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苓桂术甘汤治背寒冷如手大
Posted 阳气
篇首语: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苓桂术甘汤治背寒冷如手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苓桂术甘汤治背寒冷如手大
痰饮病属中医学范畴,《金匮要略》中就早有记载,并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大法。苓桂术甘汤系仲景《金匮要略》中治疗饮证所立的处方,只要把握病机,辨证恰当,疗效显著。患者范某,男,52岁,农民。背部恶寒月余,口乾,但饮水少,喜热饮,晨起口微苦,痰多易咯,饮食尚可,小便可,大便溏,舌淡白、胖大,有齿痕,苔白,脉弦滑,以手触其肩胛下角偏上处,约手掌大的范围有冰凉感。否认近期感冒病史,无发热。听诊显示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因患者口干少饮,喜热饮,痰多易咯,便溏,舌胖大有齿痕,脉弦滑,脉症合参,辨证属脾阳不足,水气上犯之痰饮。治以健脾益气,温阳利水,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味。处方:茯苓20克,白术15克,桂枝15克,甘草10克,葛根10克,生姜5片。10剂,水煎服,日1剂。嘱其注意御寒保暖,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服药后,患者背部恶寒明显减轻,其他不适症状亦有好转。药已见效,故采取守方之法,连续服用1月后,患者电话告知「背部已经不感到凉了,但是感觉嗓子还有痰,其他没有不舒服的」。笔者嘱其在上方基础上加用桔梗10克,半夏10克,继续服1月后,症状完全消失。
按:本例患者属《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中「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是脾阳不足,水饮泛溢,停留心下所致。清代李珥臣于《金匮要略广注》中亦有论及「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故心下留饮,则阴寒气彻于背,而阳气衰息,背寒冷如手大也」,此「心下」指胃与胸膈之处。背部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之处,心之俞穴在背部,饮留心下,寒饮注其俞,阳气不能展布,影响督脉温煦功能,故背部寒冷如手大。病机为饮阻心下阳气,背俞穴失于温煦。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第16条「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以温运脾阳,补气行水为主,从而达祛痰饮、通经络而诸症得消的目的。处方以苓桂术甘汤加味,体现了《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第15条「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法,其中茯苓淡渗利水,化饮降浊,为治饮病之要药;桂枝辛温通阳,振奋阳气以消饮邪,两药合用可温阳化饮;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益气;葛根升阳,舒筋脉;生姜温阳化痰。复诊则参入桔梗、半夏加强化痰的力量,且桔梗载药上行,直达病所。诸药为伍,共奏温阳健脾,行气利水之功。
相关参考
《伤寒论》42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对于此条,伤寒注家多以伤寒发汗而表未解,且肺中因寒而蕴热为论。如尤在泾《伤寒贯珠集》:「缘邪气外闭之时,肺气已
[通治方]岳美中:赵锡武老治内耳眩晕病(美尼尔氏综合征),认为其中不少属于痰饮所致,常投加味苓桂术甘汤。方为:茯苓18克,桂枝9克,白术12克,甘草9克,泽泻24克,半夏18克,生姜12克,陈皮15克
1治风湿骨痛,跌打骨折,哮喘:梧桐叶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2治发背欲死:梧桐子叶,鏊上煿成灰,绢罗,蜜调敷之,干即易之。(《补缺肘后方》)3治背痈:取梧桐鲜叶,洗净,用银针
治水肿小便不利,其脉沉迟无力,自觉寒凉者。于术(三钱)桂枝尖(二钱)茯苓片(二钱)甘草(一钱)干姜(三钱)人参(三钱)乌附子(二钱)威灵仙(一钱五分)肿满之证,忌用甘草,以其性近壅滞也。惟与茯苓同用,
外感总括外感四焦辨治顶焦督病起太阳,表虚桂枝实麻黄。上焦鼻咽连肺卫,银翘桑菊桔甘汤。中焦藿香正气散,解表和中理胃肠。下焦初感八正散,肾虚湿热清补良。注:「表虚桂枝实麻黄」即太阳风寒表虚证,予桂枝汤;太
[i]赤游丹(图缺)[/i]《内经》运气丹皆属火。经曰∶少阳司天,客胜则丹疹外发,及为丹是也。《圣惠》云∶夫一切丹毒者,为人身体忽然变赤如丹之状,故谓之丹毒也。或发手足,或发腹上如手大,皆风热恶毒所为
冻疮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炎症性损害,多由长期寒冷与潮湿,导致血管收缩,久之扩张,静脉血瘀,大量血浆渗出所致。另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外周血液循环不良,手足多汗,缺乏运动及多种慢性疾病有关。中医认为
《内经·运气》丹皆属火。经云∶少阳司天,客胜则丹疹外发,及为丹是也。《圣惠》云∶夫一切丹毒者,为人身体忽然变赤如丹之状,故谓之丹毒也。或发手足,或发腹上如手大,皆风热恶毒所为,重者亦有疽之类也。若不急
面及身体皮肉变赤,与肉色不同,或如手大,或如钱大,亦不痒痛,谓之赤疵。此亦是风邪搏于皮肤,血气不和所生也。
面及身体皮肉变赤,与肉色不同,或如手大,或如钱大,亦不痒痛,谓之赤疵。此亦是风邪搏于皮肤,血气不和所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