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中医靠什么走向未来

Posted 走向

篇首语: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中医靠什么走向未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中医靠什么走向未来

由于得天独厚的种种原因,中医药学在中华民族医疗保健的领域里,独步数千年,硕果累累。从一百年前的《医林改错》、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开始,中医逐渐在医疗舞台被边缘化,其学术传承也出现了西化、异化、退化的种种迹象。那么,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中医学靠什么复兴?如何走向遥远的未来?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极为重要,提出来请海内方家赐正。
  根基深厚,藏医于民
在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之中,中医药既吸收了中华民族先进的哲学、科学知识,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学体系,解决了同时代人民大众治病养生保健的许多问题,也与人民大众形成了长达数千年的血肉联系,是一个世代相依为命、生死相托的密切联系。这种血浓于水的牢固关系,至今仍然福佑著当今的中医传人,这是一笔无法衡量的财宝,是中医走向未来的深厚资源。
另一方面,中医药的很多概念尽管没有得到当代西医的认同和证明,但是却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广大民众的心目之中。比如,心主神明、五脏属于「五神脏」这个命题,与西医脑主神明的观点存在极大矛盾,被认为是不科学的落后知识。但是,民众对于思想感情的认识,都是按照中医学的观点在运用,因为汉字造字的时候就固化了这样的认识,把所有与思想感情有关的汉字,都带上竖心旁,或用心做底。「爱心」、「心情」、「气魄」、「灵魂」、「志向」等词已约定俗成,一直应用在生活里。顺气、清火、平肝等中医术语,虽然难于用仪器验证,但是人民大众一听就懂,也很愿意依从。西医心理学科的建立,也与中华文化有关;阴性阳性的实验结果判定,也是科学与中国国情的结合。肝胆相照的坦诚,菩萨心肠的慈爱,都与中医学术理论紧密相连。
因此,可以说只要汉字不灭,中华文化还在,中医药就不会彻底消亡。
  道术并重,善解难题
术无道不远,道无术不行。中医是道术并重的国医,也是上和天道,下救民苦的大众医学。中医的道,是善于解决复杂问题的大道,不是纠结于细微小节的技巧。比如,中医的外感热病学术理论,面对的是各种传染性、流行性发热的共性问题,它总结的规律具有普适性。因此,无论病毒如何变幻,它总能在其前边提出防治的「预案」,并且做到行之有效。这在SARS流行、甲流猖獗的时候,已经「屡试不爽」。其大智慧,就体现于辨证论治之中,而不是斤斤计较其病毒的结构如何,用哪一种化学成分去杀灭病毒。也许中药之中所包含的复杂成分,有很多是可以抑制病毒的特殊物质,但是,中医着眼点是患者的整体反应性,在邪正斗争的对比之中,帮助机体打赢抗击外邪的自卫反击战。
中医诊治慢性复杂病,也不是针对靶点选择药物,而是「一揽子解决」,把机体的各种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人体重新回归到健康状态。相比之下,虽然现代各种检查发现了很多疾病有关的靶点,但是,随着检查的深入、细致,目标靶点越来越多,在慢性病的过程之中,或者人到老年,往往是从头到脚都是靶点,每个靶点都对应着几种药物,这种「局部决定整体」的还原论思维,往往使病人和医生都陷入了不知道如何选择是好的困惑,它正是古人批评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短视行为。按照中医的诊治方法选用中药的时候,取的是性味气色、浮沉归经,不是复杂化学成分分析,因此,中医可以执简驭繁、大道从简。
中医治未病,虽然不具备精细的「纳入、排除标准」,但是足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养生保健的丰富手段,也不是手术、吃化学药片所能比拟的。控制「三高」的许多化学药物,生产的时候污染环境,吃下去往往污染身体,而中医非药物疗法不仅丰富多彩,而且还是低碳环保的措施。
中医的优越性,绝非简便廉验所能包揽,而是道术并重,善解难题大智慧的集中体现。
  排除干扰,教育宣传
中医药现实的困难,有很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从近代以来,民族虚无主义盛行一时,废国学、灭中医、取消汉字等不正常举措,曾经被当做时尚。中医药被摧残的事件屡有发生,至今仍然余波未平,时有沉渣泛起。溯其根源,主要是以狭隘的科学观看中医,看不到中医的科学性;崇尚硬技术,以为中医没技术;以历史久远等同于落后,以没有「日新月异」就属于不进步,以没有化学分析就是不科学,以没有仪器检测就是不规范,以不符合解剖学所见就是原始落后,逐渐抹黑了中医、丑化了中医,也就唱衰了中医事业。
其实,千年医学万年药是中医药具有广泛普适性的表现,不是不进步,而是古人以哲学的智慧站得高看得远;中医四诊依据的人体自我感觉,是任何仪器检测都不能代替的生命整体涌现性,是生物进化到人类之后才具有的高等智慧;化学分析、仪器检测是西医发现病灶,寻找治疗靶点的雷达,不能做中医药诊治行为的「事前指导」,只能勉强做中医药所以有效的「简单事后说明」;完全按照化学分析、解剖验证的思路走下去,中医药就被一点一点肢解消化,异化为西医的补充成果,而不会再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存在了,就好像被当作食物充分消化吸收那样。但是,想西化中医只是一种愿望,小坛子装不下大肚子瓮,西化中医、消化中医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到来,中医药重新崛起龙抬头的时机也就成熟了。
中医走向未来,首先是要有国家法律的保护、政府政策爱护、科学技术支撑,以我为主,海纳百川,集成创新,使中医药这棵千年大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不仅可以哺育中华民族的子孙,而且可以造福于全人类。为此,需要对中医药从业人员进行先进性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中医药的科学原理;借助于未来科技中医药可以拓展的空间非常巨大,而不是古老陈旧的夕阳余晖,不是二等西医的补充措施;以中医药在世界各地的迅速传播,在现代传染病流行时的巨大防治作用,在太空医学里的巨大成功等为例证,提高中医从业人员的自信心,并且要指出现代中医肩负的责任是如何艰巨而繁重,需要学习的知识不仅是古代的经典,还有当代最先进的科学理论。中医所能达到的高度,既不是过去的水平,也不是现在已经取得的成就,过去与现在仅仅达到了半山腰,未来的中医风光无限。
带着这样的信念,去进行中医科普宣传,去进行科学传播,使人民大众更加坚信中医、选择中医。告诉他们,中医是我来帮助你的医学,是可以关爱每个人一生的大智慧,也是每一个龙的传人值得自豪的寿亲养老的基本保障。
有了中医人自身的努力奋斗,有国家、政府、科技的保护与支持,有广大民众的爱护与选择,中医的未来一定是更加美好。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中医走向世界正当时(上)

