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中医院发展亟待破解七大难题
Posted 解
篇首语: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中医院发展亟待破解七大难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中医院发展亟待破解七大难题
目前,影响中医院发展的因素很多,但笔者认为,当前亟待破解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农耕文化影响顽强
中医药学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文化是在农业自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基础上形成的,以家族为单位,以血缘为纽带的小规模农耕现象为特征。这一基因遗传给中医药学后,主要反映为以家庭宗族为行医单元,以祖传庭训为授受手段,维护本家(医)道尊严,使中医走上秘而不宣、门派林立、理论割据、学人相轻之路,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农耕文化意识,在当今特别是基层中医院里还大有市场:疏于会诊,三级医师查房难以形成制度,病案讨论缺乏民主气氛,学术上论资排辈等。
在现代化医疗技术已向集约化、多学科、多领域协同救治疾病方向迈进时,这些落后的文化理念却把中医院的发展步伐向后紧紧攥住。
理论更新缓慢
受「崇尚过去」的中医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影响,中医药学强调从过去的医学理论和医疗行为中引出现行的医疗依据,典型的表现是:理必《内经》、《难经》,法必《伤寒论》,药必《本草经》。有反叛精神的吴鞠通在他的《温病条辨》里论述温病时,也只能抬出医圣张仲景的桂枝汤来打「头阵」,采用「旧衣妆新人」的方法来减轻传统「行规」形成的压力。
几千年来,中医药传统理论指导中医医疗实践到如今,尽管典籍多如牛毛,自清至今,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的却并不多见。中医药理论的老化,致使中医药学缺乏符合时代节拍的发展指导思想,中医院的发展也就很难挣脱这种「尚古顺旧」思维的羁绊,从而使中医院在「传统」与「现代」间踟蹰不前,近现代西方医药学崛起后,这一现象显得尤为突出。
现代科技手段难以应用
一是老百姓不理解、不支持,他们对中医药的思维认识有自己的固定模式:理论上「阴阳五行」、诊断上只能是医生主观的「视、听、嗅、触」,制药必然是「汤、罐、柴、灶」,药形必定为「杂、多、黑、粗」,稍有现代色彩,即被认为非正宗中医药;二是中医药界的不少从业者,缺乏科研意识,对现代科技手段的认同度低,强烈的门阀意识,使中医药产出的科研成果难以推广运用;三是现代科技手段应用时的指标,很难用中医药语言来描述,使用它既怕被病人说成「变味」,又恐同行斥为「叛逆」,只好束之高阁;四是有的现代科技手段和成果成本高,如小袋装中药配方颗粒,且不说其制作过程是否符合传统炮制要求,单其价格就比同等中药饮片贵一些,病人难以接受;五是有的现代中医设备实用性不高,比如脉波描记器,无法准确对中医脉学理论进行合理阐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中医院的发展进程中,不仅需要中医药界跨越自身的许多障碍,还必须要有广泛的民众认同基础,没有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中医药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将无法推广运用,中医院的发展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管理功能不到位
没有规范和权威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医院管理理论体系,各地对中医院的管理,仍沿袭西医药学的管理原则来指导中医院的管理实践。管理系统不完善,政令难以到位,指挥系统不畅,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既懂中医又懂现代医学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西医领导中医院的现象十分普遍。
管理的目的就在于通过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使系统的整体效能大于各子系统效能的总和,即「管理出效益」。如果把中医院置于有中医药特色的管理体系中去,中医院的各子系统的功能反应,将会对中医药事业发展产生加倍效应。反之,没有一个健全、过硬的中医药体系管理团队,中医院就只能裹足不前。
中药质量问题突出
道地药材越来越少,代用品越来越多,假劣药材充斥市场;人工家养药材因追求高产而滥施化肥、农药,致使中药里有害成分增加而药用成分减少;中药炮制手段粗制滥造,传统炮制工艺正在消失,现代制药手段违背了中药炮制学原理的初衷;生态环境破坏,可供中药资源逐渐减少,食品、轻工、机械等行业与中医药行业争夺原源,使本来紧缺的中药更趋短少;中药种植缺乏整体规划,时而过剩,造成滥市,时而供不应求,影响临床用药;种植成本增加,中药价格攀升,新型急救中药虽在临床出现,但不少是几倍或十数倍于同类西药价格;绝大多数的常用中药仍停留在「罐罐药」水平上,服用极不方便。
「振兴中医,必先兴药」,中药质量问题已影响到中医的疗效,中药在使用上的繁琐,让病人「敬中医而远之」,使中医失掉不少行之有效的功能。
理论与实践脱节
