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肺气虚证与心气虚证鉴别

Posted

篇首语:人往大处看,鸟往高处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肺气虚证与心气虚证鉴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肺气虚证与心气虚证鉴别

定义
肺气虚证:由肺气虚乏,肺功能活动减退,宗气不足,肺卫气虚,卫表不固所致的咳喘无力,少气,咳痰稀白,自汗畏风等症状。
心气虚证:由心气不足,心功能活动减退,无力鼓动血液运行所表现的心悸怔忡,气短,自汗,乏力等症状。
病因
肺气虚证:久病咳喘,耗伤肺气,或素体禀赋虚弱,气之生化乏源,或劳累过度,元阳亏耗,形成肺气不足。
心气虚证:高年阳气虚衰,或久病重病,或思虑劳伤太过,导致阳气亏损,心气亦虚。
导致气虚的原因,总由素体元气不足,加之劳累,思虑过度所致。故《医学真传》云:「人身本无病也。凡有所病,皆自取之。或耗其精,或劳其神,或夺其气,种种皆致病之由……若脏腑经脉原有不足,又不知持重调摄而放纵无常,焉得无病?脏气不足,病在脏;腑气不足,病在腑。」
  病机
肺气虚证:肺主气而司呼吸,肺气虚,易影响宗气的生成;肺有卫外固密肌肤的作用,若肺气虚,则可表现为呼吸功能的减退,肌表腠理不固。正如《太平圣惠方》所云:「夫肺者,内主于气,外应皮毛。」「夫肺为四脏之上盖,通行诸脏之精气,气则为阳,流行脏腑,宣发腠理,而气者皆之所主也。」《诸病源候论》认为:「……肺气不足,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是为肺气之虚也,则宜补之。」肺气虚最易影响心脏而致心气亦虚,这主要是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肺主气,血液运行和呼吸功能正常又与宗气的充足有关。故《灵枢·邪客篇》说:「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宗气是由肺吸入之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生成的,肺气一虚则宗气生成不足,其贯心行血脉的功能减退,运血无力,形成瘀血内阻心脉,临床可见气虚血瘀证,若累及心气,心气亦不足,就可形成心肺气虚证。若肺气虚日久,咳喘加重,气不归根,肾失摄纳,形成肺肾气虚证。故《医述》引《仁斋直指方》云:「肺出气也,肾纳气也。肺为气之主,肾乃气之根。凡咳嗽暴重,引动百骸,气从脐下奔逆而上者,此肾虚不能纳气归原。」若肺气虚进一步发展,损伤阳气,出现寒象,「肺虚则生寒,寒则阳气盛,阳气盛则声嘶,语言用力,颤掉缓弱,少气不足,咽中干无津液,虚寒乏力,恐怖不乐,咳嗽及喘,鼻有清涕,皮毛焦枯,诊其脉沉缓,此是肺虚之候」(《圣济总录》)。有的书称为肺阳虚,其临床表现除肺气虚症状加重外,兼有经常感冒,畏寒肢冷,甚则有损伤脾肾阳气的临床表现,为肺气虚重证,以肺气虚证伴见寒象为临床特点。
心气虚证:心主血脉,藏神,「……有神明之心,神者,气血所化生之本也……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医学入门》)。若心气虚,则推动血液运行的力量减弱,血流不畅;心气不足,神失潜藏,故神不守舍。因而《症因脉治》说:「……心气虚则心主无威,心神失守。」故本证是以血运迟缓,心神不宁为病机特点。若心气虚进一步发展,气虚及阳,可出现心阳虚,前文已述,亦可累及于肺,肺失宣发肃降,肺气亦虚,形成心肺气虚证。
鉴别要点
肺气虚证:咳喘无力,遇劳加重,气少不足以呼吸,咳痰清稀色白,面色白光白,声低懒言,神疲乏力,或自汗畏风,易感冒,舌淡苔白,脉虚弱。以咳喘无力,气少不足以息和气虚证为临床特征。
心气虚证:心悸怔忡,自汗,胸满,气短,动则加剧,神疲乏力,面色白光白,舌淡苔白,脉弱。以心功能减退和气虚证为临床特征。
鉴别分析
肺气虚证和心气虚证,均有全身气虚的表现:自汗,神疲乏力,动则加剧,面色白光白,舌淡苔白,脉弱。无明显的热象、寒象。二证虽同为气虚证,但因病位所属脏腑不同,症状各有特点。
肺气虚证:由于肺功能减退,宗气生成不足,气失所主,故咳喘无力,气少不足以呼吸,唐容川认为:「肺开窍于鼻,主呼吸,为气之总司……凡气喘咳息,故皆主于肺。」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气不足,水液输布障碍,水随肺气上逆而咳出,故咳痰清稀色白;肺卫气虚,腠理不固,玄府疏松,易感外邪,故自汗畏风,易感冒,因此,张景岳说:「人以卫气固其表,卫气不固,则表虚自汗,而津液为之发泄也;若肺气虚,无力鼓动会厌,则其声不扬而低怯,因《类证治裁》有云:『肺为音所自出……以肺通会厌』。」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动则诸症加重,舌淡苔白,脉虚弱,均为气虚之象,故吴昆云:「夫面色萎白,则望而知其气虚矣;言语低微,则闻之而知其气虚矣;四肢无力,则问之而知其气虚矣;脉来虚弱,则切之而知其气虚矣。」
心气虚证:因心功能减退,心气空虚,无力鼓动血行。心神不安,故心悸怔忡,朱丹溪认为「有气虚者,由阳明内弱,心下空虚。正气内动,心悸脉代,气血内虚也。」宗气亏虚,胸阳不运,气机阻痺,故胸满气短;汗为心之液,心气虚,不能摄敛而外泄,「盖汗乃心之液,心无所养,不能摄血,故溢而为汗……」(《证治要诀》)。神疲乏力,面色 白,舌淡苔白,脉弱,均为气虚之象。
肺气虚证和心气虚证,就其临床症状而言,二者除具备气虚的共症外,因前者病位在肺,故有肺功能减退的症状:咳喘无力,咳痰清稀色白,气少不足以息,自汗畏风,易感冒。后者病位在心,故有心功能减退的症状:心悸怔忡,胸满气短,自汗。二证虽然均有自汗,但前者为卫表不固,后者为虚不敛液。
肺气虚证和心气虚证,就其病机病势而言,肺气虚证的病机为,肺功能减退,宣降失职,宗气不足,气失所主,腠理不固,玄府疏松。若肺气虚进一步发展,常可气虚及阳,出现虚寒症状,或累及心气,心肺气虚,气虚血瘀,或累及肾气,肾不纳气,形成肺肾气虚证。心气虚证的病机为心功能减退,无力鼓动血行,心神不安,宗气不足,胸阳不振,气机阻痺。若心气虚发展,累及心阳,形成心阳虚证,亦可累及于肺,形成心肺气虚证。二证均为虚证,均属慢性疾患,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不易速愈。
肺气虚证和心气虚证,就其病因病史而言,二者均属气虚,前者有久咳或过劳的病史病因,后者多可见于高年气虚的患者,常有思虑过度的病因。
肺气虚证,临床治疗宜补肺止咳,益气固表,方用补肺汤(《永类钤方》),「损其肺者,益其气」(《难经》);心气虚证,治疗宜益气养心,安神补血,方用养心汤(《证治准绳》)。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心肾不交证与心脾两虚证鉴别

