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依方 经脉诊法,切摸循按,压痛检查,有助诊断。
Posted 杨依方
篇首语:真正的知识是道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杨依方 经脉诊法,切摸循按,压痛检查,有助诊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杨依方 经脉诊法,切摸循按,压痛检查,有助诊断。
在临床上运用四诊检查时,必须在经络部位进行切摸循按,以观察经络有无变动。由于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腧穴是脉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因此内脏有病变,往往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穴位上来,它的反应点即是体表穴位的压痛,酸胀等过敏反应;有摸及皮下硬结,索条状物等异常感觉;也有出现皮肤色素异常或血管充盈等现象。父亲在临床上很重视体表穴位的压痛检查,借以分析内部脏气的病变情况。五脏六腑处于胸腹中,脉气发于足太阳膀胱经,故五脏六腑的俞穴在背腰部。《灵枢·背输篇》说:“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如咳嗽病在肺俞处有压痛;神官症在心俞;消化道疾患在胃俞;胆囊病在胆俞;它如月经病及失眠患者在三阴交穴,颈椎病在肩井,肩周炎在肩内陵,天宗,腰腿痛在十七椎下均有压痛,在这些压痛点上施以针灸,往往可收到满意的效果。在某种情况下,经络诊法可为明确诊断疾病提供参考。如葛某,男,75岁。因患前列腺癌手术治疗已3年,近2个月来下肢少力,不能独前,住院治疗,拟诊为癌症转移,曾作X光腰摄片检查无异常。转上海作CT检查。结论:腰椎无异常。近半月来下肢不能动弹,形成截瘫,伴胸闷气急,不思饮食,乃拟再作B超和腰椎摄片复查。其子用推车推到走廊里,巧与家父路遇,他家久慕医名,值此良机,急邀诊治,经询问病情,家父明知脊髓受压,但未明部位,乃用手在病人背部从腰椎向上切摸,扪及高位胸椎呈角形突出,心中已了如指掌,告知家属:“此为胸椎骨癌转移,症属晚期,已难挽救,应加摄胸片即可确诊。”次日摄片报告为第3胸椎骨癌。10天后即呼吸麻痹衰竭死亡。这次巧遇用摸诊及时查清病灶,使病员死得暝目,家属心服口服。若非经验丰富的老手是难能办到的。相关参考
十二经筋是随着十二经脉分布的,它循行于体表而不入内脏,故其发病症状偏于筋肉方面。杨上善说:“经筋是阴阳气之所资,邪入肌腠,袭筋为病,不能转输,遂以病居痛处为输穴”。父亲在临床上对于经筋之病常用“以痛为
《素问·皮部》曰:“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皮者脉之部也。”这就是说皮部是十二经脉在皮肤表面的分部。它是以十二经脉各自分布在体表的有穴部位范围为中心,向四周扩散
针刺得气与否,是获得疗效的关键所在,如能针刺得气,气至病所,疗效往往更好。针刺得气感应的传导方向,一般来说是根据十二经脉的走向放散居多。如手之三阴,从胸走手,针刺得气,大多向末梢放散,如内关穴是手厥阴
主治功能:外感发热,恶寒,无汗;又治寒战鼓栗,寒热往来。手法操作:用捻旋补泻法。方义:大椎为手足三里、督脉之会,总督一身阳气,主表。效能升阳,益气,退热,补虚。凡外感六淫之邪在于表里者,皆能疏解。配合
[b]案一、奚某,女,50岁,农民。[/b]初诊日期:1963年2月3日。主诉:神志昏迷已七天。病史:脑血管意外,神志昏迷已七天,经病房抢救处理未见显效,特邀针灸会诊。症见目合,口开,鼾声,舌卷,失语
主治:跟骨骨刺药物组成:威灵仙40g,生川乌、生草乌各10g,骨碎补20g,山萘10g,椒目10g,马钱子10g,急性子10g,石见穿10g,醋2斤。煎汤浸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浸半小时,令则加热之,
主治:小儿麻痹症及痿症之肌无力者。药物组成:龟版120g,盐水炒黄柏90g,盐水炒知母90g,生地熟地各90g,牛膝60g,白芍60g,锁阳90g,虎胫骨30g,当归90g,陈皮60g,干姜15g,党
望、闻、问、切四诊,是祖国医学在诊病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诊疗手段,它为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但在针灸临床中,除了四诊以外,还离不开经络学说的指导。由于经络是内联脏腑,外络肢节,对人体内外表里起着密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