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清暑利湿六一散

Posted 症状

篇首语:青春不以山海为远,志愿只向家国未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清暑利湿六一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清暑利湿六一散

进入炎夏,人们常会感到身热口渴,心烦,小便不畅,有时还会呕吐、泄泻等中暑症状。中医学认为,暑即是热,但暑热多兼有湿,故统称为「暑湿」。老百姓常说的「中暑」,其实从中医的角度看,也有「中湿」的成分。金代名医刘河间创制的六一散,正是清暑利湿的一则名方。
六一散的组成非常简单,仅仅是两味普通的中药:滑石和甘草。把它们研成粉,按6:1的比例混合均匀,就是六一散了。六一散这个名字,就是因其组成药物的比例而得来的。六一散治疗暑湿外感病疗效显著,被誉为「凡人之仙药」。方中滑石清热解暑,利水通淋,可使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以解除湿热所致身热体重,口渴心烦,小便不利等症状。甘草生用,既能清热和中,又能协同滑石起到「甘寒生津」的作用,还可缓和滑石寒滑之性太过,防止因利尿而损伤津液的弊端。两药合用,具有「清热而不留湿,利水而不伤正」的特点。夏季使用六一散,只要见到以下4种症状中的3种,就可考虑。
1、发热:中暑后必然有体温升高、发热的症状,或出现中医所说的「上火」症状,即热象。
2、口渴:中暑后人体津液损失,往往伴有口渴喜饮的脱水症状。
3、小便淋沥:人中暑后往往会出现小便量少、热痛、颜色发黄甚至尿闭等症状。
4、吐泻:呕吐或腹泻也是中暑患者的常见症状。中医认为多由暑湿伤及胃肠,升降失司,清浊倒置所致。
成人每次10克,儿童每次5克,3岁以下的婴幼儿每次2~3克就行了,用温开水冲服即可。还可以抹在身上或用来洗澡,这对预防痱子、疖子等,非常管用,还能使肌肤光滑松透。当然,抹在身上只能是薄薄地抹一层,切不可抹得太厚。用来洗澡每次用10克左右,如果是盆浴,可直接加在洗澡盆里;如果是淋浴,也可以抹在身上,再用水冲去。但有一点要注意,孕妇不宜内服六一散,因为其中的滑石性质滑利,有可能滑胎,损伤胎儿。
此外,六一散的加减很灵活。如见心烦不安较著者,可加上少许朱砂调服,名为「益元散」;若兼有肝火,可加少许青黛,名为「碧玉散」。这些方剂,都是夏季治疗暑病的良方。民间还有一种用法是以六一散给小儿浴后涂擦,可起到预防痱子的作用。可谓价廉而疗效显著。
六一散在药店里就能买到。如果药店没有,还可以自己制作。滑石粉是很细的粉,这种粉,放在手指间捻一捻会感觉很滑溜,不像粉笔灰那样有种滞涩感。甘草要用生甘草。在挑选生甘草的时候,最好挑表皮呈红色,里面有菊花心的那种。但千万注意,菊花心不能发黑,如果发黑就是有毒的。把甘草打成细粉,跟滑石粉按比例混合均匀,六一散就做成了。

相关参考

清暑利湿怎么用?《中医名词词典》 清暑利湿

是治疗夏季暑湿证的方法。由暑湿之邪引起的发热、心烦、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用六一散(滑石六两、甘草一两,共研细末。每次用三至四钱。水煎服)。

清暑利湿怎么用?《中医名词词典》 清暑利湿

是治疗夏季暑湿证的方法。由暑湿之邪引起的发热、心烦、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用六一散(滑石六两、甘草一两,共研细末。每次用三至四钱。水煎服)。

清暑利湿怎么用?《中医词典》n~o~p~q 清暑利湿

清热法之一。治疗夏季暑湿病的方法。暑多挟湿,故清暑常须利湿。症见身热、心烦、口渴、小便不利、或呕吐泻泄等,代表方剂如六一散。

医学百科 荷莲全身都是宝,中医偏方有用吗

荷莲乃指睡莲科植物莲的全部,包括荷叶、荷梗、荷蒂、荷花、莲子、莲子心、莲房、莲须、藕节、莲藕,其入药功效各有不同。荷叶,性平而苦涩,功能清暑利湿、升阳止血,主要用于暑湿证,或脾虚泄泻等;荷梗,乃指荷叶

医学百科 夏日良方六一散

进入炎夏,人们常会感到身热口渴,心烦,小便不畅,有时还会出现呕吐、泄泻等中暑症状。中医学认为,暑即是热,但暑热多兼有湿,故统称为「暑湿」。老百姓常说的「中暑」,其实从中医的角度看,也有「中湿」的成分。

医学百科 六一散夏季神器

六一散中滑石清热解暑,利水通淋,可使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以解除湿热所致身热体重,口渴心烦,小便不利等症状。甘草生用,既能清热和中,又能协同滑石起到「甘寒生津」的作用,是夏季必备药品之一。还可缓和滑石寒

医学百科 学习五运六气 活用东垣清暑益气汤

2014年跟顾植山老师学习龙砂医学,了解到顾植山先生注重自然运气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临证中每每将「辨证」「辨人」与「辨天」相结合,特别是笔者在跟诊顾植山先生抄方中发现老师屡用东垣清暑益气汤治愈顽疾,既

医学百科 清暑益气汤 名同功效异

暑热证多在夏秋季发病,「暑」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外感因素,但其本质离不开湿和热,故有「暑多挟湿」之说。暑邪虽属外感六淫之一,但与其他邪气袭人有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暑邪直入气分,不形成表证。暑热袭人,汗出伤津

医学百科 冬瓜利湿清热

冬瓜,为葫芦科植物,其、子、皮、叶等,皆可入药入食,为药食两用食物。冬瓜实又名白冬瓜、白瓜、枕瓜,为冬瓜的果实,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其子、皮、肉、瓤均可入药。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淡凉,入肺、大肠、小肠

医学百科 健脾利湿选茯苓

茯苓又名茯兔、云苓、松苓等,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以球形、扁圆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寄生于松树根部的土壤中,大小不一,重量从几两到数十斤以上。茯苓以云南产者为佳,故有云茯苓之称。茯苓入药,首载于《神农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