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痛证病机解

Posted

篇首语:有山必有路,有水必有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痛证病机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痛证病机解

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是患者的主观感受。任应秋云:「身体内外发生一种难于忍受的苦楚,叫做痛;痛而带有一些酸感的,叫做疼。」疼痛可发生于患病机体的各个部位,既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也可以单独出现。究其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多从「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诸痛属心」论治。
不通则痛
不通则痛是指由于外感之邪、寒凝、气滞、痰阻、血瘀等致经脉闭阻不通,阴阳之气相搏,气血逆乱,攻冲经脉而出现疼痛。
中医学认为人身经脉流行,气血环转,上下内外,无有已时。如是则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养,病邪不著,则何痛之有?「不通则痛」虽为后世医家之语,而实源于《黄帝内经》,如《素问·举痛论》云:「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此为寒邪客于脉中,气不通则痛。「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亦。」此为热邪客于肠中,煎灼津液,阴虚便不得出而痛。《素问·五脏生成篇》曰:「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痺,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痺厥也。」此为卧起外出,感受风邪,阻滞经脉致痛。《灵枢·五邪》云:「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此是瘀血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通而痛。临床中刺痛、胀痛、重痛、绞痛、窜痛、固定痛以及外伤性疼痛的病机皆属此类,故可以按照「不通则痛」论治。
不荣则痛
不荣则痛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气、血、阴、阳虚损,使脏腑、经脉失于温煦、滋润、濡养而发生的疼痛。
中医学认为人体经脉正常运行,有赖于阳气的温煦,阴津的滋润。这样才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则痛何来?反之如果气血阴阳虚损,则人体阴平阳秘的和谐状态被破坏,病自来矣。《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云:「血气皆少则无须,感于寒湿则善痺,骨痛爪枯也。」「血气皆少则喜转筋,踵下痛。」这就是指气血虚损,无以濡养、温煦经脉所致的疼痛。《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通。」此是机体血虚不能濡养经脉而导致的疼痛。《素问·举痛论》云:「厥逆上气,阴气竭,阳气未入,故卒痛死不知人」此是阳微阴竭而致痛。临床上空痛、隐痛、痛而喜按者,皆属此类,因此可以按照「不荣则痛」论治。
诸痛属心
诸痛属心是指大多数疼痛可归因于心。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心主神明,神随血脉布散于周身,正如《灵枢·本神》说:「心藏脉,脉舍神。」《灵枢·营卫生会篇》说:「血者,神气也。」故诸痛属心是通过心主血脉与心主神明实现的。《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说明了心主神明的功能。《黄帝内经素问》云:「心寂则痛微,心躁则痛甚,百端之起,皆自心生,痛痒疮疡,生于心也。」《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均说明痛的产生与心有密切的关系。故临床治疗疼痛性疾病皆可适当选用引药入心经的药物,有助于疗效的提高,尤其是在针灸治疗中对于疼痛性疾病选用心俞,可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故临床中对于应用「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的原则治疗的同时,可同时按照「诸痛属心」的原则论治。
总之,疼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之一,其部位可遍及全身,临床治疗中应从治病求本的原则出发,本着「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诸痛属心」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以提高临床疗效,解除病人痛苦。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淋证病在太阴阳明

案例柳某,男,76岁。2010年4月13日初诊。患「前列腺增生」10余年,尿细、尿不畅。近1周尿不畅加重,伴尿痛、尿不尽,小便时常有大便出,夜尿4~5次,口中和。舌苔白微腻,脉沉细。辨六经属太阴、阳明

医学百科 五苓散医案两则

五苓散可以利水渗湿助阳化气是治疗太阳蓄水证的经典名方。悸、眩、渴、烦、吐涎沫、小便不利、脉浮是本方方证识别关键;脱水与蓄水并存是本方证病机关键。笔者运用本方治疗高血压病、心律失常、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医学百科 射干麻黄汤方证特征

射干麻黄汤出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原文主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一般认为外寒内饮,寒饮伏肺是本方证病机所在。《方函口诀》云:「此方用于后世所谓哮喘,水鸡声,形容哮喘之呼吸也。」

医学百科 芍药甘草汤活用治痛证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的29、30条,主治误汗后伤及阴血而出现的脚挛急不伸之证,药物组成为白芍药、炙甘草各四两。方中白芍酸苦入厥阴,敛阴和营,《本经》谓其:「主邪气腹痛,除血痺,破坚积寒热,

医学百科 针刺治痛证与穴位无关吗

  穴位效应规律未明确较之古代针灸,当代针灸临床变化最大的是刺法——从直刺到透刺、从浅刺到深刺的改变带来了穴位概念潜移默化的变化:今天的一个穴可以包含古代多个穴。例如足阳明经「下关」穴,在传统针灸学中

《古今医统大全》 杂证病机诀

急惊风眼喜张,慢脾风眼喜闭。啼而不哭是烦,哭而不啼是燥。张口出舌是风,瞑目似睡不思乳食是虚。腹痛盈盈是气壅,翻身伏卧是脾疾。换手长挥,闻言即哭是实。清涕流出肺经受寒,摇头硬颈三焦壅热。鱼目定睛夜死,面

医学百科 解析《内经》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出自《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该篇首先提出「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及「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的论断,将古人长期与疾病斗争中观察所得的复杂症状,归纳为提纲挈领的十九条病机,作为指导临床辨证

医学百科 强调病机渊源

  开文倒叙,先从中医基础理论来分析病机渊源,陈述辨证思路,然后引出本例的临床症状等直叙内容,最后呼应开始的理论引导,环环相扣,点出病机与治法,分析比较详实,思维跨度较大,是丰富经验的体现。  病案1

医学百科 吴茱萸外用举要

吴茱萸,辛,苦,大热,归肝、肾、脾、胃四经,具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临床常用寒滞经脉诸痛证,如寒疝腹痛、厥阴腹痛、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痛经及寒湿脚气肿痛。因其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作用,

医学百科 《内经》分析病机的方法

《内经》的各个篇章中都蕴含了丰富的病机理论,《内经》以邪正盛衰、阴阳失调、升降失调阐释病变的基本机理,提出了著名的「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以及「百病皆生于气」的学术论断。《素问·至真要大论》是《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