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仲景用芍药的临床体会(上)
Posted 体
篇首语:百艺通,不如一艺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仲景用芍药的临床体会(上)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仲景用芍药的临床体会(上)
关于品名张仲景时代,芍药无赤白之分。真正把芍药以赤白之分是南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陶氏从花色分,赤者为赤芍,白者称白芍。宋代苏颂《本草图经》中将芍药分为金芍药、木芍药。前者花白,即后世之白芍,后者花红,即是赤芍。新中国成立后后编的《中药材手册》说,白芍是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白芍都是栽培的,野生的多为赤芍。《中国药材学》云白芍出杭州为杭白芍,出在亳州叫亳芍,赤芍又名川赤芍,出在四川。
从功效讲,《本草求真》认为赤芍与白芍主治相同,但是有不同之处,白芍有敛阴益营、养阴补血之功;赤芍有散邪行血、活血化瘀的作用。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说:「芍药,白补而赤泄」,白芍补血养血柔肝,赤芍凉血活血。成氏之说对后世影响很大。李时珍也受其影响,「白芍能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芍散邪,能行血中之滞」。后世一般认为,白芍能够养血平肝,长于敛阴,酸甘化阴,有收敛作用;赤芍凉血活血,长于散瘀。因此,学习仲景方药时当结合临床实际情况选择白芍或赤芍。但近代也有学者认为从药材的来源来讲,两者差别不大。
芍药的功效
解肌和营
《实用药性字典》云白芍「酸敛津液而益营血,收敛阴气而去邪热」。代表方是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等。白芍和桂枝相配伍,有两层意思:一是调和营卫,一是兼制桂枝,怕伤营血。笔者在临床治疗杂病严重汗证(盗汗自汗或者夏天不汗出者),屡治不效属营卫不和者,常以白芍和桂枝相伍,佐以姜枣,再重加黄芪30~60克,效果很好。汗多由于卫气虚弱、营卫不和,重用黄芪补气固表,桂芍调和营卫,再酌加锻龙牡、五味子等收敛之品获效;无汗由于卫阳不足,无以鼓舞阴液,重用黄芪鼓舞卫气、激发腠理,桂芍和其肌腠,即有汗出。一法两效,关键在于针对病机,无论有汗、无汗,即可取效。
缓急止痛
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原治疗「脚挛急」,太阳病发汗后,伤及阴分,阴液不能濡养筋脉导致的脚挛急,芍药甘草汤主之。除此以外,用于止痛的方很多,如桂枝加芍药汤适用于太阳中风证伴腹痛,治疗「腹满时痛」加芍药,小建中汤即是桂枝汤加重白芍的用量,再加饴糖,治疗「腹中急痛」。桂枝加大黄汤,桂枝汤治疗太阳中风表证,阳明腑实「大实痛者」加大黄,荡涤肠胃;止痛,用芍药。《神农本草经》说芍药「主邪气腹痛」。《本草汇言》也说:「芍药同甘草止气虚腹痛,同芎、归止血虚腹痛,同楂、朴止积滞腹痛,同砂仁止胎孕腹痛,同芩、连止热痢腹痛,同姜、附、肉桂止阴寒腹痛。」把芍药的止痛作用概括得淋漓尽致。芍药根据配伍不同,可以治疗各种不同性质的疼痛。
实验研究,芍药含有芍药甙有解痉作用,主要通过对平滑肌的直接作用而达到的,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镇静、镇痛及抗惊厥作用。所以笔者在临床对于一些失眠,烦躁,焦虑,也重用白芍,因为它有镇静、抗惊厥作用。芍药或芍药甙有抗炎、抗溃疡作用,对大鼠应激性溃疡有预防作用,如溃疡病引起的疼痛,小建中汤重用芍药,它本身可以解除平滑肌痉挛。芍药提取液使胃酸轻度上升,萎缩性胃炎到三期,胃酸不足可以重用芍药,甘酸化阴。因为胃酸不足也可以引起腹胀、消化不良等,可以加芍药、乌梅、山楂,可以增加它的酸度,对于胃酸不足引起的萎缩性胃炎腹胀满甚合适。相反,如果是胆汁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酸度比较高的芍药应该少用。如果要用,取其止痛之功,但要防止其增加胃酸的副作用。
