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理中丸是太阴病的主方吗

Posted

篇首语:知识是心灵的眼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理中丸是太阴病的主方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理中丸是太阴病的主方吗

理中丸是太阴病的主方,这几乎是历代伤寒学者的共识,是不可能有疑问的。
但,理中丸方出自《伤寒论》中的霍乱病篇,太阴病篇并没有提到理中丸。为什么?这似乎也不成为问题,《伤寒论》存在条文的错简、脱失,现在的《伤寒论》是经后人整理而成。
那么,至少理中丸出现于霍乱病篇而不出现于太阴病篇是整理者的意思。
我们只所以能读到《伤寒论》,离不开「先圣」的创作和「后贤」的传承。「先圣」的创作固然伟大,「后贤」的传承也同样充满智慧。
如果某一位「后贤」有意把理中丸置于霍乱病篇,也就意味着在他的认识中理中丸不是太阴病的主方。当然,这一认识自有他的理由。这一理由该是什么呢?
从「虚寒」病机看,理中丸似乎当为太阴病主方
《伤寒论》第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第27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从这两个条文中,我们可以读出:太阴病是以腹满、腹泻、腹痛、呕吐、纳差、口不渴等为主症的一类病变,其主要病机为里有寒邪,治疗当用温法,主方可选用「四逆辈」。
从八纲解读六经,太阴病当属病位在里、病性属虚属寒之阴证。
以脏腑经络解读六经,太阴病当属脾虚寒湿证。
无论是里虚寒证,还是脾虚寒湿证,似乎都可以选用理中丸作为主方。自然,理中丸也就成为「四逆辈」的主要代表方剂。《医宗金鉴》指出:「四逆辈者,指四逆、理中、附子等汤而言也。」《阴证略例》「海藏老人内伤三阴例」中,太阴病的主方是理中丸。
这样解读,似乎顺理成章。何况理中丸治疗腹痛、吐泻类病变也往往收效快捷。理中丸作为太阴病主方当无疑义。
从「寒属邪实」看,理中丸作为太阴病主方不完全恰当
但我们仔细品读277条中的「寒」字和「温」字,可能会让我们有另一种认识。
《伤寒论》第277条中明确指出太阴病的病机关键在于寒邪,治疗当用温法。也许有学者会认为这里的寒是指虚寒,温是指温补。理中丸正是治疗虚寒证,体现温补法。
仔细思考:这里的「寒」,究竟属虚还是属实?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必然总是众口一词:「太阴虚寒,自然是属虚的。」通常我们会认为寒邪可分为实寒和虚寒。
邪有虚、实之分吗?如果确有虚寒之邪,中药中哪一味药物可以治疗虚寒?
《素问·通评虚实论篇》:「黄帝问曰:何谓虚实?岐伯对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这是中医对虚、实的基本认识。邪气和正虚可以同时存在,但邪气本身是属实的。
那么,我们通常所说的虚寒,并不是真有虚寒之邪,而是虚与寒的组合,虚指正气,寒指邪气,此处的寒仍然属实。治疗的时候,正虚当补,寒实当温。正如理中丸方中,人参治虚,干姜治寒,合而为方治疗虚寒。这也能解释:我们可以找到治疗虚寒之方,而找不到治疗虚寒之药。
这样分析下来,太阴病中的「寒」当属邪实,「温」当属祛邪之法。也就是说,认识和治疗太阴病的关键之处在于寒邪和祛寒。而理中丸所体现的治法为温补,作为太阴病主方是不完全恰当的。
理中丸可以治疗太阴病,这是毫无疑义的。这里只是强调把理中丸作为治疗太阴病的主方是片面的。
如此认识的临床意义在于:我们在治疗太阴病时,应该注意,早用和过用补药有留邪之弊。
实际上,张仲景在构建六经病证治时,始终着眼于邪气,始终以祛邪为治疗着眼点,太阴病也不例外。
《景岳全书》中,张景岳有一篇专论:「伤寒无补法辨」。文中写道:「伤寒一证,惟元气虚者为最重,虚而不补,何以挽回?奈何近代医流,咸谓伤寒无补法。此一言者,古无是说,而今之庸辈,动以为言,遂致老幼相传,确然深信,其为害也,不可胜纪。」
景岳纠偏,自有其必要。但「伤寒无补法」一说的提出,自也非空穴来风,也是众多医家基于临床实践而提出。否则不至于「老幼相传,确然深信」。伤寒治法确以祛邪为要,留邪为弊。所以把理中丸作为太阴病主方也是不完全恰当的。

相关参考

《思考中医》 少阳持方要义

少阳病的主方是大家熟悉的小柴胡汤。现在我们就来看小柴胡汤的治方要义是不是符合我们上面讨论的这些内容。

《思考中医》 (1)四逆义

太阴病属里虚寒,用理中汤本来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可是在太阴篇里,张仲景给出的是四逆辈。这说明四逆汤这一类的方子与太阴有着密切的关系。太阴的主方为什么叫“四逆”?四逆与太阴有什么关系?首先我们看四,四的涵

医学百科 四神丸为五更肝泻之主方

四神丸始见于《证治准绳》,本方由《本事方》的二神丸与五味子散二方组合而成。盖因其组方药味有四,且治五更泄泻速效如神而得名,随后被诸多医家广为沿用,并称其为治「五更肾泻」之主方。笔者以为不然,窃认为四神

医学百科 《伤寒论》厥阴病争议的厘定

自古以来,《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便存在诸多争议,其争议点包括厥阴病的内容、提纲、成因、本质、定位、主证主方及证候分类等。兹不揣谫陋,一一予以厘定。争议原因厥阴病篇之所以存在如此多的争议,大致有

医学百科 理中丸加减治疗痞满

治疗中焦虚寒而兼有气滞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载有两方:一方是治中汤,即理中丸加青皮、陈皮;一方是枳实理中丸,即理中丸加枳实、茯苓。「治中汤:治脾胃不和,饮食减少,短气虚羸而复呕逆,霍乱吐泻,胸痺心

医学百科 理中丸与理阴煎

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是乾坤思维,亦即阴阳思维。中医学的最基本思维方式也是阴阳思维。阴阳相随,不离不弃。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无阴即无所谓阳,无阳也即无所谓阴。明代医家张景岳熟谙这种思维方式。《景

医学百科 益气温阳理中丸

理中丸,又名人参丸,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著名的方剂,原书中5处涉及此方。理中丸益气药有人参、白术、甘草,温阳药有干姜,方药组成决定功效是以益气为主,温阳散寒为次。理中丸既是主治脾胃虚寒证的基础方,

太阴怎么用?《医学三字经》 太阴

[b]理中丸汤[/b]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各三两)共研末,蜜丸如鸡子黄大,研碎以沸汤服一丸,日三四服。服后啜热粥,以腹热为度。或用各三钱,水三钟,煎八分,温服。服后啜热粥。若脐上筑者,去术,加桂;吐多者

医学百科 理中丸(汤)临证活用

《伤寒论》中有2条关于理中丸的方证,《金匮要略》中有1条关于人参汤的方证。理中丸方证后注解说,理中丸「丸」的应用「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由此可见,

医学百科 理中丸方中的甘草

读《临证指南医案》,见叶天士使用理中丸加减方,每每不用甘草。《临证指南医案·湿》:「张四五,阳伤痿弱,有湿麻痺,痔血。生白术、附子、干姜、茯苓。」吴鞠通据此案制定出术附姜苓汤。《温病条辨·下焦篇》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