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头痛用药须对症
Posted 头痛
篇首语: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头痛用药须对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头痛用药须对症
头痛一证,有外伤、内伤之分,而外感又有风寒、风热、风湿之别,内伤有肝阳、肝火、痰浊、血瘀、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之异,当辨证论治,立方遣药。风寒头痛:头痛痛连项背,常伴恶寒发热,身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等。当用解表散寒之剂,可用带须葱茎7根,生姜9克,水煎服,被覆取汗,汗出则愈。
风热头痛:头痛头昏,发热或恶风,微汗,心烦,微渴,或咳嗽,苔薄黄,舌尖红,脉浮数等。当疏风清热,遣以菊花9克,生石膏9克,川芎9克,制为散剂,每服9克,清茶调服下。
风湿头痛:头重痛,肢体困重,胸闷脘胀,食少便塘,苔白厚,脉濡缓等。治宜驱风胜湿,可用白蔻仁4.5克,羌活15克,苏叶12克,生姜9克,水煎分两次温服,数日即效。
肝阳头痛:头涨痛,眩晕耳鸣,烦躁易怒,失眠,口干面红,苔薄黄,脉弦或细数等。当平肝潜阳,可用天麻18克,钩籐15克,白芍24克,水煎服,常服必效。
肝火头痛:头痛常伴目赤,口干口苦,尿黄便秘,苔黄、脉弦数等。当清泻肝火,可用夏枯草30克,栀子15克,水煎分两次服,以愈为度。
痰浊头痛:头痛常伴头昏眩晕,胸脘腹闷,恶心呕吐,苔白腻,脉弦滑等。当除痰湿,取白术、泽泻各15克,水煎分两次服。
瘀血头痛:其特点是痛如针刺,痛有定处,舌有瘀点。治宜活血化瘀,遣以当归尾15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全蝎3克,水煎分两次服。
气虚头痛:头脑空痛,疲乏加剧,身倦乏力,食欲不振,短气不足以息,脉虚无力等。当补益中气,宜用黄芪30克,升麻9克,水煎分两次服。
血虚头痛:头痛常伴面色黄白,头昏目花,舌质淡,脉细弱等。当以养血为主,可用当归18克,川芎9克,细辛3克,水煎服。
阴虚头痛:头痛常伴眩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遗精带下,舌质红,脉沉细无力等。应滋补阴液,可用六味地黄丸,或黄精30克,水煎服。
阳虚头痛:头痛绵绵,遇暖痛减,遇寒痛加;患者常感怕冷,易于外感;苔白,脉沉弱等。当温补阳气,平日可多吃牛肉、羊肉以及葱姜蒜等食品。
相关参考
痛经,多见于未婚或婚后未孕的青年妇女,疼痛通常发生在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主要症状是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时会影响日常生活。中医称痛经为「经行腹痛」,在临床上可分为寒、热、虚、瘀等四种类型
《回归中医——对中医基础理论的重新认识》(以下简称《回》书)一书考证得出:「证的概念,实际上是根本不存在的。」证与症并无区别。因此,「辨证论治」及其衍生出的「方证相应」都是在强调「症状」,即对症用方,
近时有一种值得引起重视的倾向,一些中医在学习了一些现代知识后,习惯套用现代医学的病名和治法来处方用药,最典型的如诊断为炎症,即一概用苦寒清热之剂以消炎:伤风感冒初起,表证未罢,邪未化热,即用板蓝根、大
某医之子,8岁。2010年11月17日早晨诉头痛,家人未在意。至上午10时许学校联系家长说:孩子头痛剧烈。接回家中其父亲为孩子诊查、处方用药(不详)治疗,未效。吃晚饭时伴呕吐,继续用药治疗,第2天头痛
临床上,胃痛证往往虚实夹杂,用药必须对症下药。治疗胃痛,中医通常分为胃寒、胃虚、胃气三种证候。就常见的胃痛证候来说,胃寒痛指的是爱吃生冷食物、直接受寒气所诱发的胃痛;胃气痛指的是气机郁滞所诱发的胃痛;
三叉神经痛属中医「头痛」、「头风」、「偏头痛」等范畴。临床对症治疗,效果显著。风寒阻经型:症见阵发性面颊乃额头抽掣疼痛,遇风寒加重,常牵及牙痛,苔薄白,脉浮弦。治宜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方药:川芎10克
发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许多疾病均可引起发热,其病因病机复杂,常寒热虚实相互夹杂,症状表现各异,因此治疗必须针对不同病机辨证施治,对症用药,方可获效。下面就向大家介绍几种辨证治疗发热的方法。清热化痰
1、川芎100克,浸于500毫升酒中,每次20~30毫升,每日3次,一般用药5~6次后即可见效。亦可将川芎研为细末,每次6克,每日两次冲服,连用7~10天。川芎有疏风活血、行气通络止痛之功,为治疗头痛
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组织制定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要求,医师应规范行医,严格遵循临床诊疗和技术规范,使用适宜诊疗技术和药物,因病施治,
中秋节前后,由于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患咳嗽、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人数明显增加。不少人出现喉痒咳嗽、干咳少痰的症状,而且一旦咳起来就很难制止。尤其是紧张的都市生活节奏、过度劳累及不良生活习惯等,造成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