心肾不交证多由肾水亏,心火亢,或心火独亢于上,肾水寒凝于下所致的心肾水火既济失调所表现的证候。心脾两虚证多由血液失去过多,或生成不足导致心血虚;劳伤思虑,损伤脾气而出现的心血亏损,脾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

医学百科 水气凌心证与心阳虚证鉴别

  定义水气凌心证:凡因脾肺气虚,饮停不化,阻遏心阳,或脾肾阳虚,水停下焦,而致水气上逆凌心所引起的心悸,咳喘,神疲乏力,全身或局部水肿等症状,称为水气凌心证。心阳虚证:心脏阳气不足,鼓动血脉、温养心

医学百科 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心阳暴脱证鉴别

中医学的特征之一,是辨证论治,而「证」所指代的内涵,决不仅仅是临床单一的症状群,它包括病因、病理、病位、病性、病势,即疾病的症结所在,因此,只有准确地认「证」,临床治疗才能有的放矢。而要达到准确认证,

医学百科 肺阴虚证与燥邪犯肺证鉴别

定义肺阴虚证:肺阴亏损,虚火内生,肺失清肃润降所表现的干咳少痰,痰少黏稠等肺系症状和潮热颧红,盗汗口乾,五心烦热等虚热证候。属内燥证。燥邪犯肺证:秋季易感燥邪,耗伤肺金,肺失润降,卫表失和所表现的干咳

医学百科 肺肾阴虚证与肝肾阴虚证鉴别

肺肾阴虚证与肝肾阴虚证鉴别。定义肺肾阴虚证:肺肾阴液亏虚,肺失清肃,肾失濡养,虚火内生所致的干咳少痰日久,甚者痰中带血,腰膝酸软和虚热证候。肝肾阴虚证:肝肾阴液不足,肝脉失养,肾失濡润,阴不制阳,肝阳

医学百科 中气下陷证与脾不统血证鉴别

定义中气下陷证:因脾胃中焦之气不足,升举无力,脏器下垂所表现的证候。临床常见脏器下垂: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和脾气虚证。脾不统血证:脾气亏虚,统帅固摄血液的功能失职,致血液由脉向外散溢所表现的证候,以

医学百科 风寒束肺证与寒邪客肺证鉴别

定义风寒束肺证:风寒之邪侵袭肺卫,郁遏肺气,失于宣降,卫表失和所引起的咳嗽,咳痰清稀色白及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等症。寒邪客肺证:寒邪侵犯肺系,肺气失宣,郁遏阳气,常表现咳嗽气喘,痰稀色白,畏寒肢冷等症状

医学百科 风热犯肺证与热邪壅肺证鉴别

  定义风热犯肺证:风热之邪,侵犯肺系,肺失清肃,卫表失宣所表现的证候。临床常见咳嗽,咳痰质稠色黄和发热,恶心,鼻塞,咽干等风热表证。热邪壅肺证:邪热壅遏肺金,肺失宣降,里热炽盛所表现的证候。临床常见

医学百科 肝气郁结证与脾气郁滞证鉴别

定义肝气郁结证情志不遂,肝之疏泄失职,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临床常见胸胁、乳房、少腹胀闷窜痛,妇女月经不调等症状。脾气郁滞证凡由饮食停积,或寒湿、湿热之邪,壅遏中脘,以及情志不畅,肝郁犯脾,导致脾土壅

医学百科 肝血虚证与肝阴虚证鉴别

肝血虚证由于失血过多或久病、热病耗伤肝血,使肝脏血液亏虚,肝失所藏,筋、目、爪甲、肌肤失于肝血濡养所表现的证候。临床常见面色无华,两目干涩,爪甲不荣,肌肤麻木等症状。肝阴虚证多在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