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小柴胡汤治疗内伤病
Posted 胡
篇首语:看书和学习是思想的经常营养,是思想的无穷发展。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小柴胡汤治疗内伤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小柴胡汤治疗内伤病
病有感于外者,有因于内者,即有外感和内伤之分。尽管中医对病因认识的主体思维是「审证求因」,尽管临证多有外感合内伤者,尽管临证每有不易分辨外感与内伤者,但明辨外感与内伤,对临证者而言,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种分辨直接影响到治疗。对于外感病,医者治疗的着眼点主要在于邪气,给邪以出路,使邪去而正安,这是治疗的终点。基于此,辨证模式多选用带有「层次」、「通道」等思辩痕迹的辨证法,如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
对于内伤病,医者治疗的着眼点主要在于正气,恢复正气的正常循行布化,恢复五脏六腑的有序健运,使正安而邪去,这是治疗的终点。基于此,辨证模式多选用带有「关系」、「调控」等思辩痕迹的辨证法,如脏腑辨证、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
经方可以治疗外感病,也可以治疗内伤病,这是毋庸置疑的。关键是,同一首经方,在治疗外感病和治疗内伤病时,其用法往往有别,这一点需临证者推敲、体会。
小柴胡汤用于外感病,主要作用在于和解表里,祛邪外出。小柴胡汤用于内伤病,每每用其疏调肝脾、疏解郁热等。
明代医家薛立斋在《内科摘要》中载一案:「太守朱阳山因怒腹痛作泻,或两胁作胀,或胸乳作痛,或寒热往来,或小便不利,饮食不入,呕吐痰涎,神思不清,此肝木乘脾土。用小柴胡加山栀、炮姜、茯苓、陈皮、制黄连,一剂即愈。」
(「制黄连,即黄连、吴茱萸等分,用热水拌湿醃二、三日,同炒焦,取连用」)
分析本案处方,实为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二陈汤三方合方加减(如果把「制黄连」看作左金丸法,则为四方化裁)。如果治疗外感病,如果从六经辨证法用方,小柴胡汤不该有这种用法。而治疗内伤病,用脏腑辨证法用方,本案中小柴胡汤的这种用法似乎非常自然、合理。
《内科摘要》中记录小柴胡汤的主治,侧重于内伤病,可参考:「小柴胡汤:治肝胆症,寒热往来,或日晡发热;或潮热身热,默默不欲食;或怒火口苦耳聋,咳嗽发热,胁下作痛,甚者转侧不便,两胠痞满;或泄泻咳嗽;或吐酸食苦水;或因怒而患疟痢等症。」
相关参考
升降散本为治疗温疫而设,治疗伏气温病、外感温病以及内伤病,俱属方剂的扩展应用。当代医家赵绍琴教授使用升降散不仅治疗温病,同时广用于内伤杂病,可谓善用升降散者。赵绍琴教授在《温病浅谈》中指出:「火郁当发
清代医家柯韵伯在《伤寒来苏集》中指出:「痞因寒热之气互结而成,用黄连、干姜之大寒大热者,为之两解。」考寒、热二邪皆为无形之邪,必赖有形之邪始可互结。有形之邪为何?清代医家张秉成在《成方便读》中指出:「
小柴胡汤具有调整气机升降出入之效,后世医家常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气郁证。小柴胡汤可以治疗「热入血室」,后世医家常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月经病。小柴胡汤在临床上常被用来治气、治血,而其治水之功常被忽略。《伤寒
《伤寒论》中提到「热入血室」这一特定概念,后世医家把小柴胡汤作为治疗热入血室的专用方。 《伤寒论》论小柴胡汤治热入血室《伤寒论》第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
温胆汤为笔者临证常用方。早期对温胆汤的认识,拘于治胆、治心、治胃。运用日久,体会到温胆汤的使用范围应该超越上述认识,但一时未能找到相应的理论阐释。读《温热论》,叶天士指出:「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
通常认为,小柴胡汤治疗寒热往来而咳嗽者。近代医家唐容川著《血证论》,称和法为「血证之第一良法」,在血证的治疗中广用小柴胡汤。《血证论·咳嗽》:「《内经》云:五脏六腑皆有咳嗽,而无不聚于胃关于肺,上条分
小柴胡汤是《伤寒杂病论》中治疗少阳病的经典名方。在《伤寒论》中,小柴胡汤证的条文有17条,在《金匮要略》中,小柴胡汤证的条文有3条。柴胡汤的方药及药量配比为「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炙
六味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第96条小柴胡汤方后加减法,方药组成有柴胡、黄芩、半夏、甘草、干姜、五味子。因其为小柴胡汤的加减方,且由六味药物组成,故将其称为「六味小柴胡汤」。笔者经常运用该方治疗外感发热
《伤寒论》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四两,龙骨、黄芩、生姜(切)、铅丹、人参、桂枝(去皮)、茯苓各
医者熟知逍遥散、四物汤为调经要方,小柴胡汤治疗月经病有必要特意拈出。王好古在《医垒元戎》中指出:「易老云:仲景治妇人经不调,尽在小柴胡调治条下,以此推之。」「小柴胡汤与四物汤各半一名调经汤」。王好古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