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四逆散合附子理中丸治崩漏
Posted 合
篇首语: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四逆散合附子理中丸治崩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四逆散合附子理中丸治崩漏
王某,女64岁,2015年4月22日,初诊。5年前因家庭变故渐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色淡,时有腹痛,时轻时重,情绪波动时月经增多,一直延续至今。曾行刮宫术,服用益气养血、固摄冲任为基本方的中药,效果不佳,曾因胃痛服用附子理中丸得以缓解,无腰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
病机:肝气郁滞,中焦虚寒。
治法:疏肝理气,温中止血。
方药:四逆散合附子理中丸加减。柴胡10克,枳壳10克,白芍20克,甘草6克,炮附子15克,干姜6克,白术15克,党参15克,地榆炭30克,仙鹤草30克,炒艾叶15克,3剂,日1剂。
二诊:4月25日,服上药后血止,腹痛缓解,昨日生气后,晨有少量出血。上方加黄芪30克,当归15克,菟丝子15克,3剂,日一剂。服药后,随访至今未发作。
按:老年人绝经后阴道流血常见于: 1.功能性子宫出血。2.恶性肿瘤。3.老年性阴道炎。4.宫颈病变。5.子宫内膜病变。6.卵巢的肿物等。本患者经妇科常规检查、激素检测、彩超检查等除外器质性病变,考虑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经西药及刮宫术治疗无效而寻求中医治疗。本病属崩漏范畴,常见病机以气血不足,冲任亏虚,实热内盛为多见,采用益气养血,固摄冲任,清热治法无效,追问病史,患者曾因胃痛服用附子理中丸获效,考虑素体中阳不足,遭逢家庭变故诱发,情绪波动后加重,存在肝气郁结之象,审病求因,考虑病机为中焦虚寒,肝气郁结,治疗上以温中散寒、疏肝理气为法。方选四逆散合附子理中丸温中散寒,疏肝解郁,加地榆炭、仙鹤草、炒艾叶温经止血而获效。
相关参考
中医界有句经验之语,谓「附子无姜不热」,此诚真谛也。考仲景之书,乌头、附子与姜同用之方不少,代表方如四逆汤、理中汤,这些方剂对于寒痛证有显效。笔者叔父详查仲景之方及自己多年临床经验,认为「乌头、附子无
邹润安在《本经疏证》一书中,记录了自己用含有人参的方剂(茯苓四逆汤、桂枝附子汤、理中汤)救治两个危重症的医案,这是在全书很少见的。他正是在对仲景所有含人参的方剂及其治证的剖析中,来探寻用人参之微旨的。
关于附子理中丸中附子的用量,原方为诸药各等量。倘改丸为汤,医生在实际临床应用时,多不用等量。其中附子的用量,有用大量以「两」计者,有用小量以「分」计者。尽管方药的用量总宜因证而施,但临床指导理念不同,
按∶理中、四逆二方,在白术、附子之别。白术为中宫培土益气之品,附子为坎宫扶阳生气之剂。故理中只理中州脾胃之虚寒;四逆能佐理三焦阴阳之厥逆也。后人加附子于理中,名曰附子理中汤,不知理中不须附子,而附子之
读《临证指南医案》,见叶天士使用理中丸加减方,每每不用甘草。《临证指南医案·湿》:「张四五,阳伤痿弱,有湿麻痺,痔血。生白术、附子、干姜、茯苓。」吴鞠通据此案制定出术附姜苓汤。《温病条辨·下焦篇》四十
大黄附子汤出自《金匮要略》治疗寒食内结腹满痛者,其条文曰:「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大黄三两,炮附子三枚,细辛二两。」大黄泻下通便攻里实,附子、细辛温阳散寒并可制约
梅国强的观点,相火寄于肝肾,分属心包络、膀胱、三焦和胆腑。生理状态下,火寓水中,不可得见,所能见者,惟脏腑和顺,身体强壮,而呈生生不息之造化。相火必禀命于君火,而为之运动变化,故恒于动,动而合度。病理
在李东垣「内伤脾胃学说」中,有「初为热中,末传寒中」之说,李东垣对「热中」论述多而对「寒中」较少论述。罗天益在《卫生宝鉴》中载一案,用附子理中汤治疗「寒中」,可供参考。「真定府武德卿,年四十六岁。至元
米某,女,2003年8月24日初诊。患者自述一年前洗澡时触及双乳发现肿块,每于行经及情绪波动时,双乳疼痛加重,伴有嗳气,心烦易怒。曾自行服用「乳癖消」、「乳安片」等治疗,症状好转,未予理会。近日因和他
《伤寒论》原文︰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通脉四逆汤】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