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学经方 说心得
Posted 心
篇首语:宁死不背理,宁贫不堕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学经方 说心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学经方 说心得
阐理论由浅入深如《伤寒论》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小柴胡汤主之」,这一条少阳病的症状最多,包括四大主症和或然症及小柴胡汤组成,以及煎取法和加减法等。举「往来寒热」为例,指出「病邪在表里之间,正邪分争较为剧烈,一阵儿邪胜,一阵儿正胜,这样一来,寒热就会交替出现,呈休作有时的状态」,寥寥数语道出了少阳病的基本特征和往来寒热的成因。接着阐述了少阳中风的发生途径和病理机制,一是素体虚弱,腠理不固,外邪直中少阳(虚人感冒);二是太阳伤寒日久伤正,但正气还不太虚弱,邪气转入了少阳,而未入里。概括病机为:血气虚损,腠理不密。正如97条所云:「血弱气尽,腠里开,邪气因入……」还有264条「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指出邪气在诸孔窍和胸腹腔隙间的病位。上述内容使读者看后明白,易于理解和掌握。
该书对方剂名称的阐释亦很详细,有助于理解汤方,如小青龙汤、真武汤等。以真武汤为例,先从《易经》中的「两仪生四象」谈起,指出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玄武为北方水神,传说是一种龟和蛇组成的灵物,龟是水神。宋代为避讳赵宋先人名讳,改「玄」为「真」,故「玄武」改为「真武」,「真武汤」的原名是「玄武汤」,「真武汤」是治水的,「真武」为水神,故以此为名,寓治水之意在其中是恰如其分的。
辨方证精细入微
该书认为,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创立的《伤寒论》方证辨证的学说,经实践检验,最为精确,最为科学,最为实用,称得上是「至道不繁」、「疗效彰明」。作者除精研胡老学说外,更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将其多年来学用《伤寒论》六经方证辨证的感悟、心得和创新及活用经方辨治外感内伤病证的临证思路和经验奉献给读者。
《伤寒论》的辨证方法多种多样,有经络说、脏腑说、证候说、八纲说、气化说、阶段说等等,致使初学者无所适从。作者见解独到地提出了「六经七证二元辨治法」的方证辨治思路。临床不管病情多么错综复杂和千变万化,都不会越出三阴三阳的表里寒热虚实。具体思路是先辨清六经本证(或一经单病,或二经并病、合病,或三经以上合病),再进一步辨六经病的兼夹证(水、湿、痰、饮、瘀、郁、痞),进而分析兼夹证(一种,或二种,或三种以上)的病机。如此,六经思辨步步落实在方证上,辨证识机,方证相应,药症相对,全面准确,疗效确切。初学者只要肯下功夫,一步一步,掌握精髓,则可执简驭繁,得《伤寒论》之门径。
该书列举了六经辨证的细则,如表证,太阳病为表阳证,具备恶寒发热,或恶风发热两者并见,分无汗脉浮紧的太阳伤寒证和有汗脉浮缓的太阳中风证。少阴病为表阴证,以恶寒为主,分少阴伤寒证和少阴中风证。上述各证都有各自的临床表现。此外,兼夹证的辨析,更是精细入微,如痰邪致病非常广泛,总结为八大证:咳、喘、悸、眩、呕、满、肿、痛。还有寒热真假、汗出、发热等的辨证都有章可循。为理论联系实际,每讲之中都附有典型病案,寓理论于案例之中,使读者易于辨识和掌握。
析方药入木三分
提升中医临床疗效,除了辨证精细准确外,遣方用药亦至关重要。该书作者治学严谨,运用经方每加一味药或减一味药,都有理有据,务求做到方证相应,药症相对,如机器之齿轮,互相紧扣,无一毫之差。如射干麻黄汤与小青龙汤同为治疗咳喘病外寒内饮证的方剂,两方都含麻黄、细辛、五味子,半夏四药,因此均主治寒咳(咳嗽咳痰,色白清稀量多,背部寒冷等)。然两方同中有异,前者含射干、紫菀、冬花,化痰止咳力胜,治气上逆症状(咳,喘,喉中痰鸣)较为突出,饮重于寒,或没有表证者;而后者含麻黄、桂枝等,解表散寒功强,治风寒束表证的症状(恶寒,鼻塞,流清涕,头痛,背痛等)比较显著,寒重于饮,多兼表证者。他如五苓散与茯苓甘草汤、四逆汤和通脉四逆汤的鉴别要点等等,都是析证详细,重点突出,易学易辨。
