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藏经》 风中有五生死论第十七

Posted 《中藏经》

篇首语:人们在诗中赞美鱼的自由,在餐桌上吃掉自由的鱼。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藏经》 风中有五生死论第十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藏经》 风中有五生死论第十七

风中有五者,谓肝、心、脾、肺、肾也。五脏之中,其言生死,状各不同。
心风之状[一作候],汗自出而好偃,仰卧不可转侧,言语狂妄,若唇正赤者,生,宜于心俞灸之。若唇面或青或黄,或白或黑,其色不定,眼瞤动不休者,心绝也,不可救,过五六日即死耳。
肝风之状,青色围目连额上,但坐不得倨偻者,可治;若喘而目直视,唇面俱青者,死。肝风宜于肝俞灸之。
脾风之状,一身通黄,腹大而满不嗜食,四肢不收持,若手足未青而面黄者,可治,不然即死。脾风宜于脾俞灸之。
肾风之状,但踞坐而腰脚重痛也。视其胁下未生黄黠者,可治,不然即死矣。肾风宜灸肾俞穴也。
肺风之状,胸中气满,冒昧汗出,鼻不闻香臭,喘而不得卧者,可治;若失血及妄语者,不可治,七八日死。肺风宜于肺俞灸之。
凡诊其脉滑而散者,风也。缓而大,浮而紧[一作虚],软而弱,皆属风也。
中风之病,鼻下赤黑,相兼吐沫,而身直者,七日死也。
又,中风之病,口噤筋急,脉迟者,生;脉急而数者,死。
又,心脾俱中风,则舌强不能言也;肝肾俱中风,则手足不遂也。
风之厥,皆由于四时不从之气,故为病焉,有瘾类者,有偏枯者,有失音者,有历节者,有颠厥者,有疼痛者,有聋瞽者,有疮癞者,有胀满者,有喘乏者,有赤白者,有青黑者,有瘙痒者,有狂妄者,皆起于风也。其脉浮虚者,自虚而得之;实大者,自实而得之;弦紧者,汗出而得之;喘乏者,饮酒而得之;癫厥者,自劳而得之;手足不中者,言语蹇涩者,房中而得之;瘾类者,自痹[一作卑]湿而得之;历节疼痛者,因醉犯房而得之;聋瞽疮癞者,自五味饮食冒犯禁忌而得之。千端万状,莫离于五脏六腑而生矣。所使之候配以此耳!

相关参考

《中藏经》 劳伤论第十九

劳者,劳于神气也;伤者,伤于形容也。饥饱无度则伤脾,思虑过度则伤心,色欲过度则伤肾,起居过常则伤肝,喜怒悲愁过度则伤肺。又,风寒暑湿则伤于外,饥饱劳役则败于内;昼感之则病荣,夜感之则病卫。荣卫经行,内

《中藏经》 水法有六论第十五

病起于六腑者,阳之系也。阳之发也,或上或下,或内或外,或畜在中,行之极也。有能歌笑者,有能悲泣者,有能奔走者,有能呻吟者,有自委曲者,有自高贤者,有寤而不寐者,有寐而不寤者,有能食而不便利者,有不能食

《中藏经》 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七

胃者,腑也。又名水谷之海,与脾为表里。胃者,人之根本也,胃气壮则五脏六腑皆壮,足阳明是其经也。胃气绝,则五日死;实则中胀便难,肢节疼痛,不下食,呕吐不已;虚则肠鸣胀满,引水滑泄;寒则腹中痛,不能食冷物

《中藏经》 论大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九

大肠者,肺之腑也。为传送之司,号监仓之官。肺病久不已,则传入大肠,手阳明是其经也。寒则泄,热则结,绝则泄利无度,利绝而死也。热极则便血。又,风中大肠,则下血。又,实热则胀满,而大便不通,虚寒则滑泄不定

《妇人大全良方》 妇人阴冷方论第十七

妇人胞络劳伤,子脏虚损,风冷客之。冷乘于阴,故令冷也。疗妇人癖瘦阴冷。五加皮浸酒方。

《中藏经》 生成论第三

阴阳者,天地之枢机;五行者,阴阳之终始。非阴阳则不能为天地,非五行则不能为阴阳。故人者,成于天地,败于阴阳也,由五行逆从而生焉。天地有阴阳五行,人有血脉五脏。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五脏者,肺、

《中藏经》 生成论第三

阴阳者,天地之枢机;五行者,阴阳之终始。非阴阳则不能为天地,非五行则不能为阴阳。故人者,成于天地,败于阴阳也,由五行逆从而生焉。天地有阴阳五行,人有血脉五脏。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五脏者,肺、

《中藏经》 阳厥论第四

骤风暴热,云物飞飏,晨晦暮晴,夜炎昼冷,应寒不寒,当雨不雨,水竭土坏,时岁大旱,草木枯悴,江河乏涸,此天地之阳厥也。暴壅塞,忽喘促,四肢不收,二腑不利,耳聋目盲,咽干口焦,舌生疮,鼻流清涕,颊赤心烦,

《中藏经》 阴厥论第五

飞霜走雹,朝昏暮霭,云雨飘飖,风露寒冷,当热不热,未寒而寒,时气霖霪,泉生田野,山摧地裂,土壤河溢,月晦日昏,此天地之阴厥也。暴哑卒寒,一身拘急,四肢拳挛,唇青面黑,目直口噤,心腹满痛,头颔摇鼓,腰脚

《中藏经》 阳厥论第四

骤风暴热,云物飞飏,晨晦暮晴,夜炎昼冷,应寒不寒,当雨不雨,水竭土坏,时岁大旱,草木枯悴,江河乏涸,此天地之阳厥也。暴壅塞,忽喘促,四肢不收,二腑不利,耳聋目盲,咽干口焦,舌生疮,鼻流清涕,颊赤心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