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温疹

Posted

篇首语:怀抱观古今,寝食展戏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温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温疹

【病人基本资料】
天津杨姓幼子,年四岁,于季春发生温疹。
【病因】
春暖时气流行,比户多有发生此病者,因受传染。
【证候】
周身出疹甚密,且灼热异常。闭目昏昏,时作谵语。气息迫促,其唇干裂紫黑,上多凝血。脉象数而有力。大便不实,每日溏泻两三次。
【诊断】
凡上焦有热之证,最忌下焦滑泻。此证上焦之热已极,而其大便又复溏泻,欲清其热,又恐其溏泻益甚,且在发疹,更虞其因溏泻毒内陷也。是以治此证者,当上清其热下止其泻,兼托疹毒外出,证候虽险,自能治愈。
【处方】
生怀山药(一两)滑石(一两)生石膏(一两捣细)生杭芍(六钱)甘草(三钱)连翘(三钱)蝉蜕(钱半去土)共煎一大盅,分多次徐徐温饮下。
【效果】
分七八次将药服完。翌日视之其热大减,诸病皆见愈。惟不能稳睡,心中似骚扰不安,其脉象仍似有力。遂将方中滑石、石膏皆减半,煎汤送安宫牛黄丸半丸,至煎渣再服时,又送服半丸,病遂全愈。
【来源】盐山·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温疹兼喉痧

【病人基本资料】天津沈姓学生,年十六岁,于仲春得温疹兼喉痧证。【病因】因在体育场中游戏,努力过度,周身出汗为风所袭,遂得斯病。【证候】初病时微觉恶寒头疼,翌日即表里俱壮热,咽喉闷疼。延医服药病未见轻,

《医学衷中参西录》 11.月闭兼温疹靥急

天津杨氏女,年十五岁,先患月闭,继又染温疹靥急。[b]病因[/b]自十四岁月信已通,后因肝气不舒,致月信半载不至,继又感发温疹,初见点即靥。[b]证候[/b]初因月信久闭,已发热瘦弱,懒于饮食,恒倦卧

《医学衷中参西录》 30.温疹兼喉痧

天津沈姓学生,年十六岁,于仲春得温疹兼喉痧证。[b]病因[/b]因在体育场中游戏,努力过度,周身出汗为风所袭,遂得斯病。[b]证候[/b]初病时微觉恶寒头疼,翌日即表里俱壮热,咽喉闷疼。延医服药病未见

温疹怎么用?《中医词典》t~w 温疹

病名。《医学衷中参西录》卷四:“温疹之证,西人名为猩红热,有毒菌传染……”即烂喉(疒丹)痧。详见该条。

医学百科 温病兼痧疹

【病人基本资料】天津舒××,年四十五岁,于仲夏得温病兼痧疹。【病因】舒××原精医术,当温疹流行之时,屡次出门为人诊病,受其传染因得斯病。【证候】其前数日皆系自治,屡次服表疹清热之药,疹已遍身出齐而热仍

《疡医大全》 痧疹门(方语)

(四方之方语不同,其实皆疹也,调治之法俱同,避忌之说无异。)京师内外名曰温疹。河南名曰疮。山西、陕西名曰糠疮。山东名曰疹子。江南、浙江名痧疹。湖、广、江西名曰麻疹,又名艄子。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

医学百科 中医心身医学和刚柔辨证

中医心身医学起源于《周易》,在《内经》、道学、道教及内丹学中均有较详细记载,后来成为中医学之一部分,历代均有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疾病谱的改变,中医心身医学正式建立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

医学百科 重温医学史 沉思中医学

中医学的积累、传承和发展与西方医学的覆蓋、更新、发展道路不同。从古希腊、古罗马医学的消失,我们是否能从中得到一点警示:中国医学还得按自身的发展规律走自己的路。我们这一代人只能为中医学大厦添砖加瓦,不能

医学百科 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原理(上)

中医学是整体医学而不是局部医学,是动态医学而不是静态医学,是功能态医学而不是形态(解剖)医学,因而有着自身独特的诊治及预防疾病的原理。  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诊断就是诊察了解、分析判断的过程。医学诊

医学百科 中医学的阴阳概念

中医学阴阳虽然有哲学内容,但它并非仅仅是抽像的哲学概念,也不能等同对立统一。所谓「对立统一」,指的是已发展到「同一」关系的对立。而「对立」,则是尚未发展到「同一」关系的对立。对立是本质的差异,在对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