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气功与传统文化(下)

Posted

篇首语: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气功与传统文化(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气功与传统文化(下)

中庸致和:「和」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被借鉴到气功领域后,就成为其追求的目标之一。气功中的和主要体现在它的操作与实际应用中,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动静结合和形神。形与神是人体生命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形与神的协调统一,是人体健康的先决条件,只有「形与神俱」,方可「度百岁」。气功的最大特点就是对人体身心的全面调节,故专家将气功定义为身心锻炼的方法。但形与神的保养要求并不相同,养形宜动,养神宜静,「人之精神极欲静,气血极欲动」。一般认为,气功中的静功侧重于养神,即对人体心理的调节;动功则重在养形,即对人体生理的调节。代表性的静功,如颜回的坐忘、陶弘景总结的六字诀;动功如八段锦、易筋经等。尽管如此,但无论是静功还是动功,锻炼时必须坚持动静结合,即「动中求静,静中有为,动静有作」,因为「能动能静,所以长寿」。而真正的动静结合类功法则是综合了养形与养神长处的一大类功法,其特受研究者与锻炼者的欢迎,流行至今。现代功法中的三圆式站桩功、五行掌等即为这方面的代表。
二是辨证施功和阴阳。主要体现在选功与练功两个方面。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应用在气功疗法上就是辩证选功,一般先辨虚实,「虚病宜存想收敛,固秘心志,内收之功以补之;实病宜导引按跷,吸努掐摄,散发之功以解之」;然后分辨寒热,对其中虚寒与虚热证,分别采用服日光(日气)法或服月芒(月精)法。这是一类以调心炼意为主、结合调吸吐纳的静功。锻炼时,意想体内有日(月)的光(芒)。其中意想日光并将它随吸气而「服入」体内的称为服日光(日气)法,常在上午、中午锻炼,功能补益阳气;意想月芒并将它「服入」的称为服月芒(月精)法,常在农历初一至十五的晚上练,有滋养阴液的作用。对有阴阳失调的患者,可辨证选用,以平衡阴阳。气功疗法与药物疗法不同,在临床不可能、也不可以频繁地改变所练的功法。这就需要依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特别重要,对同一种功法采取不同的练法。如在呼吸方面「热病宜吐故纳新,口吐鼻纳以凉之;冷病宜存气闭息,用意生火以温之」。又因为「凡入气为阴,出气为阳」「故微者不能呼,阴微者不能吸」,但健康之人可以平衡用之,「能出入阴阳,合其真也」。在意念方面,可用意想之寒热来平衡人体之阴阳,如「用阴气冷如冰铁,用阳气如火烧身……阳时用阳气,存想在阴冷病灶部位,阴时用阴气,存想火热病灶部位」。由此形成的想冰天雪地以滋阴泻火、想周身发火以温阳散寒的方法,至尽仍在气功中被应用。在形体动作方面,「有火者,开目;无火者,闭目……欲气上行以治耳目口鼻之病,则屈身为之;欲气下行以通二便、健足胫,则偃身为之;欲引头病者,仰头;欲引腰足病者,视脚」。在动静结合方面,阴不足者,宜静多动少;阳不足者,宜动多静少。凡此等等。
三是调畅气机和内气。传统气功认为,三调结合,「动静适宜,气血和畅,百病不生,得尽天年」。调身炼形,以「导引……宣畅气血……」如五禽戏、八段锦等功法,「通过「引体令柔」的形体运动,达到「导气令和」的气血宣畅,是一种以「外动」带动「内动」、以「动」促进「和」的作用过程。调息炼气,既可补内气,如内养功等纳气派功法,通过强调吸气,将「天地之气归我」,以增强人体机能;又可「引气攻病」,具体操作是,「每体不安处,则微闭气,以意引气到疾所而攻之」;还可泄病气,如六字气诀等吐气派功法,以强调呼气为主,操作时通过长呼短吸、呼-停-呼-吸等形式,将「我之气还天地」,起到祛邪泻实的作用,最终维持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之和。调心炼意,以「心」主导,保证气的出入有度、升降有常、运行有序。正如《鸡鸣普济方》所曰:「意者气之始,意有所到则气到。」
四是相反相成和脏腑。这种和在八段锦、六字诀中体现的非常明显。
八段锦中的第二节、三、五节等是气功疗法中和的典范。第二节「左右开弓似射雕」,主要作用于肝肺两脏,古旧称为「左肝右肺似射雕」。东方生肝位于左,西方生肺位于右,肝肺之间的相克关系,以及它们在气机升降调节方面的作用,决定了它们对五脏调和,乃至人体和谐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锻炼时在意念与呼吸的配合下,通过「拉弓射雕」样操作,促进肝肺之间维持正常的相克关系,并由此对气的升降起到调节作用。第三节「调理脾胃须单举」。锻炼时,一手上举、一手下按至极。如此通过在意念指导下的举按和与此相配合的呼吸,维持气机升降,调整脾胃功能。第五节「摇头摆尾去心火。」锻炼时,以腰为轴心使上体旋转。其意义是,通过转腰间接地按摩两肾,以滋养肾水,并上济至心以祛心火,达到交通心肾、平衡水火的作用。这是气功调和脏腑关系的一个缩影。
六字诀在临床应用时,常按辨证论治的原则,同时选择两个字来调整所对应脏腑之间的关系。就是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所说的:「仙经以息为六字之气,应于三阴三阳,脏腑之六气。实则行其本化之字泻之;衰则行其胜己之字泻之,是为杀其鬼贼。」即对于属实的病证,宜「行其本化之字」(肝嘘、心呵、脾呼、肺呬、肾吹、三焦嘻)以泻之,从而维持五脏之间正常的生克关系;对于属虚的病证,宜「行其胜己之字」,即五行中克它那一脏之气,如肝之虚证选用呬字,因为呬为肺字,肺金克木,以防止某一脏太过而导致的生克关系紊乱。《脉望》还将「实则泻其子」的治疗原则引入其中,认为:「肝有余则用嘘,若嘘也不能引肝气,则引其子,用呵字泻心之气,心气既行,肝气自传。」由此,肝气得泻,五脏自和。
此外,作为气功锻炼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律——练功要领中,也深深地打上了「中庸致和」的烙印。如要领之一的「准确活泼」强调的是姿势、动作的准确性与活泼性之间的和谐平衡,反对因过度追求准确性而使动作僵硬、死板;「循序渐进」强调的是学功练功的进度(「速度」)与对功法内涵的掌握程度(「质量」)之间的和谐平衡,反对只求速度、忽视质量的做法。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气功功法详细介绍

