦头眩。[b]不治证[/b]属性原缺。
蚀阴肛,脉虚小者生。紧急者死。尺脉沉滑寸白虫。盖因湿热之生,脏腑虚则侵蚀。[b]集效丸[/b]木香鹤虱诃子(煨)芜荑(炒)乌梅附(炮去皮脐)干姜(一两)槟榔(一钱)大黄(二钱)或加黄柏、川连蜜丸,陈皮
膀胱不约为遗溺。[b]小便不禁韭子丸[/b]出《三因方》,治肾冷。韭子(六两)苁蓉鹿茸牛膝菟丝子巴戟石斛杜仲川归地黄桂上随分酌用为丸。[b]阿胶散[/b]治失禁。阿胶(炒二两)牡蛎()鹿茸(酥炙四两任
[b]肝[/b]虚胁下坚胀,寒热,腹满不食,如人将捕,目暗黑花,筋挛节痛,爪枯青色。善恐。脉沉细而滑。实胁下痛,寒热,心下坚满,气逆,头晕,颈直背强筋急,目赤,颊肿,耳聋。善怒。脉浮大而数。中风左部浮
目瞪,伤寒目瞪口噤,不省人事,此中风,宜开关吐痰,痰退眼开,观证治之。伤寒过经,疾退无热,人困不语,脉和目瞪,下虚戴阳故也。阳毒不解,热伏太阳,故使目瞪,六脉弦劲,渐作鱼口,气粗者死。
[b]瓜蒂苦寒有毒[/b]吐心胸填塞,咽喉不得息,湿家头中风寒湿,内药鼻中即愈。[b]赤小豆甘酸[/b]通气利小便,下水,止消渴。瓜蒂散涌吐逆气、虚烦;赤小豆汤,治黄从小便中出。[b]栀子苦寒有毒[/
[b]瓜蒂苦寒有毒[/b]吐心胸填塞,咽喉不得息,湿家头中风寒湿,内药鼻中即愈。[b]赤小豆甘酸[/b]通气利小便,下水,止消渴。瓜蒂散涌吐逆气、虚烦;赤小豆汤,治黄从小便中出。[b]栀子苦寒有毒[/
丹溪先生之书,为世所诵习,如《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伤寒辨疑》、《本草衍义补遗》等集,以列于张刘诸大家,毋或敢复置喙矣。独《手镜》一帙,为先生所秘惜,左右行游,常挟与俱,不轻以示人。迄于今垂三百
两感,一日双传,脉沉而大;二日沉长;三日沉弦,在里证宜四逆汤,表证桂枝汤也。
咽痛,有少阴有热,宜黄连龙骨汤。有少阴无热宜四逆散。有口疮宜蜜渍连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