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肚脐中隐痛
Posted 隐痛
篇首语:带不走四季的风,就卷走一路的风景;遇不到心动的人,就孤身潇洒走四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肚脐中隐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肚脐中隐痛
肚脐中隐痛1个月余,虽整天疼痛不止,却不加重,喜温喜按。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中医教研室主任 余国俊
徐XX,男,58岁,农民,1985年12月15日诊。患者肚脐中隐痛1个月余,虽整天疼痛不止,却不加重,喜温喜按。曾自取陈艾煎汤熏洗,葱白捣烂和盐炒热敷脐上,可取效于一时,但旋而又隐痛如故。乃就医,先服乌梅丸汤剂2帖不效,改服附子理中汤2帖,似觉减轻,但数日后又隐痛如故,迁延至今。
此明系寒证,但何以内服、外用温热药物疗效均不佳?细询其得病之由,言平素便畏寒凉,今秋曾守护柑橘园10 余日。夜间茅屋透风,又频起巡查,衣履较单薄,颇感凉意,有一夜,因不慎失火,茅屋化为灰烬,惊惧交加,卧床数日,便觉肚脐中隐隐作痛,如此而已。患者面色少华,手足逆冷,肠鸣便溏,舌淡苔白滑,脉沉迟。
揣度其脐痛之病机确系肾阳虚衰,寒凝神阙,乃借鉴陈鼎三——江尔逊经验,用真武汤加葫芦巴治之:熟附片30g(先煎1小时),白术15g,茯苓15g,白芍12g ,生姜15g,葫芦巴30g。服3剂,肚脐中隐痛消失,手足转温,肠鸣、便溏均止。随访1年,脐痛未复发。
学员: 本例脐中隐痛,病情虽不重,但临床少见,教科书也未写上,而老师出一真武汤取得佳效,更是我始料不及的。
进修生甲: 我也有同感。但难以理解的是,本例脐痛,从病因、病性、体质、舌脉等综合分析,应属于脾肾阳虚,何以服附子理中汤疗效不佳呢?
老师 : 肚脐是神阙穴所居之地。神阙穴中痛,方书有称为「当脐痛」者,属于少阴腹痛范畴。患者年近花甲,素畏寒凉,其肾阳不足可知;又得之餐风饮露,大惊卒恐之后,且伴手足逆冷,肠鸣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迟,确系肾阳虚衰,寒凝神阙。当然,如仅仅根据伴见的一派虚寒症状、舌脉,笼统地辨证为「脾肾阳虚」未尝不可,但本例疼痛的确切部位却不支持这一辨证结论。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按部位来划分,从胃脘至脐为大腹,属太阴脾;本例痛在脐中,不在大腹部,因而不涉及或主要不涉及太阴脾脏。而附子理中汤温补脾肾,是以温补脾阳为主,兼温肾阳,没有紧扣本例的确切病机,所以疗效不佳。
实习生: 看来治疗腹痛时要确切地辩明部位,这一点教科书上没有充分强调,请老师再指点一下。
老师 : 大家知道,中医所称的腹部,指的是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具体归属是:从胃脘至大腹,属于太阴脾;脐中及脐下小腹属于少阴肾;脐旁左右属于冲脉;脐下小腹两旁为少腹,属肝。治疗腹痛时如不确切地辨别部位,就不知到底病在何脏腑何经脉,谴方选药时就不可能成竹在胸,稳操胜券,而有「虑其动手便错」之虞。
进修生乙 : 真武汤是温阳利水之方,治疗阳虚水肿。但本例脐痛,并无阳虚水肿症候,何以要选用此方?
老师: 说真武汤可以治疗阳虚水肿是对的 ,但如把真武汤的主治范围仅仅局限于阳虚水肿,就有「画地为牢」之嫌了。严密的说,真武汤是治疗肾阳虚衰、水气为病之方,外溢则为水肿,上冲则为头眩或咳喘,内停则为肠鸣便溏(本例便是)。当然,本例的主症——脐痛,不是水气为病,而是肾阳虚衰,寒凝神阙。为什么要选用真武汤呢?因为真武汤中附子配芍药,不仅能温肾阳、祛寒凝,更能入阴破结,敛阴和阳,完全切合少阴腹痛的基本病机。清吴仪洛《成方切用》称真武汤为「治少阴伤寒腹痛」之方,是很有见地的。临床实践早已证明,真武汤不仅可以治疗肾阳虚衰,水气为病,还可以扩大运用于肾阳虚衰,寒凝内痛之证。
进修生乙 : 为什么还要重加葫芦巴30g呢?