无论何家气功,其内容与操作要点都是「三调」的配合应用,直至融一。三调的具体方法有多种多样,且来源不一。《内经》之前,各家已有许多形体运动、呼吸锻炼、心理调整的方法,但缺少归类与理论阐述。《素问·上古天

医学百科 气功在多种争议中发展

气功是否等同于外气的争论是气功史上最为激烈的争论,尤其是误将外气等同气功时,对气功学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那种「呼风唤雨」、「点石成金」、「穿越时空」、「预测吉凶」的能耐与气功无关。气功只能为长寿加码、

医学百科 从六讲看新版《中医气功学》新意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气功学》(以下简称「『十二五』《气功学》」)出版了,翻阅样书,备感欣慰,笔者年初受邀担任主审时,与主编刘天君商定的「六讲」纲要,经过编、审双方及责任编辑的共同

医学百科 发展中医先淡化玄学

玄学一直伴随着中医而存在,从最初的医巫不分到后来的道家炼丹长寿和气功大发展,以及在现代语言环境下的阴阳五行理论和经络学说,都被打上了玄学的印痕。也正因为此,中医属性一直置身于科学与伪科学的辩论中,究竟

医学百科 气功学科亟待发展

气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不容回避的,这些问题涵盖了学科建设、管理措施、人才培养、科研水平等诸多方面。其结果导致了气功核心竞争力的弱化,气功学科亟待发展。  学科建设滞后在经历了两次发展高潮

医学百科 练气功不当可能出现偏差

古人对气功的作用留下了许多非常精辟的论述,其中葛洪之说最为「到位」,他在《抱朴子》中将气功的作用归纳为「调不和之气,疗未患之疾」。其他各家关于养气、行气和调气等的论述,实际也包含了对气功作用的概括。要

医学百科 针灸也可帮助通周天

真气运行通周天,是李少波先生的一套养生功法,应属气功范畴。气功是中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对养生疗病有一定的作用,但应客观对待。笔者对真气运行和通周天有一些粗浅认识和体会,现谈谈个人看法。  任脉与督脉

医学百科 调身 调息 调心 气功中的三调

  气功,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养生治病之术,流传几千年,确实是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的《道德经》就已记载气功养生,主张调心入静。他指出,眼不看物,耳不听声,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某个部位,排除一切杂

医学百科 《伤寒论》的理论核心与实用价值(下)

开奠临床医学基础  对临床各科的论导《伤寒论》的六经辨证、脏腑经络辨证及理法方药的规律,既适用于外感热病,也适用于内、外、妇、儿及男科等疾病。就其内容而论,包括了心肺,肝胆,脾胃,肾与膀胱,大、小肠、

医学百科 中医药文化与道家哲学思想渊源(下)

  三纲既分始有天地  道经中关于「三」、「九」的思想,在《黄帝内经》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运用天人相应的理论阐释人的生理功能。《素问·三部九候论》明确提出了「三」与「九」的问题,作为「三部九候」脉诊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