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中药的量效关系

Posted

篇首语: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中药的量效关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中药的量效关系

钟某,男,30岁,农民。1986年4月16日初诊。10日前偶感发热、头痛,次日突然双目失明,右侧手足始感麻木,活动稍有不便。第三日,右侧上、下肢完全瘫痪。即急入某地区人民医院治疗,诊为「视神经脊髓炎」。治疗10余日不见好转,患者自动出院,求治于余。
诊见右侧肢体痿软无力,欲抬不能,欲动维艰,双目呆滞,视物模糊。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纳食不香,口干唇燥,大便结,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濡数。查体:T:36.5℃,BP:116/80mmHg,被动体位,五官端正。颈软无抵抗,心肺(-),肝脾未触及。右侧上下肢肌力「0」级,触、温、痛觉及肌力均减弱,膝、腱反射弱。血常规:红细胞3.3×1012/L,白细胞9.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74%,淋巴细胞百分比为26%。
诊为痿躄。考丹溪翁论痿之成因,曰:「湿热、湿痰、气虚、血虚以及死血食积妨碍升降通路。」斯证乃湿热之邪侵淫经脉,使气血阻遏,筋脉失养,遂成痿躄。
治则:清理湿热,活络通痺。
处方:苍术20克,黄柏20克,川牛膝10克,葛根60克,知母20克,当归10克,茜草根30克,全蝎5克,蜈蚣3条,水蛭5克,僵蚕10克,制马钱子1克,甘草5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进一剂,无效。二剂马钱子加至2克,他药用量不变,其效还不应。三剂马钱子加至3克,他药照旧,并开具肉桂6克备用。药后病家急电说:「患者服药后一身颤抖,以上肢为甚。」笔者心中暗喜「中了」。嘱病家:「中病则已,急煎肉桂水予患者喝。」患者喝完肉桂水,休息片刻后,很自然地起身倒开水喝,只是有些蹒跚,病家十分惊喜。继以八珍汤调理而愈。
方中「三妙」加味清热祛湿,全蝎、蜈蚣等祛风通痺,马钱子是剧毒中药,用其通经络,散结肿。现代药理研究该药可兴奋脊神经。诸药联用,共奏如鼓应桴之效。
笔者认为,剧毒中药,按药典使用,难以取效,超量使用要担风险,往往用到起效量就到了中毒量,必先做好急救准备。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针药并用中针灸和中药的关系(上)

针灸和中药都是建立在中医基本理论基础之上,在针药并用过程中,针灸与中药主要有同效相须、异效互补和反效制约三种关系,故临证要照顾上述关系,更好地发挥针灸和中药的各自优势,并将二者关系有机结合。中医针药并

医学百科 中药商品的四大定价策略

中药商品是市场流通、交换和经营中的特殊商品,其价格关系到中药行业的生存和发展。近年来,中药价格涨多跌少,并且同一种药的价格与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医药商家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实施中药商品定价策略过

医学百科 中药剂量大小 病情因素不可忽视

中医治病辨证用药应该在理、法、方、药后加上一量字。认为「疗效平平责之『量』」,将中药在方剂中的用量与疗效的关系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的确,临床疗效是中医的生命,而中药用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举足轻重,至关

医学百科 疗效在药 更关乎量

中药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怎样,除取决于诊断是否正确、选方是否对证、用药是否合理外,与剂量不无关系。故一代宗师岳美中曾感慨道:「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一般而言,凡急重病症或体质壮实者,药味较少而用量要足;

医学百科 辨证治疗带下病

带下病是指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的一种病症。临床上以白带、黄带、赤白带为常见。笔者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该病疗效满意。根据带下病的临床表现,分型为虚寒(脾肾阳虚)型、湿

医学百科 论中医八大关系(上)

科学与人文中医学具有科学与人文双重属性已成为学术界绝大多数人的共识,但是对二者主辅轻重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仍多有歧义。当前对这一问题认识偏差的关键并不在于中医学科学与人文成分的实际比重和主辅关系,而是学界

医学百科 肝经与中风失语的关系

中风的病机可分为虚、火、风、痰、气、淤六端,肝与六端的形成关系密切,在中风病的病理演变中起着重要作用。  肝经与中风失语的关系1、肝与虚肝病多为阴虚,同时肝病亦和气虚关系密切。阴津与气相互滋生,津能化

医学百科 论《内经》脏腑与神志的关系

  《内经》是多种医学流派、各种学说结合的产物,表现在脏腑与神志关系的问题上,则有「心主神」与「五脏藏神」的不同。「心藏神」与「五脏藏神」理论,两者的理论内涵及立论依据不同,但也存在着一些相通之处。 

医学百科 论中医八大关系(中)

「已病」与「未病」从预防医学的角度讲,有效的疾病预防当然要比病后而治重要得多,中医药在两千多年前的医学经典著作《内经》中就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形成了预防为主的科学理念,充分展示出中医学科学思想

医学百科 方药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

方药量效关系有诸多影响因素,从药材和饮片的角度而言,包括药材的质量、药物炮制等;从处方角度而言,包括剂型、煎煮和服药方法等。以方药的煎煮、服法等为例,以抛砖引玉,探讨方药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