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发病原因与正邪相交

Posted

篇首语: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发病原因与正邪相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发病原因与正邪相交

疾病的发生,关系到致病因素和机体本身抗病能力两个方面,《内经》把这两个方面概括为「邪」和「正」,认为疾病发生与否,取决于邪、正两方面的作用。
两虚相得 乃客其形
「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出自《灵枢·百病始生篇》。其所谓「两虚」,一指外来的虚邪,即贼风邪气;二指人体内在的正气虚,只有在虚邪与正气虚这「两虚」相逢的情况下,邪气才能伤害人体发生疾病。「虚邪」与正气虚乃是外感发病的两个必备条件,而这两者之间,又以正气虚为发病的关键。
如果人体正气充盛,则正能胜邪而不易发生疾病,即《素问·刺法论》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果人体正气虚弱,则邪气乘虚侵袭人体,正不能胜邪而容易受病。所以《素问·评热病论》特别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说,邪气侵犯人体,人体的正气一定虚。可见正气虚弱乃是疾病发生的决定因素,而外来邪气则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这就是《内经》一再强调的以内因为主的发病学思想,诸如「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素问·生气通天论》);「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素问·金匮真言论》);「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腠理却(闭),烟垢著(形容皮厚体肥),当是之时,虽遇贼风,其入浅不深」(《灵枢·岁露》)等。《难经》所说的五脏「旺者不受邪」;《金匮要略》所说的「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都贯穿了《内经》这一发病学思想。
此外,《素问·经脉别论》还指出「生病起于过用」,所谓过用,即过度耗用;凡饮食、劳逸、情志、房室等各种因素超过了常度,耗伤了人体,便可以产生疾病。这仍然是从邪正两方面的作用认识发病,仍然是以内在因素为主的发病观思想。
所以高士宗《医学真传》说:「人身本无病也,凡有所病,皆自取之,或耗其精,或劳其神,或夺其气,种种皆致病之由。」
故邪相袭 因加而发
凡邪气伤人,没有立即发病,而是潜伏体内再由某种诱因触发,这种故邪与新邪相加而发病的情况,《灵枢·贼风》称之为「与故邪相袭」,「因加而发」,此即后世所谓「伏气学说」的理论导源。
《灵枢·贼风》指出:「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痺。其有热则汗出,汗出则受风……必有因加而发焉。……亦有故邪留而未发,因而志有所恶,及有所慕,血气内乱,两气相搏,其所从来者微。」
这里提出了5个方面的伏邪:一是伤于湿气,久留不去;二是有所堕坠,恶血在内;三是情志不节,气机逆乱;四是饮食不适,脾胃损伤;五是寒温失调,卫气失固。并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诱发因素:一为外受寒、热、风邪而触发;二为情志波动如所恶、所慕,使血气内乱而触发。
这些内容,较之后世温病学家的伏气说,其范围要大得多。温病学家所论伏气温病,如春温、伏暑等,均只指外受的六淫邪气,并未涉及情志等诸多因素。其实,临床所见故邪因加而发的情况颇多,远远不止于伏暑和春温。
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云「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病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即是其例。
勇怯厚薄 因形而病
《内经》认为,人体形态的缓急、气血的盛衰、性格的刚柔、体质的强弱都与发病相关。《灵枢·论勇》说:「有人于此,并行并立,其年之长少等也,衣之厚薄均也,卒然遇烈风暴雨,或病或不病,或皆病,或皆不病,其故何也?」答曰:「黄色薄皮弱肉者,不胜春之虚风;白色薄皮弱肉者,不胜夏之虚风;青色薄皮弱肉者,不胜秋之虚风;赤色薄皮弱肉,不胜冬之虚风也……黑色而皮厚肉坚,固不伤于四时之风。」这就是说,凡薄皮弱肉者,不胜四时之虚风,容易感邪受病;凡皮厚肉坚者,不伤于四时之虚风,不易感邪受病。
《灵枢·五变》还以树木为比喻,说明体质因素在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它说:「木之阴阳,尚有坚脆,坚者不入,脆者皮弛,至其交节,而缺斤斧焉。夫一木之中,坚脆不同,坚者则刚,脆者易伤……况于人乎?」以人应木,「人之有常病也,亦因其骨节、皮肤、腠理之不坚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为病也」。
一是由于体质强弱不同,故虽同时感受邪气,也会出现「或复还,或留止」,即有的不病,有的发病。
二是由于人体各部都有厚薄差异,邪气乘虚而入,其薄弱部位即为「邪之所舍」,故感受同一邪气,亦可出现「或病此,或病彼」,即所谓「一时遇风,同时得病,其病各异」。
三是由于人体质的差异,往往对某种疾病亦有易感性。《灵枢·五变》指出:「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热」,「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痺」,正所谓「因形而生病」也。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整合伤寒温病 规范辨证理论(下)

辨病因病机包括致病因素与病理机制。1、致病因素包括风、寒、暑、湿、燥、火,情志不遂,饮食失宜,劳逸过度,痰饮、瘀血、结石,跌、打、扭、挫等。2、病理机制包括卫外功能失职,正邪相争,开合失司,官窍与肢体

医学百科 经方阳明病七辨

一辨:阳明病实质经方六经来自八纲。人体患病后,基于正邪相争所产生的症状反应,在病位上不外表、里与半表半里,病性上总赅阴、阳两类,三而二之为六,即病证的六种基本模型:表阳证的太阳病,里阳证的阳明病,半表

医学百科 黄连阿胶汤治失眠体会

不寐是临床常见病症,或短或长,甚者常年难寐,病因有许多,总与阴阳不相交有关,正如《类证治裁·不寐》称:「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黄连阿胶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病

医学百科 心肾相交与黄连阿胶汤

在讲黄连阿胶汤之前,首先需要明白心肾相交的中医理论内涵。心肾相交理论在人体脏腑间的生克关系的协调上,以及阴阳升降消长的动态变化中,形成了一些功能性的「轴心」、「枢纽」,如脾气的升与胃气的降紧密配合,构

医学百科 问诊的具体内容

通过问诊了解既径病史与家族病史、起病原因、发病经过及治疗过程,主要痛苦所在,自觉症状,饮食喜恶等情况,结合望、切、闻三诊,综合分析,作出判断。《素问·三部九候论》:「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

医学百科 从柴胡用法谈柴胡汤变证

《伤寒论》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

医学百科 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方面探讨HPA轴与中医心肾的关系

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方面探讨HPA轴与中医「心肾」的关系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医学百科 八纲证候关系之证候转化

(一)表里出入: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正邪相争表证不解,可以内传而变成里证,称为表证入里;某些里证,其病邪可以从里透达向外,称为里邪出表。掌握病势的表里出入变化,对于预测疾病的发展与转归,及时改变治法

医学百科 梅丸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杜某,男,30岁,2010年8月13号初诊。3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散在口腔溃疡,缠绵难愈,夏秋季节最易复发,重则影响进食与睡眠,发病期间常服用三黄片、黄连上清片,以及中药汤剂等治疗,效果欠佳。诊见:两侧

医学百科 从痿证治疗谈辨证论治

疾病的发生是由于致病邪气侵袭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碍的生命过程。疾病发生一般都有一定的发病原因和病理演变规律,有较固定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疾病」这一概念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