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泻心”善治口糜泻

Posted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篇首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泻心”善治口糜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泻心”善治口糜泻

《医宗金鉴》载有“口糜泄”一证,并自注曰:“口疮糜烂泄泻一证,古经未载。以理推之,虽云属热,然其上发口糜,下泻即止,泻泄方止,口糜即生。观其上下相移之情状,亦必纯实热之所为也。心之窍开于舌,脾之窍开于口,心脾之热,故上发于口舌疮赤糜烂。胃主消化水谷,小肠盛受消化。心脾之热下移小肠胃腑,则运化之职失矣,故下注泄泻也。”其治法,口糜发时则用导赤散,泄泻发时则用参苓白术散。如上述上下移易、交替为病者余未之见,但余曾治一口疮糜烂及泄泻同时存在、屡药不愈之患者,投以泻心汤化裁即愈。虽证情治法与上述之证稍有差异,而其心火内炽、脾虚湿热之理则同也。
患者系潘姓男子,三十二岁。于数年前口腔内粘膜上出现少量溃疡,近年逐渐加多加重,妨碍语言饮食,服药经久,终难见效。来诊时持他医所开一方,亦取泻心汤大意,方用党参、黄连、黄芩、黄柏、肉桂、附片、甘草、生姜、大枣之类,谓服后泄泻更甚,口疮勃发,一日三餐如食针毡,刺痛难禁。经其亲友介绍来就余诊。
余诊时口腔症状一如上述,询知大便溏薄,一日二、三次.几与口疮同时发生。原有胃窦炎史,平素脘痛时作,矢气频仍。左脉沉细,左关带弦,右脉小弦,三部分按不衰。舌质淡,舌边及颊粘膜均有多处溃疡,苔薄白微腻。参合四诊为中气素亏、脾经湿热留滞,故治拟扶中健脾兼清理湿热,取诸泻心汤意增损为方,补清兼行、寒热并用。
方为:党参24g、炒白术15g、茯苓9g、炙甘草9g、黄连3g、炒黄柏9g、炮姜炭3g、姜半夏9g、当归9g、炒白芍9g、每日一剂,水煎服。
另予西瓜霜一支,掺于溃疡处,一日三、四次。
服第一帖后疮疼及泄泻更甚,服至第二帖即均见明显好转,服完三帖,上下唇内溃疡已消,惟颊粘膜与舌上溃点依旧。于原方加细辛1g、,再服三剂,除右颊内尚有两处溃疡外,其余各处均已消失,大便日行一次,已成形,但稍软。原方又服五剂,口内溃疡痊愈,大便正常。
或问:仲圣之方固有投匕即安之效,余信之矣。何以彼医亦以泻心汤为底方而投之反增其病,而先生稍易数味即能速效耶?余对曰:彼医用药之思路确属不凡,已得辨证之要点,惟将中焦虚寒误认下焦,投以桂附则益火以助热,故病必加重。余以干姜炒炭,既能辅参术健运脾土,又守而不走,敛而能降,纳脾经上行之虚火归于窟宅,待湿热一去,故口疮即愈。后佐细辛又亦类此,细辛虽属少阴之药,而其敛虚火、治口疮功有独擅也,与姜炭同用,有相辅相成之效。此两味虽属辛热之品,而与桂附之雄烈辛散者,自有天壤之殊。故用姜炭、细辛则效,用肉桂、附子则助纣为虐也。
关于干姜治口疮之机理,尤在泾《医学读书记》见解精辟,其述王肯堂治许少薇口糜及从子懋牾口糜症均用干姜而愈之,文后曰:“盖土温则火敛,人多不能知。此所以然者,胃虚食少,肾水之气逆而乘之,则为寒中,脾胃虚衰之火被迫上炎,作为口疮。其症饮食少,大便不实,或手足逆冷,肚复作痛是也。”尤氏之论,恰为本案作注脚。惟本例尚兼湿热。故与连柏同用。
复次患者脉象按之弦细,其病虽属中虚湿热,而其体质蕴藏血虚肝郁之机,故加入归芍以养血舒肝。全方寒热并用,标本兼顾,药病相当,因得速愈。

相关参考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孟城(着)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孟城(着)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针灸推拿气功类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崩漏治验两则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崩漏治验两则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药食过敏二例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点穴疗法愈儿疾

外科类怎么用?《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外科类

妇科类怎么用?《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妇科类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耳中苦鸣辨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