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温阳护阴法治出血急症

Posted 出血

篇首语:习惯不加以抑制,不久它就会变成你生活上的必需品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温阳护阴法治出血急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温阳护阴法治出血急症

中医治疗出血急症,历来有其优势。近10年来,笔者临床中所见所闻出血急症的误治,相对中医历来治疗出血急症之法,颇多感受。令人痛惜的是今有头戴中医之冠者,动辄滥用昂贵的进口抗炎止血西药,治疗各种出血急症,以至证情反复,或越治越重,待变症叠出之日,即束手无策,判为不治。殊不知急重血症最忌见血投凉和抗炎止血,其走人西化误区的危害之深,可想而知矣。今选析朱良春老师治疗上消化道重急血症和支气管扩张咯血之经验,以飨同道。
温阳摄血治急症
经方活用效显真
医圣张仲景治疗急重血证,首开温阳摄血,权衡护阴之先河,创「黄土汤」、「柏叶汤」等方传世,清代名医张聿青创「侧柏理中汤」治疗吐血证属木火刑金,脾虚统摄无权者,亦仿仲景温阳摄血、权衡护阴之法(药用柏叶、熟地黄、生白术、炮姜炭、艾叶、生炙甘草、童便)。近代名医张锡纯创「温降汤」治疗吐血,脉虚濡而迟,饮食停滞胃口,不能消化,胃气不降之症,药用白术、半夏、干姜、山药、白芍、川朴、赭石,乃亦仿仲师温阳护阴法之变通。近代名医范文虎擅用「附子理中汤」(附子、党参、白术、炙甘草、炮姜)加味 (初用止血加童便、茯苓,继而宁血和营加阿胶、三七,善后养血补血加当归),治吐血,咳血、便血诸症,被后世誉为经方「流派经验」。
朱良春融各家之长,喜合用温清补涩多法于一炉,推崇仲景「黄土汤」合「附子理中丸(汤)」化裁治便血(上消化道出血急症),推崇仲景「柏叶汤」合刘鸿恩「独梅汤」化裁治支气管扩张咯血急症。其用药特点为「温不伤阴」,即温阳摄血为主,权衡护阴为辅。朱良春认为,便血之治,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肝虚者柔润之,脾虚者温运之,惟仲景「黄土汤」一方兼具刚柔温清之长。「黄土汤」平调以实中,温煦以启下,兼补兼涩,亦清亦温,为调脾肾以摄血之总方。远血(上消化道出血)为脾不摄血,「黄土汤」方中妙用附子一味,温下以鼓中,暖水以摄火,合白术温阳健脾,合灶中黄土温阳摄血,合地黄、阿胶护阴止血,甘草以调中,黄芩取坚阴,诸药共奏刚柔相济,温清并用。后世《千金方》去附子加干姜。近代名医丁甘仁去附子加炮姜炭,用补肝养血敛肝之白芍易地黄,并加茯神、远志宁心安神,陈皮行气悦脾。「黄土汤」中附子与阿胶、地黄立意亦在护阴,此乃仲景温阳摄血之中权衡护阴之先导。
丁甘仁指出「近血病在腑,远血病在脏,脏者肝和脾也」。肝藏血,脾统血,二脏功能失调,血不归经,则下渗大肠而致便血,朱师治疗远血急症(上消化道出血重症)均遵丁氏之说,兼治肝脾,常取「黄土汤」之意合「附子理中汤」加减化裁,尤治肝病血症,推崇缪仲淳「宜补肝不宜伐肝」之说,取清代名医刘鸿恩用「独梅汤」治出血急症的经验。盖「黄土汤」中仅用附子、白术温阳,而「理中丸(汤)」中乃有参、姜,故「附子理中汤」温振脾肾之阳气,以复其帅血行血之功能较著。不止血而血自止,止血不留瘀,愈后少复发,且温阳摄血之中犹有救逆防脱、补虚复元之功,更宜于血证之初、中、末随证活用,为「黄土汤」所不及。
