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门怎么用?《中医词典》z~其他 章门
Posted 《中医词典》z~其他
篇首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章门怎么用?《中医词典》z~其他 章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章门怎么用?《中医词典》z~其他 章门
经穴名。出《脉经》。别名长平、胁髎、季胁。属足厥阴肝经。脾之募穴。足厥阴、少阳之会。八会穴之脏会。在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尖处。一说“在季肋前一寸半”(《脉经》)。其稍下方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及第十肋间动脉末支。主治胸胁满痛,腹胀,肠鸣,呕吐,泄泻,痞块,背强腰痛,及肝脾肿大,消化不良等。直刺或斜刺0.5-1寸,不宜深刺。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相关参考
经穴名。指内脏精气聚会之所。八会穴之一。《素问·长刺节论》:“治寒热深专者,刺大脏,迫脏刺背,背俞也,刺之迫脏,脏会,腹中寒热去而止。”《难经·四十五难》:“脏会季胁。”季胁指章门穴。因章门为脾之募穴
归属于足厥阴肝经的腧穴。据《针灸甲乙经》和《医宗金鉴》等书载述,足厥阴肝经所属穴计有: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五里、阴廉、急脉、章门、期门。共十四穴。
【位置】第11肋骨端。【主治】胁肋胀痛,腹胀,肠鸣,痞积,呕吐,眩晕,失眠,烦躁。【应用】章门又名肘尖、长平、胁髎,是脾之募穴,脏之会穴,足少阳、厥阴之会穴。向该穴发气导引,可以激发、调整肝、胆二经之
病名。发于脾经之痈疽。①指位于章门穴处的痈,因章门穴为脾经之募穴,故名。《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章门隐隐有痛者,脾疽也。上肉微起者,脾痈也。”多因过食生冷兼内蕴湿热,或瘀血瘀滞脾经而成。证见腹胀,
病名。发于脾经之痈疽。①指位于章门穴处的痈,因章门穴为脾经之募穴,故名。《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章门隐隐有痛者,脾疽也。上肉微起者,脾痈也。”多因过食生冷兼内蕴湿热,或瘀血瘀滞脾经而成。证见腹胀,
[定位]在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解剖]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肋间动脉末支;布有第十、十一肋间神经;右侧当肝脏下缘,左侧当脾脏下缘。[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呕吐,神疲肢倦,胸胁痛
经曰∶章门隐隐痛者脾疽,其上肉微起者脾痈。(章门穴,又名脾募,在脐旁开六寸,高上二寸。)王肯堂曰∶脾痈始发,章门穴必隐痛微肿,由过飧生冷,兼湿热或瘀血郁滞脾经而成。令人腹胀,咽嗌干燥,小水短涩,宜大黄
【方歌】脾痈湿热瘀血凝,章门穴肿兼隐疼,腹胀嗌干小水短,利下湿瘀补收功。【注】此证始发章门穴,必隐疼微肿。由过食生冷,兼湿热,或瘀血郁滞脾经而成。令人腹胀,咽嗌干燥,小水短涩,初宜大黄汤、赤豆薏苡仁汤
【方歌】脾痈湿热瘀血凝,章门穴肿兼隐疼,腹胀嗌干小水短,利下湿瘀补收功。【注】此证始发章门穴,必隐疼微肿。由过食生冷,兼湿热,或瘀血郁滞脾经而成。令人腹胀,咽嗌干燥,小水短涩,初宜大黄汤、赤豆薏苡仁汤
脾痈湿热瘀血凝,章门穴肿兼隐疼,腹胀嗌干小水短,利下湿瘀补收功。【注】此证始发章门穴,必隐疼微肿。由过食生冷,兼湿热,或瘀血郁滞脾经而成。令人腹胀,咽嗌干燥,小水短涩,初宜大黄汤、赤豆薏苡仁汤,二方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