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惊风病情急 治疗应分型
Posted 情
篇首语:你不好好奋斗,拿什么显摆的自己的成功,对于背后的人看不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惊风病情急 治疗应分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惊风病情急 治疗应分型
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重病证,以抽搐、昏迷为主要症状。发病年龄以1~5岁为多见,发病率高,四季皆有。发病来势凶猛,病情危急。急惊风来势急骤,以高热伴抽风、昏迷为特征。多由外感时邪疫疠,内蕴痰热食积以及暴受惊恐引起。有接触疫毒之疾,或暴受惊吓史。本病常突然发作,具有热、痰、风、惊四证及抽、搦、颤、掣、反、引、窜、视八候。在治疗上,以清热豁痰、镇惊、熄风为总则,痰盛者急先化痰,热盛者予以清热,风盛者应速祛风镇惊。感受风邪
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咽红,鼻中流涕,乳蛾红肿,烦躁不安,高热时突然惊厥昏迷。舌苔薄黄,脉象浮数。方用解表镇惊饮:钩籐6克,茯神、薄荷、天竺黄、紫苏、荆芥穗、枳壳各4.5克,黄芩、瓜蒌、连翘各6克,生甘草1.5克。若抽搐者,可加石决明9克,白僵蚕5克,桑叶9克以祛风定惊。或服小儿回春丹,l岁以内每次1~3粒,1~3岁每次3~5粒,2小时后可重复使用。若痰蒙清窍者,可加石菖蒲4克以清心开窍。若高热、乳蛾红肿、便秘者,可加大黄4克,栀子6克以通腑泄热。
小儿乳食积滞,郁而化热,复感风寒,突发高热,咽赤肿痛,腹胀拒按,或恶心呕吐,大便干结,嗳气酸腐,时时惊惕,甚则昏迷、抽痉,苔厚腻或黄腻,脉象浮弦数,指纹青紫或青黑。此为食滞外感,热动肝风。治法:解表消食,清热熄风。方用表里双解饮:薄荷、豆豉、黄芩、栀子、连翘、桔梗、浙贝母各4.5克,牛蒡子、玄参、神曲各6克,甘草1.5克。送服紫雪散。
小儿脾常不足,易为饮食所伤。若平日饮食不节,积滞化热,可发为惊风。症见发热,神昏抽搐,呕吐酸腐,泄泻大便酸臭,苔黄厚腻,脉象滑数,指纹青紫。此为食积致惊。治法:消食导滞,清热镇惊。方用镇惊消积汤:钩籐6克,龙齿4克,薄荷4克,厚朴3克,陈皮3克,焦山楂10克,麦芽10克,黄芩5克,栀子5克,连翘5克,甘草1.5克。送服小儿牛黄散,1岁以下每次0.3~0.5克,2~3岁每次0.9克,1日2次。
小儿感受风寒,肺气不宣,痰浊阻滞化热,引动肝风,症见发热面赤,咳嗽气粗,喉中痰鸣,惊惕、抽搐,苔薄白滑润,或白如积粉,此属痰热惊风。治法:清热熄风、涤痰开窍。方用清热祛痰汤:钩籐6克,薄荷5克,天竺黄、桔梗各4.5克,橘红3克,前胡6克,炒杏仁8克,瓜蒌10克,连翘心6克,胆南星2克,甘草1.5克。若发热喘急,咳嗽声重,鼻煽耸肩,手足抽搐,角弓反张,舌紫红,指纹黯青者,为痰热结胸致惊。治法:宣肺平喘,清热化痰。方用加味麻杏石甘汤:生麻黄、橘红、石菖蒲各3克,桔梗、天竺黄各5克,前胡、苏子、杏仁各6克,生石膏7.5克,全蝎4.5克,生甘草1.5克。送服局方至宝丹。
温热疫毒
温邪内闭 症见高热不退,烦躁不渴,突然肢体抽搐,二目上视,神志昏迷,面色发青,甚则肢冷脉伏,舌红、苔黄腻,脉数。方用羚羊钩籐汤合紫雪散:羚羊角粉o.6克(分3次冲服),钩籐6克,川贝母5克,桑叶4克,菊花6克,白芍5克,生地6克,送服紫雪散。若高热者,可加栀子9克,黄芩7克以清热解毒。若昏迷狂躁者,可加安宫牛黄丸、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若夹痰者,司加石菖蒲4.5克,天竺黄4.5克,胆南星3克以化痰开窍。若抽痉频繁者,可加石决明9克,全蝎4克,地龙5克以熄风解痉。若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3~5克以通腑泄热。
气营两燔 症见发病急骤,高热,抽风,昏迷,颈项强直,狂躁不安,皮肤发疹发斑;或深度昏迷,壮热无汗,喉咙痰多,呼吸不利,大小便闭,舌红、苔黄腻,脉数。方用清瘟败毒饮:生石膏15克,生地9克,水牛角10克,黄连5克,栀子6克,黄芩9克,知母9克,赤芍7克,玄参9克,连翘 12克,丹皮7克,淡竹叶9克,甘草2克,桔梗3克。若抽痉不止者,可加羚羊角粉0.6克,石决明15克,钩籐9克以平肝熄风。若神志昏迷者,可加石菖蒲5克,郁金6克,或用局方至宝丹、紫雪散、安宫牛黄丸,亦可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以熄风开窍。若喉内痰多者,可加竹沥水、猴枣散以化痰泄热。若呕吐不止者,可加半夏6克,或用玉枢丹以降逆止呕。若大便秘结者,可加生大黄4克,芒硝4克以通腑泻热。