陈修园在《时方妙用·血证》中说,《仁斋直指》曾用「理中汤」加木香,或「甘草干姜汤」治虚寒吐衄,而「余则用于姜炮黑加五味子两钱甚效」。陈修园、张聿青、丁甘仁、范文虎及当代已故名医龚志贤等大家治疗血证均注重温阳摄血,擅用炮姜炭。朱良春除注重炮姜炭的使用外,加乌梅补肝敛肝舒脾摄血,乃取丁甘仁用补肝敛肝之白芍易生地黄化裁「黄土汤」之意,和陈修园用「理中汤」加五味子补肝敛肝治吐衄之意。清代名医刘鸿恩谓吐血「不可寒之热证也,虽有寒、热、虚、实之不同,而忌用芩连剂则一」。故治吐衄之初,治标之法,用「独梅汤」一杯则吐血立止。盖独梅汤不寒不热,既能补肝敛肝,又能舒脾摄血,乃似附子理中汤温阳摄血之理,不止血而血自止也。血气之安于脉道,赖阴阳之衡和。反之阴阳偏颇血气妄行,上则吐血衄血,下则尿血便血,途径虽异,病机则同。故调燮阴阳,恢复血气安和,是治疗血证的追本穷源之计。温阳即是摄血,敛肝舒脾复其统血功能亦是摄血。温不伤阴,以敛代降,乃朱良春治疗血证的用药特色。必须提及的是,上消化道出血不论单纯柏油样黑粪,或合并吐血,在出血期间忌食各种水果,严重者要禁食,仅食藕粉、米饮等半流汁素食,个别严重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肺心、心衰者或出血性休克严重者,均应中西医合力救治,方为上策。
创制新方宗古方
锡纯效方加减仿
朱良春治支气管扩张咯血或肺痨咯血,遇咯血多症情急者均用仲景「柏叶汤」合刘鸿恩「独梅汤」加味,支气管扩张咯血加仙鹤草、墨旱莲、白茅根,肺痨咯血加茜草、律草、白及、白茅根、百部。笔者仿朱良春之法,历年治疗咯血用药体会,咯血多者均应加大剂量或日夜两剂,此方治疗咯血,历年使用,未见不效。多一剂知,2~3剂血止,诸症锐减,灵活调整药量,适用寒、热、虚、实诸症,是标本同治之良方。
值得提出的用药经验是,「柏叶汤」要重用柏叶,柏叶岁寒后凋,其气刚劲,中含挥发油、单宁酸,厥气沉郁,能降能宣,能涩能通,故重用柏叶有以通为止之妙。大抵血证通治之法有止血、消瘀、宁血、养血补血。此方是止血消瘀的应急良方,尤宜咯血。生柏叶辛通苦涩,能止血、和血、宣肺、通络、降逆止咳,止血要重用,止咳宜轻用。经方剂量宜活用,更有仲景不传之秘在剂量之说。姜炭、艾叶之剂量亦很有讲究,初用于咯血量多之急证,姜炭、艾叶用至10克还嫌少,乃取其温阳摄血,非温不止,温则生,寒则死之理。出血量少姜炭只用3~6克,艾叶仍用10克,有童便引下,当无姜艾辛热之虑。童便性味微温、微咸,能引火归源,导血下行,单用亦可止血,故《血证论》云:「吐血咯血者饮童便,百无不生。」方中童便与诸药融化一气,引入浊阴,姜炭、艾叶温煦流通,作用于阴分,外和而里自安,可以和表者和里,内通而外自洽,又可以和里者和表。故治咯血多者,「柏叶汤」中姜、艾、马通汁(今代童便),均不可弃也。
咯血之疾,病程较长,缠绵难愈。临床所见,多系肾阴久虚,水不涵木,木火刑金,灼煎肺液而为痰,痰阻气道,肺失清肃,咳嗽加剧,损伤肺络,血不循经溢出脉外即咯血。故咯血证善后之治宜滋肾润肺,养肝补肝,敛肝舒脾,培土生金等。有医者治咯血证每守寒凉药,殊不知咯血证多长时间反复出血,无大出血者亦元阳大损,变为虚寒,或气阴两虚者屡见不鲜。凉药治咯血,即使有效,多易复发。治咯血不识标本同治之妙品炮姜炭,即不明仲景温阳摄血、权衡护阴之理,非其治也。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习李士懋温阳法治喉痺

