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分清体质 滋阴补阳
Posted 食物
篇首语: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分清体质 滋阴补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分清体质 滋阴补阳
一直以来,人们往往认为「男性需要补阳、女性需要滋阴」,似乎只有男性才阳虚,女性才阴虚。其实,这种观点有很大的偏颇之处。一个人到底是需要「滋阴」还是「补阳」,需先辨认自己的体质究竟是「阴虚」还是「阳虚」,然后再遵循相应的方法进行科学调养。
阴虚体质:「滋阴」之道
阴虚是指精血或津液亏损的病理现象,多见于劳损久病或热病之后导致阴液内耗的患者。阴虚的典型症状有面色偏红、口干舌燥、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小便次多量少、夜间盗汗、手足心发热、双目干涩、耳鸣等。
调理原则
中医认为,阴虚应补其不足,阴虚者倘若胡乱进食补阳的食物会令阳火过旺,使身体机能处于一种过度兴奋的状态,消耗体内津液,加重口干喉痛、手足心热及心烦失眠等症状。阴虚者平时宜吃具有甘凉滋润、生津养阴作用的食物,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煎、炸、炒、爆及性热上火的食物。
饮食调养
百合、藕、莲子肉、枸杞子、番茄、绿豆、木耳、香菇、梨、绿茶、橙子、香蕉、蜂蜜、菊花、芹菜、甲鱼、鸭、牛乳、贝类、银鱼等食物宜常吃;蒜、生姜、八角、茴香、辣椒、韭菜、动物内脏、狗肉、羊肉、酒、咖啡、红茶等食物忌吃。
自然调养
吃过晚饭,到户外散散步,如海边、山林、河畔、湖边等地方。
阳虚体质:「补阳」之道
阳虚是指阳气虚衰的病理现象。如果小儿尿床、青年人和中年人夜尿频繁,就很可能是阳虚。阳虚者还会经常腹泻,尤其是清晨起床时最为明显。阳虚者怕冷,尤其是背部和腹部特别怕冷,一到冬天就手冷过肘、足冷过膝。女性阳虚者可见白带偏多、清稀透明,每当受寒或疲劳时白带就增多。
调理原则
阳虚者必须加强精神调养,善于调节自己的情感,驱散忧思,谨防惊恐和大悲等不良情绪的影响;重视环境改善,提高身体抵抗力,冬季要避寒就温,春夏要培补阳气,多晒太阳;年老以及体弱之人不可露宿室外,不要让电风扇迎面直吹,也不要在树荫下停留过久;阳虚者宜吃具有温阳散寒作用的食物,忌吃性寒生冷食物。
饮食调养
糯米、黑米、枣、薏米、甘薯、山药、芡实、龙眼肉、胡桃、胡椒、韭菜、蒜、生姜、辣椒、桂皮、荔枝、菠萝、桃、杏、牛羊肉、牛乳、鸡、海虾等食物宜常吃;绿豆、百合、苦瓜、甲鱼、梨、藕、香蕉、柿子、栗、蟹等食物忌吃。
自然调养
日出时,面向太阳做深呼吸;正午时,可睡觉养阳或静坐15~30分钟。
相关参考
今之治偏枯者多主气虚之说,而习用《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然此方用之有效有不效,更间有服之即偾事者,其故何也?盖人之肢体运动原脑髓神经为之中枢,而脑髓神经所以能司运动者,实赖脑中血管为之濡润,胸中大气为
「脑血管疾病」在中医上属「中风病」范畴,其本病发生的病因主要以内因为主,内虚为本,加以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以致肝风、肝火内动,或痰湿、瘀血内阻而发病。对于症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属于
组成:生石膏20克,竹叶15克,知母15克,秦艽15,黄芩6克,清半夏9克,生地15克,麦冬15克,玄参15克,当归20克,丹参20克,鸡血籐20克,陈皮9克,甘草6克。功能:滋阴润燥通络。主治:用于
鳖甲又称鳖壳、团鱼甲,为中华鳖的背甲,主要含有动物胶、角蛋白、碘质、维生素C等成分。鳖甲性平,味咸,入肝脾经,具有滋阴清热、平肝熄风、软坚散结的功效,主治骨蒸劳热、阴虚风动、疟疾日久、癥瘕痞块、妇女经
丁某,男,20岁,2011年5月5日初诊。遗精,多梦,病已半年,兼疲乏,胸闷,胸痛,多痰,苔薄黄,脉细数。辨证:阴虚火旺,痰热扰胸。治法:滋阴清火,化痰宽胸。主方:秘精汤合封髓丹、小陷胸汤。芡实15克
李某,男,55岁,2008年11月6日初诊。前列腺炎史2年,近日小便频数、灼痛、色黄,尿痛,伴阴部胀,舌淡紫,苔薄黄腻,脉细数。辨证:阴虚夹瘀。治法:滋阴清热,化瘀通淋。处方:知柏济生汤合金铃子散加减
组成:生地15克,山萸肉10克,旱莲草12克,粉丹皮9克,泽泻10克,茯苓12克,猪苓15克,怀牛膝12克,桑寄生15克,白茅根30克,生益母草30克,黄芪30克,小叶石韦12克。功能:滋阴益肾,利湿
王某某,男,41岁,2009年3月12日初诊:双侧腰腿部胀痛,伴尿黄,口乾,舌苔薄黄,脉细数。辨证:阴虚火旺,兼有气滞。治法:滋阴降火,理气止痛。主方:知柏济生汤合二妙散、金铃子散。熟地15克,淮山药
咳血,又称咯血。指咳嗽时,血自肺中经气管咯出,或纯血鲜红,或痰血相混,均称为咳血。主要由于外邪犯肺,或阴虚火旺,而致肺络受损,血溢气道,咳嗽而出。辨治方药中医辨治咳血一证,一般分为风寒犯肺、风热犯肺、
糖尿病是一个慢性疾病过程,它的并发症多,尤其对心、脑、肾、血管系统威胁极大。在我国,2型糖尿病占很大比例。多在素体阴虚的基础上,复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而致病。历代医家多主张以补肾为主。《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