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伤湿止痛膏妙用

Posted 鸡眼

篇首语: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伤湿止痛膏妙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伤湿止痛膏妙用

伤湿止痛膏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外用药,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疼痛、关节酸痛、肩背腰痛、跌打损伤、四肢麻木等症。由于其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祛湿通络之功效,所以人们在临床实践中又逐渐发现了伤湿止痛膏的许多新用途。
头痛:将伤湿止痛膏剪成2厘米大小的正方形,贴于两侧太阳穴、二眉之间的印堂穴或者疼痛处,5~10分钟,疼痛可缓解。
感冒:取伤湿止痛膏一张,贴于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24小时换一次,直至病愈。
胃痛:可取风油精数滴,滴于肚脐处,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并用热水袋热熨肚脐处,每日2~3次;也可将伤湿止痛膏贴于腹部压痛处或者中脘穴(脐上方四横指处),约15分钟左右胃痛即会减轻或消失。
牙痛:将伤湿止痛膏贴在与齿龈肿胀处相近的脸颊部或患侧颊车穴(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大约15~20分钟后局部痛胀感会明显减轻。
气喘:将伤湿止痛膏贴于背部脊椎两侧的「肺俞」穴上,也有很好的效果。
心绞痛:将伤湿止痛膏贴在左胸心前区,心绞痛可有所缓解。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症状缓解后还应积极治疗,有所针对地服药。
消化不良:可取伤湿止痛膏一小块,贴于肚脐上,半天换一次;也可将伤湿止痛膏贴在小腿的足三里穴上,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受凉后腹泻:先将胡椒粉填于肚脐窝,再取伤湿止痛膏一块贴于肚脐上,具有较好的温中止泻效果。
痛经:取伤湿止痛膏贴于小腹疼处和尾部骶处各一张,或贴于脐下四横指的中极穴,常能使疼痛明显减轻。
晕车晕船:在临近上车前半小时,用伤湿止痛膏贴于脐上和内关穴上(手腕横纹正中后两横指处),可起到防治头晕呕吐的作用。
皮肤皲裂:先用热水浸泡局部10分钟左右,再将硬皮刮去(勿刮出血),然后根据裂口大小,将伤湿止痛膏剪成小块贴于裂口处,每天换1次,坚持使用2~3天。
鸡眼:先用热水浸泡患足,剪去鸡眼破皮之后,贴上伤湿止痛膏。两天换一次,数天后疼痛即可消失,局部软化,鸡眼逐渐变薄缩小。
皮肤疣:取伤湿止痛膏贴于扁平疣、寻常疣或者传染性软疣患处,36小时更换一次,坚持使用2~3次。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四逆散妙用

《伤寒论》318条有云:「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案1刘某,男,山西人,38岁,2015年1月17日初诊,主因「胃脘部胀满十余年,近日加重」就诊

医学百科 妙用荷叶来解暑

盛夏时节,荷塘里翠盖红裳,荷香扑面。漫步荷塘,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清人历鹗诗云:「荷叶绕门香胜花」。其实,荷叶还是是炎炎夏日不可多得的一味解暑良药。中医认为,荷叶味苦,性平,归肝、脾、胃经,有清热

医学百科 月季花的临床妙用

月季,别名长春花、月月红、四季蔷薇,属蔷薇科常绿小灌木植物。该花花期很长,一年四季,月月都能开花,所以人们给它起名叫「月季」。月季花根叶、花皆可入药,有活血、解毒、消肿之效。现将月季花在临床中的妙用介

医学百科 黄芪茶饮妙用多

黄芪是著名的补气中药,被誉为「补气之最」「补药之长」。黄芪泡茶或煎水代茶饮用,养生疗病兼得,且经济简便实用,民间有「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之谚语。临床上,黄芪茶饮可用于气虚引起的病症,但更适合于:体

医学百科 妙用藕节治出血

藕节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地下根茎下的节。性平、味甘涩,功能收涩止血。治疗吐血、便血、尿血等多种出血症。用量及用法:鲜藕节30~60克,干藕节9~15克。用法:把藕节洗净用水煎当茶饮,日3~5次。近年来笔者

医学百科 妙用树叶治奇病

中医治疗疾病,历经几千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了很多简便、验廉的治病方法,深受人们的喜爱。树木是人类的亲密朋友,有些鲜嫩无污染的叶芽入药治病,功效非凡。侧柏叶治带状疱疹侧柏叶味苦涩,性微寒,有清泄肝胆湿热

医学百科 藿香正气水 灾区有妙用

藿香正气水价钱便宜、效果好,不仅可以喝,还可外用,适合灾区使用。四川雅安天气渐热,在救治伤员的同时,更应预防疾病的蔓延,如能将此药灵活运用于地震灾民中,或可取得快捷的疗效。一是点脐疗疾:对于老人、幼儿

医学百科 决明子的妙用

1、治偏头痛方:决明子15克,菊花15克,天麻10克,川芎10克,蔓荆子10克,全蝎3克。每日1剂,水煎后每日分2次服用。2、降血脂方:决明子具有抑制血清胆固醇升高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降血脂

医学百科 四招妙用三七

三七又称为参三七、田七、金不换,是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以云南文山产的最为地道。三七生长三年以上才能采挖。立秋前后三七结耔前采挖的叫「春三七」,根饱满,质量好。而11月三七种子成熟后采挖的叫「冬三七」,

医学百科 妙用身柱穴防治感冒

  中医学认为感冒是由于风邪乘人体御邪能力不足时,侵袭肺卫皮毛所致。主要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此外,时令之暑、湿、燥邪也能杂感而为病。故又有夹暑、夹湿、夹燥等不同兼证。《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