临床上见到咽喉肿痛,医者多用连翘、银花、射干等清热解毒之品,认为咽喉肿痛乃风热上扰或火热之邪上攻而致。但阳虚也会造成咽喉肿痛,其病机有二:一为阳虚寒盛或阳虚寒客致使经脉凝涩而咽喉疼痛,治当温阳散寒;二

医学百科 温病百治 不离护阴

温为阳邪,最易伤阴,在整个发病过程中,邪正的斗争,形成了温热亢盛——阴液损伤——邪热更炽——津液更耗的恶性因果关系。可见津液的盛衰,决定了邪正斗争的胜负,直接关系到疾病的预后,故有「留得一分津液,便有

刘嘉湘 案十七:温阳散结法治脑膜瘤验案

计××女性40岁患者于1990年11月起阵发性右眼发花,时伴头痛,未引起重视。1992年2月12日因症状加重而去上海华山医院就诊,脑CT示:左枕部及基底节区见一异常密度灶,大小约2×3cm,考虑肿瘤性

医学百科 寒地儿科疾病辨治要点

?寒地冬长夏短,以寒邪居多,而寒性收引凝滞,易伤阳气,且易闭郁阳气,故寒地小儿多易感寒而发病,导致肺脏、脾胃之寒证或脾胃、肾脏、心脏之阳虚证,宜用散寒法或温阳法治之。?寒地小儿多嗜食肥甘浓咸,内热久蕴

医学百科 益气温阳理中丸

理中丸,又名人参丸,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著名的方剂,原书中5处涉及此方。理中丸益气药有人参、白术、甘草,温阳药有干姜,方药组成决定功效是以益气为主,温阳散寒为次。理中丸既是主治脾胃虚寒证的基础方,

医学百科 温阳降浊汤

组成:茯苓15克,白术12克,制附片9克,白芍12克,西洋参6克,黄连5克,苏叶12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生姜12克。功能:温肾健脾,降浊和中,宣通水道。主治:肾脾阳虚,水气氾滥,浊邪内盛上逆所

医学百科 温阳化气治口渴

口渴一症,临床多见。究其病因,可分外感和内伤两类。外感引起者,如风热感冒、阳明证及温病等。一般病程较短,总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脉浮等症可寻。内伤引起者,一般病程较长,多由阴虚引起,然由阳虚引起者也

医学百科 温阳活血祛留饮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饮为阴邪,阳气不能蒸化而内停,凡饮邪停留之处,阳气被阻遏而不能展布,所以饮留心下,则背部当胃之处,感觉寒冷。尤在泾:「留饮

医学百科 温阳补肾治前列腺肥大案

李某,男,52岁,2013年3月16日初诊。患者于2月前不明原因出现口干口渴,夜间尿频,尿急,尿痛。在某医院检查尿常规化验,尿潜血(++),尿蛋白(-)。门诊B超示前列腺肥大。前列腺液检查无异常。血压

医学百科 石恩权温阳益肝饮治慢性乙肝经验方

贵州国家级名老中医石恩权教授临床多年总结提炼出治疗慢性乙肝经验方温阳益肝饮,临床疗效很好。方药组成:熟附片15克,桂枝9克,云茯苓20克,炒谷芽15克,鲜天青地白草150克,淫羊藿15克,焦白术1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