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治内膜异位以化瘀为本
Posted 内膜
篇首语:我永远要记得我所想要的。而不是我所恐惧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治内膜异位以化瘀为本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治内膜异位以化瘀为本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妇人下腹疼痛,甚则痛连腹胁,经期加重为主要症状。该病是由于异位内膜在女性激素的周期作用下,增生—分泌—脱落出血所致,异位内膜出血而血无出路,积聚在某一部位,刺激局部组织所形成。异位内膜所出之血,即中医所谓的「离经之血」。其积聚成瘀,成为致病因素,故中医认为「瘀」是产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键,故活血化瘀是治疗的基本原则。中医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活血化瘀为基本原则,常辨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气滞血瘀型:中医认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血阻滞致使冲、任、督、带之气血不能通畅,不通则痛。本证常见脘腹痞胀且痛,痛连胁肋乳房的下腹痛为主,多痛甚于胀,常伴有面色黧黑或舌有瘀斑,脉弦或涩。
血府逐瘀汤是治疗气滞血瘀的主方,方内柴胡、枳壳、白芍、甘草组成的四逆散,以疏肝理气行气止痛,另当归、川芎、赤芍、熟地、桃仁、红花组成的桃红四物汤以活血化瘀,有行瘀之功。加桔梗载药上行,牛膝活血破瘀共起理气活血止痛作用。临症腹痛剧烈常合失笑散,瘀血成块加三棱、莪术,瘀热便秘适加大黄、芒硝,瘀久入络则加全蝎、蟅虫等品。
二、寒凝瘀阻型:阴寒之邪客于胞宫、胞脉,搏结于内与血结,阻滞脉络,冲任之气不利,不通则痛。患者症见少腹冷痛,遇热则减,治以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止痛,常用少腹逐瘀汤加减。
方用当归、川芎、干姜、肉桂温经散寒,失笑散元胡祛瘀止痛,小茴香温经理气,没药定痛。腹痛剧烈可适加乌头、形寒肢冷加附子,伴恶心呕吐加吴茱萸。若症见冲任虚寒,瘀血阻滞,可以《金匮》温经汤养血活血止痛。
三、气虚瘀阻型:素体虚弱,气血不足,气虚则血行无力,血行不畅,瘀血停滞使新血不生,气血更弱。此类患者多病程长,腹痛多喜按,常伴有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少腹坠胀,舌质淡胖,边有齿印,或青紫胖大,六脉细软无力。
治疗当以益气行气,活血化瘀,攻补兼施,常选用黄芪建中汤、当归建中汤、附子理中汤之类,加入活血化瘀之品,也可用补中益气汤加活血祛瘀之品。
四、热郁瘀阻型:瘀血积久,郁而化热,邪热阻塞脉道,热与瘀互为因果,故此类病人多腹痛剧烈而伴有经期发热,口渴,便秘,烦躁。临床可选用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和解泄热,祛瘀消积。若腹痛而兼肠胃实热便秘为主者,可用桃仁承气汤,破血祛瘀、软坚消积。
相关参考
内服方桂枝10克,茯苓,夏枯草20克,赤芍、桃仁、红花各10克,枳壳、五灵脂、土鳖虫各12克,薏苡仁30克,延胡索、香附各15克,甘草6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于月经干净后3天开始,连服15剂。外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的多发病种之一,目前亦是一种难治之症。其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和工作、学习。中医本无此病名,根据本病临床症状,辨证属中医的“血瘀”、“症瘕”、“痛经”范围。本病
出处:《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年第11卷第9期524页摘要:用化瘀通腑的内异Ⅰ号丸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76例,总有效率为80.26%。治疗前后分别作实验室检验,结果血液流变学包括全血比粘度(低切比
中药处方(一) 【方名】子宫内膜异位症方剂一。【组成】柴胡10克花粉15克当归9克炮山甲15克桃仁(打)15克川红花6克大黄(酒洗,后下)9克甘草3克台乌15克琥珀末(冲)1.5克黄糖(自加
一般情况下,女性月经期间,对所患有的一些妇科病症,如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宫颈糜烂、不孕症等,能否采用以艾灸为主导的外治法,在临床上有争议。一般认为,经期血量大,若此时艾灸,更会加速促进活血化瘀
糖尿病瘀血证是近年糖尿病研究中发现的一个新课题,陈宝贵教授临床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及其血管神经并发症取得了显著效果。中医认为,消渴之初,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内热,煎灼津液阴血,血液黏滞,血脉瘀塞
异位性皮炎又称遗传过敏性皮炎,发病与遗传和变态反应有关。常见的过敏原有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以及昆虫叮咬也可诱发;精神因素、气候变化、寒冷刺激及出汗等易使本病加重。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先天不足,禀性不耐,
王某,女,41岁。2009年9月13日初诊。腹痛泄泻1年余,大便日3~5次,便稀,有时带有黏连之物,伴腹痛,每逢情绪波动则腹痛腹泻加重,胸闷腹胀,嗳气少食。腹部触之,脐上有索条状块物,时有低热。舌质红
1.炒当归10g赤芍、白芍(各)10g生蒲黄30~60g花蕊石15~20g血竭3g炒牛膝10g丹参6g三七粉2g制香附10g震灵丹12g2.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3.子宫内异症,经行腹痛,经量过多者,连
刘某某,男,14岁,头痛1年,2015年5月19日初诊。头痛1年,久用中药、西药无效,自述睡眠欠佳,舌暗紫,有瘀斑,脉涩。处方:血府逐瘀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当归10克,生地30克,赤芍10克,桃仁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