老师: 这是江尔逊的老师陈鼎三先生的经验,也是有文献记载的。如《本草纲目》谓葫芦巴性味「苦,大温,无毒」,主治「元脏虚冷气」。「元脏」就是肾脏。陈老及江老平生治疗阳虚寒凝的当脐痛,都是真武汤原方重加葫芦巴一味,无不应手取效。
进修生甲 : 我由此产生两点疑问:第一,既然老师断言真武汤可以扩大运用于阳虚寒凝内痛之证,那么,本例脐痛只用真武汤,而不加葫芦巴,疗效将如何?第二,如果用真武汤疗效不甚佳,又不加葫芦巴,而加用同样可以治疗「元脏虚冷气」的其他大温药物,如肉桂、仙茅、小茴香,丁香等,疗效又将如何呢?
老师: 据江老临床体验,治疗阳虚寒凝脐痛,用真武汤重加葫芦巴,见效快,且不易复发,其疗效优于单用真武汤。至于不加葫芦巴,而用其他温肾祛寒药物疗效如何,请大家今后有机会进行验证。这里附带说一句:若不是脐中痛,而是脐下小腹痛之属于阳虚寒凝者,单用真武汤即可奏佳效
录自《名师垂教》
【来源】大医精诚中医在线
相关参考
脐疗是中医外治疗法的重要内容之一。神阙穴,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神阙穴具有总理人体诸经百脉,联络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膜的生理特征,故有「脐
相信很多朋友都试过腹部疼痛,引起腹部疼痛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便秘、消化不良或者肠胃炎等,都有可能引起腹部疼痛。但是腹部不同的部分疼痛,代表的症状都不一样。例如肚脐眼以下的腹部疼痛,可能是便秘或者经痛。而
近年盗汗的小儿越来越多,可能与饮食结构的改变有一定关系,比如喝牛奶、奶粉,牛奶是温性的,喝得多了,也容易盗汗。在治疗上不可一概而论,但是以阴虚为多见。五倍子研粉敷肚脐。此法来源于明朝龚信《古今医鉴》中
1、葱白适量,捣碎炒热敷肚脐,用胶布固定。每日1~2次,连用数日。2、吴茱萸20克研成细末,用醋调成膏,敷肚脐和两脚涌泉穴。3、鲜马齿苋100克,绿豆50克,煎汤服用。每日1~2次,连用1周。4、玉米
敷脐是中医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肚脐在经络学说中属任脉的神阙穴,为人体元气之海。脐部皮肤又有薄且多皱的特点,最利于药物的吸收,故敷脐疗法具有疗效好、方法简单易行等特点。以下介绍几种常见儿科疾病的敷脐疗法
中医认为,黄精性味甘平,入肺、脾、肾经,有润肺滋肾,补益脾气之功,适用于肺阴亏虚所致的干咳痰少,胸中隐痛,肾阴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乏力,脾胃亏虚所致的纳差食少等。《神农本草经》言其「宽中益气,使五
脑鸣在中医学中属眩晕症的范畴。一般发作时,病人自觉脑子嗡嗡作响,有时伴头昏头痛、胸胁隐痛、耳鸣耳背。历代医家大多认为脑鸣是由肾虚引起的,多从肾虚治。笔者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认为,肝经从头而过,脑鸣与肝之疏
●配方1:大田螺1个,食盐适量。共捣如泥敷于肚脐中,外以纱布覆蓋,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本方有消炎散结,润肠通便之功。通常用药1次,最多2次大便即通,疗效显著。●配方2:连须葱白3根,生姜30克,豆
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亦不明显。平时可能经常有右上腹部隐痛、腹胀、嗳气、恶心和厌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有的病人则感右肩胛下、右季肋或右腰等处隐痛。口服胆囊造影剂发现有结石时,则诊断可以确定
吴脉小涩。脘中隐痛。呕恶吞酸。舌绛不多饮。此高年阳气结于上。阴液衰于下。为关格之渐。当开痞通阳议治。(阳结于上阴衰于下关格)川连人参姜汁半夏枳实汁竹沥卢阴阳逆乱。已成关格。议用附子泻心汤。为上热下寒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