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应堂 对治疗肺痨和胃病的看法
Posted 夏应堂
篇首语: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夏应堂 对治疗肺痨和胃病的看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夏应堂 对治疗肺痨和胃病的看法
治疗肺痨有两个大法,即养阴保肺和培土生金。前者偏于滋肺阴,后者偏于益脾阳;但不有忽略治胃府。徐灵胎说:“肺气全恃胃阴以生,胃气润肺,自资其益也。”故益脾应忌刚燥,恐伤胃阴;养阴若过滋腻,必碍胃气,胃之气阴一伤,肺虚更难复矣,倘能注意胃气为本,真是掌握了“培土生金,虚则补母”之道。胃脘痛之症,大多不离乎肝,故胃病治肝,本是成法,但治肝应知肝为则脏,内寄风火,若一味刚燥理气,则肝木愈横,胃更受伤矣。故夏氏治脘痛,一般常用旋覆花、瓦楞子、金铃子散、左金丸等。
相关参考
对四物汤及逍遥散的看法:四物汤及逍遥散均为妇科常用之方,但妇女疾患,肝阳旺者颇多,四物之芎、归,辛温香窜,有助阳动炎之弊,因四物汤主为理血,并非滋阳之法。逍遥散如用于阴虚火旺的患者,则其中柴胡嫌其升,
下血为温病中之险症,早者发生于一候左右,但以三候左右发生者为多,亦有的热已退清而突发者。诊察时必须注意,不可稍有疏忽。如见病色面(白光)白,神情萎靡,腹痛便溏等,必须注意其大便色泽,以免贻误。夏氏对此
夏氏对温热病的诊治原则,出入于叶天士、薛生白二家及王孟英等氏之论,但临床别有心得,不拘泥于诸家绳墨。
1、小儿病必须察看咽喉,感冒及痧子后更应注意,如一疏忽,往往有的喉因之而延误。此外有头痛症状者,亦非顺候,当防其惊厥。2、老年及久病,脉象大而且硬者,都非佳兆,即《伤寒论》所谓“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
陈修园尝谓:“主读《伤寒论》数十年,然后悟出存津液三字。”其实不独伤寒,温病更宜注意养阴保津。叶氏说:“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喻嘉言说:“人生天真之气,即胃中津液是也。”故胃是津液之本。所以阴液未伤
内伤之因,以七情为主,情志之疾,经思虑郁怒为多,思虑虽伤脾,但谋虑有伤肝;悲衰虽能伤肺,但悲哀动中则伤魂,亦能影响及肝。以劳倦而言,肝为罢极之本,亦与肝有关,他如气、血、痰、食,亦无不与肝息息相关。肝
在中国医药学的伟大宝库中,祖先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治疗疾病的成方、单方、验方,这是历代医家的宝贵经验结晶。但金元医家张元素提出“古方今病不相能”之说,裘氏不为其说所囿,十分重视古方的经承和发扬,诊务余暇,
药的用量:历代衡量不同,风土习惯不同,不能确定标准,临床使用量相差很大,使后学者很难掌握。丁氏认为临诊时,第一要估计患者体质的强弱;第二要酌量病势的轻重缓急;第三对患者的风土习惯、饮食嗜好,亦要作适当
医学论文汇编。上海中医学院编。本书刊论文十一篇。介绍丁甘仁、王仲奇、朱南山、陈筱宝、张骧云、范文虎、费绳甫、恽铁樵、徐小圃及奚咏裳、夏应堂等各医学流派的学术渊源和临床经验。其中以审病论证、立方用药等方
医学论文汇编。上海中医学院编。本书刊论文十一篇。介绍丁甘仁、王仲奇、朱南山、陈筱宝、张骧云、范文虎、费绳甫、恽铁樵、徐小圃及奚咏裳、夏应堂等各医学流派的学术渊源和临床经验。其中以审病论证、立方用药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