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小青龙汤合四君子汤治咳嗽
Posted 青龙
篇首语: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小青龙汤合四君子汤治咳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小青龙汤合四君子汤治咳嗽
咳嗽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多因六淫外邪乘虚而入,伤及肺系,肺失宣降所致,临床以风寒、风热、燥邪咳嗽多见;内伤咳嗽多因脏腑功能失调,内干于肺所致,它分为肺脏自病和他脏及肺两种,如痰湿蕴肺,肝火犯肺等。范丽娜,女,37岁。2014年10月18日来诊。
患者主诉间断性咳嗽3年,受凉后加重10天。患者自诉10天前因受凉出现咳嗽,自行服用阿莫西林、伤风胶囊病情未缓解。现症见:咳嗽,咽部自觉凉感,咽痒则咳,痰多、色白、质稠、易咯出,无痰鸣音,无自汗,眠差,纳差,大便偏稀,1天1次,咳则遗尿。体格检查:舌尖微红,苔微黄腻,脉沉细紧。双肺呼吸音粗,胸骨上段稍闻痰鸣音,心律齐,心率72次每分钟,未闻病理性杂音。肺CT示:1.右肺上叶及左肺下叶多发实变影,累及右肺中下叶,考虑肺部炎性病变。2.胸膜肥厚。
证型:寒痰阻肺,肺失宣降。
治法:温化寒痰,宣肺止咳。
方药:桂枝12克,蜜麻黄10克,干姜5克,制附子12克,细辛3克,白芍12克,清半夏9克,五味子10克,陈皮12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甘草5克,红参12克,桑白皮10克,大腹皮10克。4剂水煎服。
按:该患者有外感寒邪史,咽凉咽痒,痰多,为风邪夹寒上袭肺窍所致;从痰的量、色、质可以看出是湿痰阻肺,因脾虚不运,水湿内停,聚而为痰,上犯于肺所致。久咳导致肾气不足则遗尿。从舌苔可以看出有寒湿郁而微化热的倾向,但是脉沉细紧仍主里虚寒证。该病是先外感,因治疗不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转为内伤咳嗽。
纵观全方,是以小青龙汤和四君子汤为打底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而成。小青龙汤是伤寒论的经典方,原文曰:「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用它来外散表寒,内化水饮;其中麻黄、桂枝发散表寒,干姜、细辛、五味子温化肺部水饮,陈皮、清半夏燥湿化痰。用四君子汤来益气健脾,补土生金。久咳则导致肺气虚,用红参甘温来补肺气,对于参的运用,则根据肺气虚弱的程度来灵活运用。桑白皮肃降肺气,泄肺平喘;大腹皮行气利水。
相关参考
病案举例某男,55岁,2014年12月20日初诊。外感鼻塞咳嗽,经西医治疗后鼻塞已,但仍咳嗽不止。刻诊:咳嗽,痰少色白,口略乾,余无异常,平素咽部不适,食生冷硬食则胃脘不适,上腹部按之略不适,舌淡,苔
《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的主症是「干呕、发热而咳」。如果把「而」理解为表递进关系的连词,三症中最主要的症状当是「咳」。 第41条的主症是「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此处的「而」当
清代医家陈修园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中悟出「水饮二字,为咳嗽之根」,小青龙汤方中干姜、细辛、五味子三味药是治疗饮咳之核心药物。他在《医学三字经》中指出:「《金匮》治痰饮咳嗽,不外小青
案例:黄某,女,54岁,2011年03月17日初诊。畏冷恶热、自汗,病已3个月,伴口苦,时觉头痛,失眠,疲乏,苔薄黄,脉细。有高血压及冠心病病史。辨证:少阳枢机不利。治法:和解少阳,固表止汗。处方:小
小青龙汤在《金匮要略》中,并不治疗「伤寒表不解」。《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第35条:「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第23条:「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痺,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
小青龙汤出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是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之证的效方。本方由麻黄、白芍、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6味组成。哮喘辨证属寒实者(又名冷哮),首先可考虑用本方治疗。症见喘息气促,
临证之初,喜读近代医家张锡纯之《医学衷中参西录》,书中有专篇「用小青龙汤治疗外感痰喘之经过及变通用法」。文中写道:「小青龙汤为治外感痰喘之神方」,又写道:「平均小青龙汤之药性,当以热论,而外感痰喘
经方的剂量,始终是历代中医学者研究的课题。尝读《范文甫专辑》,见范文甫使用小青龙汤与众不同:一是「小青龙汤用量除半夏9克外,余皆用0.9克。」二是「开水泡服」。有两则方案如下。 「朱师母,伤风骤
翻阅《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时,在「治小儿诸疾」中注意到一张方剂,即惺惺散:「治小儿风热疮疹,伤寒时气,头痛壮热,目涩多睡,咳嗽喘粗,鼻塞清涕。瓜蒌根,人参,细辛(去叶),茯苓(去皮),白术,甘草(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