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中药药性中的气

Posted 中药

篇首语: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学会努力奔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中药药性中的气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中药药性中的气

许多古代文献认为,人的生命是气作用的结果。《素问·保命全形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难经·八难》云:「气者,人之根本也。」《庄子·知北游》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类经·摄生类》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所以从气的层面研究中药药性,对认识中药药性大有裨益,将使中药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中医学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中药生长在天地之间,受天地之气,四时之法而成,是天地孕育的精华。《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说明中药寒热温凉,升降浮沉都是天地之气作用的结果。不同地区、空间,时空天地之气不同,形成的药性亦不同。
人由气生,气对人的作用非常重要,疾病的产生和发展都是邪气作用于人体,引起机体正邪斗争,导致阴阳气血偏盛偏衰或脏腑经络机能活动失常的结果。《本草衍义·序》说:「人之生,实阴阳之气聚耳。若不能调和阴阳之气,则害生。」《素问·百病始生》云:「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
由此可见,百病的产生是由邪气亢盛,正气受损所致,治疗时就要利用药物的偏气调整人体的偏气。正如张景岳所说「病之生者,不离乎气,而医之治病,亦不离开气。」因此,研究气对中药药性的影响,对中药临床应用有重要的意义。
同气相求与归经理论
关于中药归经,普遍认为是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归经的本质是人体、脏腑与药物同气相求作用的结果。
《吕氏春秋·应同》认为:「类同则召,气同则合,声比则应。」李梴认为「草木昆虫之气,尽皆得气之先,所以虽干枯陈朽,亦可以调脏腑而治疾病,其气同也。」每个脏腑都有其五行归属,每种药材有其五味归属,同气相求形成了药物对脏腑的亲和作用,指明了药物的适用范围,说明药物的药效所在。
气之偏盛决定药物毒性
药物的毒性亦是天地偏盛之气凝聚而成。《医断》云:「药者,草木,偏性也,偏性之气都有毒,以此毒除彼毒也。」《医原》也说:「药未有不偏者,以偏救偏,故名曰药。」
明代张景岳《类经》云:「药以治病,因毒所能,所谓毒者,因气味之偏也。盖气味之正者,谷食之属是也,所以养人之正气。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是也,所以祛人之邪气。其为古也,正以人之为病,病在阴阳偏胜耳。」这些文献说明,中药的毒性是气的偏盛所造成的。
气之聚散造就中药形态
中药具有其不同的形态,即使同一药物,形态不同,其药效不同。如乌头、乌喙、天雄、附子、侧子五药,实为同一种植物,仅以大小,长短、形态而命名不同,药性也不同。
《本草蒙筌》:「天雄,其气亲上,补上焦阳虚;附子,其气亲下,补下焦阳虚;乌头,守而不移,居乎中者也;侧子,其气轻扬,宜其发四肢,充皮毛,为治风之妙也;乌喙,其气锋锐,宜其通经络,利关节,寻蹊达径,而直抵病所也。」生于同一地域,接受相同的光照,相同的水分、土壤的同一植物,药性却相差甚远,是什么导致这种差异的呢?
《本草思辨录》的答案是:「乌头老阴之生育已竞者也,天雄孤阳之不能生育者也,附子即乌头天雄之种,含阴包阳者也。老阴生育已竞者,其中空,以气为用。孤阳不能生育者,其中实,以精为用。气主发散,精主敛藏。发散者能外达腠理,敛藏者能入筋骨。附子则兼备二气,外强健,且其物不假系属,以气相贯而生,故上下表里无乎不到。」
《素问·六节藏象论》有「气合而成形」之说,宋·张载《正蒙·太和》有「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为太虚。」现代研究发现,地球上众多的生物,虽千姿百态,但本质都是高度一致的,当所有生物进入分子层面时,核酸与蛋白质的形成和结构,核酸结构与蛋白质的结构对应关系在整个生物界中都是一致的,可以想像,当研究进入到更微观的层面时,世界万物的组成将是高度一致的。
我国古代的哲学认为,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从而形成了「气一元论」的说法,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继承此观点,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中医的气学理论,一直指导著中医学的发展。应该说,古代文明与现代研究高度一致,便是气对万物形成发展的重要作用。由此,《本草备要》称「药之头入头,干入身,枝入肢,皮入皮,汁似血入血」也就不难理解。
气升降出入与药升降浮沉
气是时时刻刻运动的,气的运动使整个宇宙充满了生机,促使新生事物孕育发生,使旧事物衰败消亡。气升降出入的运动作用于中药材,使中药材有了升降浮沉的性能。
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二气氤氲交感,相错相荡,从而赋予了中药材或升或降,或浮或沉的性能,如诸花接受了众多上升之气的推动,因而具有升发宜散的作用。《素问·六微旨大论》云:「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
气的阴阳转化 产生药物四气五味
植物的生长收藏,动物的生长壮老皆属有形之体自身不断更新气化的过程,也称为新陈代谢,动植物的这些变化是在有形之体内部与无形之气之间的升降出入转化中进行的。《医原》云:「草木虽微,其气味有阴阳之分,体质有刚柔之别,一物之太极也。」
《素问·阴阳应像大论》云:「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周易·系辞上》所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明·缪希雍:「天布令,主发生,寒热温凉,四时之气行焉,阳也。地凝质,主成物,酸苦辛咸甘淡,五行之味资焉,阴也。」
《淮南子·天文训》认为,天地及自然界万物都由气生成,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素问·阴阳应像大论》云:「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素问·营卫生会》云:「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
古语有:「通乎药性,然后可以为医。」气影响着中药的药性。因此,从气的角度去认识中药,对理解中药、指导临床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正确认识中药毒性

