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寒凉药得汗的机理
Posted 理
篇首语:无论你有多少知识,假如不用便是一无所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寒凉药得汗的机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寒凉药得汗的机理
「热釜之内浇水,立即有雾蒸腾,汗可自出……温病……10余日,高热一直不退。一日清晨……突然烦躁焦急,胸闷气喘,脉数急……(张锡纯)诊过曰:将战汗,命急购犀角面、生石膏面来,以梨片蘸食,食后约10分钟,头上蒸蒸汗出,继而颈项、胸亦见汗。汗过胸,略见安适。周身汗彻,则脉转数急为沉缓,神情躁急亦安顿。高热去,身感疲乏,稍饮些稀饭,即安然睡眠矣。一次战汗,病即告愈。」对于用寒凉药得汗的机理,张锡纯是这样解释的:「犀角、石膏为寒凉之品,使邪从内清,邪去则正胜,正胜汗出而余邪可从汗解。」看来并非寒凉药可以致汗,是寒凉药可以清邪,邪势减而「正胜汗出」。从表面上看是寒凉药得汗,实际为机体欲作汗解邪,而邪致气血不畅,汗路不通。用寒凉药清邪,汗路得通,于是汗解。
对于寒凉药能开郁得汗,刘河间早有所论:「一切怫热郁结者,不必止以辛甘热药能开发也,如石膏、滑石、甘草、葱豉之类寒药,皆能开发郁结。以其本热,故得寒则散也。」
相关参考
要达到正常的出汗,需要按照《伤寒论》中的「遍身蛰蛰微似有汗一时许」为目标求之。简言之,有治疗价值的出汗应该是「遍身微汗」。说来不难,做到却不易。即使只要了解「微汗」的真实含义,也需要反复琢磨。对于此,
汗的病变可以是汗腺自身发病,亦可由全身性疾患引起,或是皮肤病变累及汗腺。因此,观察汗的变化,对于辅助诊断、治疗某些疾病,尤其对某些皮肤病,具有较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就与皮肤病有关的汗的病变,在中医辨证
《素问·阴阳别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汗出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反映着人体阴阳的盛衰和病邪的性质,在《伤寒论》中对辨汗之法有着非常详尽的论述,尤其是对「但头汗出」论述非常典型。《伤寒论》中导致「但头
火针疗法是将一种特殊质料制成的粗细针在火上烧红后,迅速刺入人体的一定穴位和部位的治疗方法。火针的机理火针疗法具有针和灸的双重作用,既有针的刺激又有温热刺激。疾病的产生皆由于气血不通。火针能够改善气血运
《素问·痺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痺也……所谓痺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这已为历代医家所公认,但对其病机方面的认识却见仁见智。众医家多认为痺证为外邪侵袭人体,痺阻经络,气血运行不
祖国医学的学术思想体系将人体内外在环境看成是一个整体,将疾病看成是一个过程,将邪正两方看成互为消长的两种物质力量。故尔它有整体性、有辩证性,既具有原则性又具有灵话性,强调一般亦强调特殊。医疗的目的就是
近时有一种值得引起重视的倾向,一些中医在学习了一些现代知识后,习惯套用现代医学的病名和治法来处方用药,最典型的如诊断为炎症,即一概用苦寒清热之剂以消炎:伤风感冒初起,表证未罢,邪未化热,即用板蓝根、大
中药复方在几千年的医疗实践中显示出确切而独特的疗效。但由于其成分和作用机理的复杂性,对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作用机理、配伍规律尚缺乏认识,从而严重制约了中医药科学内涵的深入揭示、复方中药的二次开发和创新
【病人基本资料】邻村窦××,年过三旬,于孟冬得腿疼证。【病因】禀赋素弱,下焦常畏寒凉,一日因出门寝于寒凉屋中,且铺盖甚薄,晨起遂病腿疼。【证候】初疼时犹不甚剧,数延医服药无效,后因食猪头肉其疼陡然加剧
当归「主治咳逆上气」,始见于《神农本草经》。以下就其作用机理与临床应用加以论述。作用机理当归味甘辛性温,根多油脂主滋润,其功效以滋养为主,善补血养血,和血活血,又长于润肠通便,润肺止咳。「咳逆上气」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