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谈中医术语的英译问题
Posted 中
篇首语: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谈中医术语的英译问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谈中医术语的英译问题
术语,又称为技术名词、科学术语、科技术语或技术术语,是在特定专业领域中一般概念的词语指称,一个术语表示一个概念。中医术语是中医的精髓和基础。术语承载着中医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在中医的国际交流过程中,中医术语的翻译至关重要,正是由于中医术语的中国特色,在翻译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混乱的现象。目前对中医术语的翻译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翻译方法
由于中医术语的特殊性,如何翻译中医术语并且有效传达中医的内涵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翻译方法是当今中医研究的热点,不同学者在实践中提出了不同的翻译方法。当前中医术语翻译方法主要有:
1.音译法 音译法就是用汉语拼音来翻译。音译法是中医术语翻译中非常重要的翻译方法,这一方法主要应用于中医专业术语,这些术语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特色,含义抽像而又无法用英语做简短解释。如中医基本术语「阴」「阳」的音译形式「Yin」「Yang」已经收入《韦氏词典》,还有「少阴Shao yin」「少阳Shao yang」「气Qi」等。这一方法能够有效的反应中医特色,并且可以弥补英语中缺少对应词的缺陷。
2.直译法 直译法就是用意义相同,形式对等的词汇翻译的方法。当中医术语与英语的词库重合时,可以采取直译法。如中医命名的人体器官「心」「肝」「脾」「肺」「肾」采用直译法「Heart」「Liver」「Spleen」「Lung」「Kidney」。采用直译法可以有效忠于原文,同时保证源语和目的语的信息对称,减少交流困难。
3. 意译法 意译法可以最大程度的反映原文的含义,并且信息传递流畅,表达形式灵活。如《汉英中医辞典》对风水的翻译为:edema caused by wind pathogen等。
4.音意结合法 音意结合法就是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当中医术语采用某一翻译方法无法准确表达意思时,可采用这种方法。如「阴证」「痺症」「泻白散」翻译为「Yin syndrome」「Bi syndrome」「Xiebai Powder」。
5.造词法 利用拉丁语或希腊语的词根、词首、词尾造出新的词汇。如世界卫生组织( WHO) 将「穴位」译为「acupoint」;「电针」译作「electropuncture」。
翻译理论
中医术语的翻译虽然经历了几个世纪,然而对中医翻译理论的研究却起步很晚,《中医翻译导论》由李照国先生编著并于1993 年7月出版,该书是中国第一部中医翻译理论著作,填补了我国中医翻译界无系统理论的空白。《中医英语翻译技巧》在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原则上有所改进,提出自然性、简洁性、民族性、回译性和规定性等五原则。另外在中医翻译理论研究方面有重要贡献的是魏迺杰( Nigel Wiseman) ,他提出翻译应该以原文为导向。他受中医语言传统结构形式的启发,提出了通俗翻译的新思路。Wiseman 认为中医英文词汇择定的目标就是要在源于中医整体概念系统的译文中将中医的概念忠实地反映出来,系统、组织化地选用英文普通语言的对应语应是中医翻译的优先选择。
翻译理论的出现标志著中医术语的翻译走向系统化、标准化,并且为翻译工作者设立指导原则,可以促进中医以及术语翻译的国际推广。最近几年国内学者用语言学理论来指导术语翻译工作,如严复先生提出的「信、达、雅」以及奈达先生的等值翻译理论等。这些工作都为中医术语翻译带来新的思维,扩展了术语翻译研究的范围。
术语标准化
由于中医独特的文化特性,不同的学者在翻译中医术语时候出现不同的理解,因此同一术语出现了多种英译形式,其中不乏错误,这种局面对中医走向国际化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中医术语的英译标准化提上了日程。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中医术语标准化的研究体现在两个方面:
中医术语学专著的出版 谢竹藩先生的《汉英常用中医药词汇》于1980年在北京医学院内部发行,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医英语词典。其他还有帅学忠主编的于1983 年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汉英双解常用中医名词术语》,由广州中医学院编著的《汉英常用中医词汇》,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汉英医学大词典》等,以上专著的出版为中医术语的翻译标准化作出了贡献。
中医术语标准的制订 虽然不同的术语专著的出版为我们学习和研究中医术语翻译带来便利,然而这些著作对术语的标准翻译又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又产生了混乱,因此中医术语标准的制订提上了日程。2000 年后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开展关于《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的制订工作。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 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基础理论术语》也于2006年发布。2009 年4 月8 日,在广州召开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下简称世界中联) 一届四次理事会,审议了世界中医药名词术语的英译标准。2009 年7 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 简称世界中联翻译专业委员会) 在上海成立,旨在推进中医基本名词术语英文翻译的国际标准化进程,促进中医药国际交流、翻译和研究工作的发展,培养相关专业的翻译人才。这些举措都有助于中医术语翻译国际标准的推广,同样应当指出在部分术语的翻译上仍然具有争议。
中医术语翻译的研究是当今学术研究的热点,体现了中医的繁荣发展和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关注,在这一领域不同方向的研究丰富了中医术语研究的维度,使中医术语的研究更加多元化,这种多元化为中医走向国际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增进交流的同时,加深了国际社会对中医的认识。中医也必将为公众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参考
肾火为龙火,因肾为水脏,龙为水中之物,所谓龙潜渊中。龙火本宜潜,但也易妄动,此理火神派开山祖师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引后天八卦干坎做了很深的解释。补火能引火归源之理近于引力问题。人体上外部阳气对下内部
本草文献整理是中医药学研究的重要组成之一,要深入开展其相关工作,必须明确整理工作的目的,从而制定相应的方案。本文试就此问题展开讨论,讨论之前要明确界定本文中的若干基本概念。首先,「本草文献」,本文所指
著名哲学家任继愈先生曾说,中国哲学史一直以来就认为中医哲学是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是中国哲学的第一章。中医伴随着华夏民族不止五千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投入过如此大规模、长时间的临床实践,
「大气下陷」理论是民国时期著名中医张锡纯的特色理论之一,其对近代一百多年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现在笔者浅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大气即胸中之气「大气」知名,首见于《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篇云:「地为
良药苦口数黄连,绿花淡放正月间。糖尿九克刚起步,短期大量速降糖。调理脾胃施小量,辛开苦降厚胃肠。——仝小林因病制宜用黄连提及黄连,「苦」字便如影随形。俗语有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其「苦」由此
中医的传承,应该包括术、理、道三个层次。「道」是自然界万事万物之规律,也是人体生老病死之规律。「术」是病人对中医治疗最直观的体验。「理」是「道」在调整人体生理病理过程中的表现,名老中医的治法治则、学术
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所撰《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巨著,是集隋唐以前医学之大成之作,被誉为中医药学的百科全书。其中美容方药称为「面药」,收载于《千金要方卷六·七窍病面药第九》和《千金翼方卷五·妇
据有关文献记载,对于肿瘤的治疗,多数中医专家学者都认为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之法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然而,我们认为,肿瘤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阳不化气、阴盛阳衰、寒血凝滞、瘀血内结,因而提出治疗肿
阴阳和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哲学理论,概括了古人对自然界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为原始的朴素唯物观与归纳辨证法。阴阳学说认为,任何事物均可以用阴阳来划分,凡是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
由于附子的大辛大热之特质及其回阳救逆、斩关夺隘之殊功,决定了其在相关病情时作用的不可替代。该用时不用,其过即是延误病情。由于其有毒性,盲目大量使用,也会有中毒的危险。那么,怎样用才好?我仅就用量多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