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内经》如何描述风病

Posted 偏枯

篇首语:知识是抵御一切灾祸的盾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内经》如何描述风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内经》如何描述风病

中医认为,风邪为百病之长,是外感病邪的先导。风邪具有「善行而数变」的特点,所谓「无常方」,即无常规。风邪客于人体,无处不及,或在皮肤,或在经脉,或在脏腑,为病变化多端。
五脏风
《素问·风论》(简称《风论》)云:「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脏腑之风……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皏然白,时咳短气,昼日则差,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心风之状,多汗恶风,焦绝(指口舌极焦燥),善怒吓,赤色,病甚则言不可快,诊在口,其色赤。肝风之状,多汗恶风,善悲,色微苍,嗌(咽)干,善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青。脾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惰,四肢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色黄。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庞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炱,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
可见,五脏风病各有不同的症状表现,如肺风咳嗽短气,心风舌焦语言不利,肝风善怒,脾风四肢倦怠,肾风面部浮肿等。然不论其何脏风病,均有「多汗恶风」之症,这是风病突出的症状特点。
脑风
《风论》云:「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风邪侵入风府穴,循督脉而上入于脑,出现头巅疼痛之疾,便是脑风。此外尚有一种「首风」,由于沐浴汗出,风邪乘虚侵入头部、皮毛,《风论》所谓「新沐中风,则为首风」。症见头面多汗恶风,头痛不能外出。证与脑风相类。
内风
《风论》云:「入房汗出中风,则为内风。」入房则内耗其精,汗出则外泄其气,气精两虚,风邪乘虚而入,是为内风。此「内风」是由精气内虚,风邪外入所致,它与后世所说的「肝风内动」完全有别。
漏风与泄风
《风论》云:「饮酒中风,则为漏风。」因饮酒之后而被风邪乘虚入中者,名曰漏风,亦称酒风,表现为「多汗,喘息,恶风,口干善渴,不能劳事」。《风论》又云:「外在腠理,则为泄风。」因风邪侵犯腠理,使毛孔疏张,肌表不固,乃至「多汗,汗出泄衣上,口中干,上渍,其风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则(而)寒」。漏风与泄风症状基本相似,病因稍有差异。
劳风
《素问·评热病论》云:「劳风法在肺下……使人强上冥视,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咳出青黄涕,其状如脓,大如弹丸,从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则伤肺,伤肺则死也。」劳风是因劳而虚,因虚受风,风邪犯肺化热引起的恶风振寒、咳吐脓痰而兼喘促的病证。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则将此列为「风热候」。
疠风
亦称大风,即麻风病。《风论》云:「疠者,有营气热胕(腐),其气不清,故使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素问·长刺节论》又云:「病大风,骨节重,须眉堕,名曰大风。」
疠风是由风邪客于皮肤肌肉,内侵血脉之中,郁而化热,使血败肉腐。
偏风与风痱
偏风又名偏枯,即半身不遂。张景岳谓:「偏枯者,半身不遂,风之类也。」偏风或由风邪侵入人体之一侧,致使营卫虚衰,肢体失养所致,《灵枢·刺节真邪》所谓:「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或为风中五脏六腑之俞穴,阻塞经脉气血所致,《风论》所谓「风中五藏六府之俞,亦为藏府之风,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
风痱是指中风入深而致肢体不能随意运动,并兼神志不清的病证。《灵枢·热病》所谓「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
偏枯与风痱,均有肢体不能随意运动之症,然偏枯是半身不遂,其神志清楚,病邪较浅;风痱则是四肢不收,其神志欠清,甚则语言不利,病邪较深。
《楼氏纲目》云:「其偏枯,身偏痛,而言不变,志不乱者,邪在分腠之间,即仲景、东垣所谓邪中腑是也。痱病无痛,手足不收,而言喑志乱者,邪入于里,即仲景、东垣所谓邪中脏是也。」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内经》论水肿

水肿证因水氾滥肌肤而浮肿,《内经》称为「水」、「水胀」。《灵枢·水胀》对水肿症状进行了描述,云:「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

医学百科 《内经》祝由新解

「祝由」疗法出《素问·移精变气》篇:「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原文描述显示,通过「移精」而「祝由」,所以篇名「移精变气」。古老的「祝由」疗法本是上古时期一种「移精变气」的自

医学百科 内经论六淫致病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是《素问·阴阳应像大论》对六淫致病的临床表现特征的描述。一般来说,自然界有四时五行的变化,产生寒热燥湿风的不同气候,寒热燥湿风的太过伤人便是六淫

医学百科 《黄帝内经》中的朴民与和谐社会

近来,再次研读《黄帝内经》,重温上古天真论中所描述的上古时期,在圣人教化下的「朴民」生存状态,还是令人神往。「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

医学百科 张从正风病证治思想探讨

张从正乃金元时代崛起的四大家之一。临证治病主张以汗吐下法攻邪,而为攻下派之代表。所谓风病风症,一指外风致病,有恶风、发热、汗出、肿、痛、痒、痺、口眼歪斜等症;一指内风,如眩晕、昏厥、目窜、抽搐、震颤、

医学百科 葛根起阴气

  葛根「起阴气」最早见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以后历代医家少有此提法,如今多以「升发脾胃清阳之气」来描述其功能。笔者通过对葛根「起阴气」之机理、内容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分析,认为「起阴气」能准确地反

医学百科 《内经》论痿证

痿证,指四肢萎废不能运动,肌肉逐渐萎缩致痿或者拘挛致痿。痿者,萎也。杨上善云:「以五脏热,遂使皮肤、脉、筋、肉、骨缓痿屈弱不用,故名为痿。」《内经》又称为「痿躄」、「痿疾」、「痿易」。其症状与现代医学

医学百科 对四诊发展的展望

几千年来,祖国医学在诊断方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丁独特的体系,有着鲜明的特点:1、对症状的观察和描述细致人微。如望诊中「审神气的存亡,可知病的死生;察色的泽天,形态的常变,可别病的轻重浅深(中医诊

医学百科 《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结构

《黄帝内经》的成书标志著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其中《黄帝内经》学术体系是其关键。《黄帝内经》主要围绕人的健康、疾病进行阐述,形成了有关人的生命规律及其医学应用的知识和理论,而这些知识和理论的形成,必有

医学百科 《黄帝内经》与临床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其对中医学的重要贡献不仅体现在建立了丰富而完善的理论体系,还在于其蕴含着丰富的临床应用内容。《黄帝内经》在临床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原文及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