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温和灸治胃脘痛

Posted

篇首语: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温和灸治胃脘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温和灸治胃脘痛

  胃脘痛又称「胃痛」、「心痛」;「心下痛」等,是以左侧偏中上腹部,胸骨下方凹陷、肚脐上方(靠近心窝处)区域的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消化道症状。西医学认为其发病多与化学、物理性刺激及细菌、病毒等因素引起胃壁的炎性反应有关。中医学认为胃之胃脘痛多由过食生冷,寒邪犯胃,寒积于中,阳气被遏;或饮食不节,中焦失运,内蕴湿热,气机阻滞;或忧思恼怒,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气滞日久,血行瘀阻,瘀血内结,不通则痛,久痛伤胃络等因致气机不畅从而胃脘疼痛。气机运化失常,「不通则痛」是发病的核心。
  取中脘穴、内关、足三里穴。令患者取舒适体位选准穴位后,术者一手拇食中如持笔写字状,将艾条点燃端对准穴位处(点燃端的艾头与穴位处皮肤的距离约一寸左右),艾条与穴位局部皮肤成45度角,以患者自觉穴位局部温热、视之泛红但不致烫伤皮肤为度。温和灸15~20分钟。按先左后右,左内关→左足三里→中脘→右内关→右足三里→左内关的顺序,每日一次,15次一疗程。
  方中内关穴归手厥阴心包经,为本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有和胃降逆、宽胸理气之功,为治疗情志失和、气机阻滞所致胸、胃、肠疾病的主要穴位之一,对胃痛、恶心、呕吐等胃肠症状有确切的疗效。足三里是胃经要穴,具有补脾健胃、增强免疫功能、消除疲劳等保健作用,刺激该穴后对因受寒或饮食所伤引起的胃痛可起到缓解或止痛的效果。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中指出「足三里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腹泻,腿胫膝肿胀酸,伤寒瘦损,气蛊诸股。」中脘别名上纪、太仓、胃脘,属任脉,为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穴位下正好是胃体中部,功能调理脾胃,化湿降逆。艾条温和灸三穴协同起到疏肝理气、温胃散寒、调中降逆、调补脾气、健中和肠之效。方法简单、安全,易学易用,当有胃脘痛疼发作时身边无药或服用一般药物无效的情况下不妨一试。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胃脘痛的中医辨治

谨守病机、祛除病因、调畅气机是陈宝贵教授治疗胃脘痛的三个显著特点,只有重建胃肠生理功能,患者方能诸症消失,且不易复发。谨守病机临床遣方用药,一直注重「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依病机不同采用「治胃八法」治

医学百科 四磨汤治胃脘痛

四磨汤出自宋代严用和之《剂生方》,方精药专,由人参、槟榔、沉香、乌药四药组成,具有破滞降逆,补气扶正之功,主治正气不虚,肝气横逆,上犯肺胃所致之气逆喘息,胸膈不适,烦闷不食之证。观当今之世人,多精神压

医学百科 芍药甘草汤治胃脘痛,中医偏方有用吗

王某,女,53岁,2007年10月20日初诊。患者自诉,有胃病史20余年,时感胃脘部疼痛不适,嗳气、吞酸。近2年来,脘痛时有加重,纳呆,消瘦,去年行上消化道造影显示,胃下垂及陈旧性十二指肠溃疡,胃窦炎

医学百科 耳尖放血加灯火灸治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易于流行,中医学称其为「流腮」、「痄腮」等。病机多为风热上犯和热毒炽盛,耳尖放血加灯火灸治疗该症,收效明显。取一侧耳尖、列缺穴。先用拇食二指将耳尖穴部揉搓至发红、

医学百科 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以烧心、反酸和胸骨后疼痛等为主要症状,属中医「嘈杂」、「吐酸」、「胃脘痛」等范畴,临床上常分7型辨治。  肝胃不和:症见烧心,反酸,胸骨后或胃脘部疼痛,每因情志因素而发作,胃脘胀闷,连

医学百科 花椒祛虫温和效果佳

中医认为,花椒性温,味辛,有温中散寒、健胃除湿、止痛杀虫、解毒理气、止痒祛腥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积食、停饮、呃逆、呕吐、风寒湿邪所致的关节肌肉疼痛、脘腹冷痛、泄泻、痢疾、蛔虫、阴痒等病症。花椒主要有两个

胃脘痛怎么用?《医学正传》 胃脘痛

(俗呼为心痛)[b]论[/b]《内经》曰∶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肢两胁痛,膈噎不通,食饮不下。盖木气被郁,发则太过,故民病有土败木贼之候也。夫胃为脾之腑,阳先于阴,故脏未病而腑先病也。甚而至于

医学百科 疏肝和胃治胃痛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的临床常见多发病证。其特点为病程长,易反复发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严重危害着人民

医学百科 胃痛验方,中医偏方有用吗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常兼有泛恶、脘闷、嗳气、大便不调等症。湖北省鄂州市名老中医许德甫主任医师以其多

医学百科 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调治五法

胆汁反流是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溃疡病重要致病因素之一,临床以胃脘疼痛,呕吐,呃逆为主要表现,或兼胸骨后灼热,属中医学「呕吐」、「嘈杂」、「胃脘痛」范畴。中医调治有以下五法:疏肝扶脾:表现为肝脾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