湿热疫毒
症见持续高热,抽痉频繁,神志昏迷,烦躁谵妄,呕吐不止,腹痛拒按,大便黏腻或夹脓血,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此为湿热疫毒与食积交结,阻于肠腑,内迫营血,直犯心肝所致。有先见急惊而后才见大便脓血者,甚或始终不见肠腑症状者,临床上应予充分重视,应考虑到肠腑的症情,以免漏诊。治法:解毒清肠,熄风开窍。方用黄连解毒汤加味:黄连6克,黄芩6克,黄柏5克,栀子6克,白头翁9克,秦皮7.5克,生大黄4克,厚朴6克,羚羊角0.6克(分3次服),钩籐6克,石决明9克。送服紫雪散,或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以开窍清心熄风。
暴受惊恐
症见发病较急,暴受惊恐后突然抽痉,神志不清,惊叫惊跳,四肢厥冷,舌苔薄白,脉乱不齐。此为由声、光异物刺激过大所致。小儿肝常有余,心神怯弱,受外来过大刺激,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故出现以上表现。治法:镇惊安神。方用镇惊熄风汤:钩籐6克,天竺黄、连翘心、天麻、全蝎、茯神各4.5克,石菖蒲3克,蝉蜕6克,羌活3克,生甘草1.5克,羚羊角粉0.6克(分4次冲服)。或用琥珀抱龙丸,1岁以下每次服0.75克,1~2岁每次服用1.5克,3~4岁每次服3克。
相关参考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及胃小弯切迹低于正常位置,其临床表现类属中医学「痞满」、「胃脘痛」、「胃缓」等范畴,分型治疗有良好效果。 脾虚气陷:症见素体体弱,脘腹坠胀,食后、站立或劳累后加重,纳差食
慢性糜烂性胃炎属于中医学「胃痛」、「呕血」、「便血」等症范畴。历代医家论述较多,《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厥
萎缩性舌炎,西医一般认为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B2引起,可用补充维生素B2或口服干酵母的方法来治疗;中医认为,萎缩性舌炎是指由多种疾病引起的舌黏膜萎缩性改变,属「镜面舌」或「裂纹舌」。中医对本病辨证治疗
局限性肠炎又名克隆氏病、末端回肠炎、节段性肠炎和肉芽肿性小肠结肠炎等。本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性疾病,病变主要侵犯末端回肠和结肠,呈节段性分布,病变特征为肠道非连续性纵形溃疡和肉芽肿。临床表现为
气虚便秘:取白术50克,加水180毫升,煎煮40分钟,然后用纱布过滤取汁,加蜂蜜60克,充分摇匀,一日内服完,每日一剂。血虚便秘:取桑葚子、蜂蜜各60克,放入容器内,开水浸泡代茶饮,每日1剂。阳虚便秘
胃轻瘫综合征是一种以胃排空延缓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多数糖尿病患者易发此病。其主要诊断依据为:临床表现为胃脘胀满、早饱厌食、餐后胀甚,饮食减少,反复嗳气,恶心干呕或呕吐,体重减轻,甚至胃石形成。内窥镜检
慢喉痺是以咽干,微痛,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的咽喉病。因脏腑虚损,阴液耗伤,虚火炎上所致。该病整体而言属虚证,与肺、脾、肾关系密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慢性咽炎,临床应分以下5型进行治疗。肺阴虚症状为咽喉微痛
偏头痛又称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以反复发作的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为主要表现,具有病程长、间歇性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西医治疗乏术,中医按「头风」、「头痛」
肺结核属中医「肺痨」、「肺疳」等范畴。先天禀赋不强,后天嗜欲无节,忧思劳倦,久病体衰,外受「痨虫」所染,而致发病。西医认为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咳嗽、胸痛、咯血、发热、盗汗、消瘦、
心律失常是心脏搏动的起源或传导异常所引起的心跳节律或频率的改变,病人常表现有心慌、气短、胸闷、头晕头痛、耳鸣、健忘、乏力等症状。中医归属为「心悸」或「怔忡」,临床上分型辨治,可获良效。心脾两虚:心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