以现行中医院校教科书为例,其《方剂学》中所列方剂,真正能在内科临床使用的比例较低。换言之,中医药基础理论对中医药临床学科的指导性不强,中医也就有了「理论医生」、「看病医生」之说,口若悬河的医生,不一定会患者盈门,而很多门庭若市的医生常常是口辞謇讷。理论医生的理论,缺乏必须的实践依据,看病医生的实践经验,上升不到具有指导性的理论高度,这几乎成了中医药学术界的一大「特色」。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二者均处在十分尴尬的境地,理论成了空中楼阁,实践好像无本之木,很多中医药绝活、绝招由于没有理论作支撑,往往是「人逝经验绝」。由于理论与实践脱节,中医院校学生对传统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合理性、指导性越来越持质疑态度,中医(院)陷入「罗生门事件」越来越频繁,长此以往,青年中医必定会对中医药事业丧失信心,中医院的未来也就很难看到希望。
市场经济挑战
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市场调节的自发性,而市场调节主要通过价值规律、供求规律来实现。现在的中医院依然家底薄,技术设备相对落后,不论是竞争实力还是竞争手段都无法与现代综合医院「抗衡」。实行市场经济后,政府的政策取向,资金投放、指令下达越来越趋向于「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化」,以中医院为代表的中医药事业想走靠政府扶持的路子将越来越窄。市场经济虽然给中医院发展提供了平台,同时也抽掉了扶持的枴杖,随时面临着市场经济的挑战。
如何更新观念,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诊治手段和临床效验,加强科学成果的技术转化,提高中医院临床和管理工作科学化、现代化含量,取得社会的认同和支持,是市场经济向中医院发展提出的严峻挑战。解决好这些难题,中医院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相关参考
学习《精神卫生法》的相关内容,分析中医药面临的形势,可以看到中医药行业在精神与心理疾病的防治方面,面临着亟待解决的7个问题。专科执业资格问题《精神卫生法》第29条规定「精神障碍的诊断应当由精神科执业医
成为各种中医适宜技术、传统技法被「市场」抛弃的根本原因。很多中医院挂中医的牌子,干西医的活儿。在各级中医院中,规模发展快、经营效益好的,往往中医特色少;而中医特色较浓的,大多经营效益不好。医院不回归公
中医体检是实施中医「治未病」的前提手段,有着极大的市场空间和适应群体,但由于中医话语权的丧失,使得中医体检发展之路艰难而漫长。 理论深涩导致「学术失语」 所谓学术失语,是指因中医的学术语言艰深
目前,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已经驶入快车道,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如中医药特色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服务领域还需进一步拓展等,这就要求各级中医医院必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增强特色、服务、疗效、科技、综合发展
对中医学发展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医家和医著,应有所了解。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与疾病进行斗争,逐渐积累丰富的医疗知识,总结诊察疾病的方法,掌握疾病变化的规律。中医诊断学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形
创新中提升品质近年来,中医医院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随着广大群众对中医药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中医医院的发展遇到了诊治环境拥挤、病区床位紧张、特色学科(专科)建设滞后、人才短缺等瓶颈。中医医院如何在医
中医古籍,尤其是《内经》,在传承过程中亦经历过秦汉之际的文字变革,在理论上亦与汉代经师一样同讲阴阳五行。董仲舒是儒家最早言说五行者,强调「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规律。中医学也非常强调「天人合一」思想,
中医药发展贵在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充分利用人类文明成果。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是根本,充分利用人类文明成果是助推器。换句话说,中医药的发展应在中医药的理论指导下,遵循中医药的思维方法,充分利用中医药的特色
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作为外行来谈中医,确有「华佗门前卖药方」之感。但是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义不容辞。而扶持之,促进之,总得对上「门道」。由此,我是从哲学看中医,从使命看中医,谈
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中医学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更是愈来愈被世界人民所关注和重视。然而值现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之际,古老的中医学却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传承危机」。为此,如何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