中医药作为目前保存最完整、传播最广泛、具有独特完善理论体系和丰富有效临床经验的医学科学,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全球民众的健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医国际化已成为近年来我国中医发展的战略取向之一。本文通过对当

医学百科 中医走向世界正当时(下)

中医国际化形势或将渐趋严峻目前,中医在国际上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但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医国际化形势渐趋严峻,这主要源于国际范围内公众、政府、学术界三个方面对中医兴趣、介入与关注的增长。公众对中

医学百科 中医不能仅仅靠扶持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说:「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这显示了党和国家对中医事业仍然是持续地给予肯定,并将继续给予一定的财力、物力支持。但是,对于这个「扶持」,要正确解读,不能认为有了国家的扶持,就可

医学百科 培养基于传承的中医药创新人才

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中医药走向国际化的大趋势,对中医药创新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上海中医药大学重点突出中医药人才培养「重传承、重实践、重人文、重创新」的特点,以「提供资源、加强指导、注重评价、综合配套」为原

医学百科 中西医结合是一种世界语言

中医要走向世界,中医要与国际惯例接轨。那么,一个无可回避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中医究竟采用何种语言才能与西医学乃至现代自然科学对话、交流,究竟何种对话、交流方式才能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并得到国际惯例

医学百科 中药药物经济学研究启航

「走向世界,中药整体调节、关注终点指标的优势如何描述才能被接受?中药的价格如何制定才能体现其价值?充分考虑中医药特点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是解答这些问题的『世界语』。」日前于北京召开的「实证药物经济学研究与

医学百科 如何将微观现象纳入辨证范畴

辨证过程就是一个观察与分析现象进而探寻疾病本质的过程。微观层面的现象不仅使辨证分析的资料更全面,还因其对信息表达的深刻性给辨证带来更为有效的帮助和支持。关注微观现象,是中医传统现象论走向现代现象论的必

医学百科 治未病 干预亚健康 养生保健

我国即将进入老年化社会和年轻人中亚健康人群增多的现实,以及中医治未病工程的推进,为新世纪气功的发展提供了舞台。气功治未病、干预亚健康、为老年人提供养生保健的手段,可能是其未来发展的三个主要方向。治未病

医学百科 正确理解和整合伤寒与温病

●伤寒与温病,不是病种的区别,而是证的差异,只有这样才可以逐步走向融合。●SARS流行时,患者始终难见温病营血证候,即使到「大白肺」时期,患者早已不发烧,且现明显的气虚、阳虚时,很多人仍不敢用温阳益气

医学百科 活血化瘀研究应注重创新思维

活血化瘀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但未来研究应如何深入,值得深思。我们认为:首先,活血化瘀研究应注重创新思维,只有不断创新,才会赋予一个学科恒久的生命力。水蛭用于治疗急性脑出血就是一个治疗观念的重大转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