近年来有关中药有毒、中药毒副作用给人体造成严重损害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引起了人们对中药毒性的重视。当下不少人包括医药专业人士对中药药性认识也不全面;以为「是药三分毒」就是指所有中药都是含有毒性化学成分

医学百科 话说六陈中药

「六陈」,即6种陈久后使用效好的中药。这六种中药是枳壳、陈皮、半夏、麻黄、吴萸、狼毒。故《药性赋》云:「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吴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此说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医学百科 中药抗癌也须防毒副作用

中草药虽然药性温和,但也并非完全没有毒副作用,临床上使用的许多抗癌中药,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使用不当,也会造成脏器伤害或中毒。常见抗癌中药的毒副作用有全身中毒反应、脏器功能损害、药物性过敏反应、身体不

医学百科 中药剂量大小 病情因素不可忽视

中医治病辨证用药应该在理、法、方、药后加上一量字。认为「疗效平平责之『量』」,将中药在方剂中的用量与疗效的关系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的确,临床疗效是中医的生命,而中药用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举足轻重,至关

《气功外气疗法》 第三节 发功中的气形

在发功治病过程中,根据病情配合不同的气形进行发气,是掌握发气治病的关键之一。根据练功与发气的体会,发功中气之基本形有线、点、旋三种。掌握这三种基本气形,就可以临症随机应变,或一形发气,或两形组合,或变

医学百科 两类中药不宜白开水送服

有些清热药性味苦寒,若用水来服用,很可能伤害脾胃;有些滋补类的药适合用淡盐水来服。  清热药宜用米汤服米汤汤味香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分,

医学百科 张氏绿豆甘草解毒汤 中药排毒良方

"毒"的含义比较广,《辞海》记载:"物之能害人者皆曰毒。"在温病学中的"毒"是一个病因概念,是一类致病物质的总称。此类物质体积微小,多混杂于其他物体之中,难以用肉眼直接观察,但具有较强的致病作用,对人

医学百科 三种情况要慎用甘草

甘草,别名国老、蜜甘、美草、蜜草、蕗草、灵通。味甘平,入心、肺、脾胃诸经,在现代中药学中属于补气药的范围,具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的功效。其生者偏于清热,炙者则偏于补中。炙甘草是用生

医学百科 温清并用治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初期多表现为实证、热证,中医治疗多运用八正散等清热利湿药物,西医治疗多使用大量抗生素,往往在发病初期效果明显,但反复、大量使用,则容易复发,疗效不易巩固。因为从药性角度分析,清热通淋中药和抗生

医学百科 尿路结石验方秘方,中医偏方有用吗

尿路结石属中医学中的「石淋、砂淋」范畴。当尿路结石较小时,使用中药治疗常能收到较好效果。方药制法:取生鸡内金50克,洗净、晒干、研末;核桃仁500克,研碎。混合后加入蜂蜜500毫升,充分搅拌均匀,入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