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天地虫龙汤

Posted 癫痫

篇首语: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天地虫龙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天地虫龙汤

组成:白僵蚕30克,地龙15克,蝉蜕10克,钩籐30克(后下),全虫4克(研冲),蜈蚣1条(研冲),山茱萸15克,枸杞子15克,补骨脂10克,核桃2个(连壳捣),人参10克,黄芪30克,甘草10克,白术10克,白芍15克,酸枣仁15克。
功能:息风解痉、定痫止搐、健脾补肾、养心柔肝、气血双补。
主治:大发作性癫痫,突然发作,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或痰,甚至角弓反张,两目上视,或口中有猪羊般叫声,移时苏醒,醒后如常人;以及各型癫痫。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老人与小孩酌减。
方解:癫痫是临床常见的综合症,为反复发作性脑机能失调病变,包括大发作、小发作、精神运动型发作,局限性发作各种类型。
中医认为癫痫之为病,当分虚实二端,虚则责之脾肾心肝亏虚,实则责痰、火、风偏盛。盖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肾虚则脑海失充,功能失常;脾为后天之本,化生精微,填精补髓,先天不足,可后天补之。若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则精缺髓少,脑气失充。
再者脾虚生痰,痰阻络道,清窍失养而被蒙。肾水亏少,不涵肝木,木火生风,风煽火动,癫痫之由。故脾肾心肝亏虚是癫痫发作之本,痰扰风动火盛是发作之标。故癫痫虚实兼有,而以虚实夹杂多见。虽分三证十型,但以脾肾交亏,痰、火、风交煽者为多,故用天地虫龙汤效佳。
方用山茱萸、枸杞子、补骨脂、核桃补肾填精,兼顾阴阳;以人参、黄芪、甘草、白术益气健脾助运,冀其中调健运精微四布,滋肾养骨生髓则脑髓充。白芍、酸枣仁、枸杞子补血柔肝、养心安神,心主安则五脏安和。是方气血双补,脾肾心肝同调以固其本。白僵蚕、全虫、蜈蚣、钩籐、蝉衣、地龙熄风解痉,定痫止搐以治其标。作为治癫痫的基础方,标本兼顾,对虚证及虚实夹杂证效果更佳。
加减:痰热盛者加礞石、胆南星、枳实、瓜蒌、白矾;肝火旺者加龙胆草、栀子、黄芩、生地类;热极生风,发作频繁者,加羚羊角、水牛角、赤芍、丹皮;痰浊甚者,加陈皮、法半夏、橘红、贝母、竹茹类;阴虚者,加熟地黄、沙参、麦冬、女贞子、旱莲草类。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冯世纶大青龙汤治失眠

失眠为临床常见症,属于中医不寐范畴,《伤寒杂病论》对不寐论述颇多,记载的多个方证至今为临床常用,如酸枣仁汤证、黄连阿胶鸡子黄汤证等。笔者在跟随经方名家冯世纶教授学习中,深刻体会了临床经方辨证的重要性。

《医学衷中参西录》 6.太阳病大青龙汤证

(附∶脉微弱汗出恶风及筋惕肉治法)有太阳中风之脉,兼见太阳伤寒之脉者,大青龙汤所主之证是也。《伤寒论》原文∶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

医学百科 小青龙汤专于治饮

  小青龙汤在《金匮要略》中,并不治疗「伤寒表不解」。《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第35条:「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第23条:「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医学衷中参西录》 10.犹龙汤

治胸中素蕴实热,又受外感。内热为外感所束,不能发泄。时觉烦躁,或喘、或胸胁疼,其脉洪滑而长者。连翘(一两)生石膏(六钱,捣细)蝉蜕(二钱,去足土)牛蒡子(二钱,炒捣)喘者,倍牛蒡子。胸中疼者加丹参、没

医学百科 何以用真武汤治其热日夜无休止立效

 《伤寒论》真武汤乃仲景救误治之方。其人本少阴烦躁,医者误认为太阳烦躁而投以大青龙汤,清之散之太过,遂至其人真阳欲脱,而急用真武汤以收回其欲脱之元阳,此真武汤之正用也。观《神州医药学报》所述

医学百科 中药药性中的气

许多古代文献认为,人的生命是气作用的结果。《素问·保命全形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难经·八难》云:「气者,人之根本也。」《庄子·知北游》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医学百科 《内经》中的精气学说

《内经》中的精气学说精气学说产生于先秦。管子认为: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是故名气……指出作为物质的精气,结合起来就产生万物。「人之生,气之

医学百科 阴在下 阳之守也

黄帝内经灵枢·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曰:「……天为阳,地为阴……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腰以上者为阳,腰以下者为阴。」《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像大论篇第五》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在内,阳之

医学百科 望诊精要之望气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态的变化,但还应当将望「气」结合进去只有这样才能大大地提高诊断和预测的正确率。望「气」的重要性《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人之生气之

医学百科 治病为何必求于本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堪称中医思维的高度概括,那就是《素问·阴阳应像大论》中的「治病必求于本」。但是具体而言,「本」谓何也?本,此指阴阳。因为阴阳是「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