应用经方,一是要辨准方证,紧抓病机,有是证则用是方,有是症则用是药。二是要合乎经方药量之间的配比法度,不仅剂量要尽量合乎原方法度,更要重视方药剂量间的配比,这也是提升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应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时,要遵守麻黄和细辛的药量配比,不要随便打乱。
对药物的炮制、功用等都有独到的理解和阐释。如认为半夏按仲景法炮制,既避免毒性,又提高疗效;细辛能破除伏寒凝结,入阴搜邪,使病理产物与正常机体分离,辨证加入麻黄细辛附子汤等复方中,能治很多大病、怪病、奇病及疑难杂证;又附子为回阳救逆之第一品药,通行十二经,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并将其与干姜、炙甘草等配伍讲得清晰明白。前述对方剂、药物的分析、应用等既博采历代医家的经验,又有自己的个性特色,令读者掩卷深思,回味无穷。
书中亦有不尽人意之处,如部分内容重复,但瑕不掩玉,不失为一本学习《伤寒论》的重要参考书。
相关参考
山东中医药大学李心机教授认为,学习《伤寒论》的主要方法是用心读原文,这是研究经方的宝贵心得。凡读懂《伤寒论》者、凡有一定文学知识者皆能发现:《伤寒论》文题不符,即全书是讲六经辨证和方证,伤寒只是表证之
经方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经方以其「药少而精、出神入化、起死回生、效如桴鼓」而著称,笔者有幸跟随经方大家冯世纶教授学习,在恩师的指导下,临床常运用经方治疗常见疾病及慢性病,疗效满意。桂枝汤治疗上
经方起源于上古用药经验总结:通过文献及考古考证,经方起源于上古神农时代。神农时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时代,生活于大自然环境中,为了适应环境、认识大自然即用八纲(阴、阳、寒、热、虚、实、表、里)概念,体悟「人
「方证对应」是胡希恕先生伤寒学术之要点,被其誉为「辨证的尖端」。此辨证者,先辨六经,再辨方证,要求对应点较多。为探究经方功效的多维性和对应证机的多向性,拓展经方适应范围,灵活机动运用经方,发挥经方最大
●经方辨证论治起源于神农时代的用药、方证经验总结,基础理论是八纲,经历代用药、方证经验的积累,大约在汉代,认识到病位不但有表证和里证的不同,还有半表半里的不同,因而由八纲发展为六经辨证论治体系。●经方
——冯世纶临证实录笔者临证喜用经方,但总感不悟经方真谛。因拜入当代经方大家冯世纶门下,日日侍诊于侧。老师先辨六经,继辨方证,诊治处方,井然有序。近治一4岁男孩,反复高烧4年,使用经方4剂而愈,经方的魅
继承、发扬、创新是我们中医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走好中医路,做好中医人。为中医事业发展我们呼唤「经方」回归。医圣张仲景论外感、内伤杂病,著《伤寒论》《金匮要略》,建立辨证施治理论体系,创「经方」250方,
《伤寒》以方名证,是古人长期医疗经验的总结,也是经方发展的特点。随着临床经方治病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就会越来越感悟到经方的无穷魅力。第一次跟随胡希恕先生抄方,见其一上午诊治30人许,他诊完后常叮嘱:「
方证的科学内涵评价一门医学理论是否科学,主要看其理论是否能正确指导临床,是否疗效确切,而经方、《伤寒》的科学性为世界共认,应当指出的是,其中的方证是决定疗效的关键。有人怀疑中医不科学,经方的方证不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高建忠,对中医有着独到的见解,对治疗疑难杂症也十分擅长,善用经方治疗内、外、妇、儿各科疾病,药简而效彰。笔者在跟随高老师学习过程中收获颇多,深刻体会到了经方的价值,所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