疏肝和脾
代表方四逆散。治疗阳郁不达的「少阴病,四逆」,四逆,四肢厥逆。四肢厥逆有各种情况,《内经》中有寒厥、热厥,「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是指肾阴、肾阳不足。肾阳不足,四肢厥冷为寒厥;肾阴不足,四肢厥热为热厥。张仲景的寒厥、热厥不同,「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上焦与中焦不通,用大承气汤,攻其中焦,交通上下。高热中「热盛厥亦深」,高热患者同时有阳明腑实证,表现为休克、四肢厥逆,用大承气汤阳明腑实一泻,阴阳气上下交通,休克、四肢厥冷就好转。四逆散之厥由于气机不畅所致四肢厥冷,用疏理气机之品。四逆散的加减法中 「腹中痛去葱加芍药二两」,取其疏肝理脾作用。仲景后《局方》之逍遥散,张介宾之化肝煎、柴胡疏肝汤都是在四逆散基础化裁而成,均取其疏肝和脾之功。《本草正义》云「补血益肝脾真阴,而收摄脾气之散乱,肝气之姿横则白芍也」。因此白芍有平肝、养血、补肝、健脾的作用。
实验研究证明白芍提取物对于半乳糖胺和黄曲霉素B1所致的大鼠肝损伤与ALT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赤芍也有保肝的作用。实验动物中造成的肝损伤,白芍有保肝作用,中医所讲柔肝,实际即保肝的作用。因为肝为刚脏,用养阴柔肝的药物符合肝的特性。
通利血痺
《神农本草经》载:「芍药除血痺,破坚积。」有通痺、活血之功,这可能是指赤芍。鳖甲煎丸《金匮》治疗疟母,大黄蛰虫丸治疗肝硬化,桂枝芍药汤治疗历节,取芍药活血通络化瘀的作用。《名医别录》陶弘景说芍药主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恶血」即指瘀血。贼血就是不活动的血,或者离经之血,就是瘀血。
实验研究证明,芍药或者芍药甙有扩张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的作用,赤芍有抗血栓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压,增加心输出量。这在心血管病中,临床用的是比较多,它本身就是抗血栓和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
清热止痢
《伤寒论》用黄芩汤治疗太阳少阳合病之「呕吐而下利」。太阳表证和少阳半表半里证,出现痢疾。黄芩汤是治疗痢疾之祖方。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说:「苦以坚之,酸以收之,黄芩芍药之苦酸,以收敛肠胃之气。」芍药还有解痉止痛的作用,黄芩可以清肠中湿热,它是治疗痢疾的主方。后世《活法机要》之黄芩芍药汤,张洁古之芍药汤均出自本方加减及延伸。现代临床对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的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等,有清肠、解痉、止痛作用。
通便泄邪
芍药本身没有止泻的作用,有收敛肠胃之功。芍药通便泄邪的代表方是麻仁丸,治疗脾约证。《伤寒论·太阴篇》说: 「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汤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太阴病一般表现为脾阳虚弱,腹痛腹泻,其人续自便利,如果要用大黄芍药汤,应该把药量减轻,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所以胃气弱者不宜用大黄和芍药,那么反过来就证明,芍药有通便的作用。芍药属阴寒之药,大便通利之人用之可能增加大便次数。脉弱、便利为太阴病,若伴腹痛或「大实痛」者芍药与大黄并用,说明两者都有泄邪通便的作用,凡脾阳虚弱者慎用。小建中汤中用芍药主要是止痛,但小建中汤是桂枝汤的底子,加饴糖,主要对中焦虚寒引起的腹痛,临床上溃疡病属脾胃虚寒的,用芍药止痛,但若大便溏薄者,芍药的剂量不宜太多。有报道称芍药甘草汤治疗60例习惯性便秘,效果很好,一般生白芍用24~40克,生甘草用10~15克。笔者的临床体验,单味芍药,通便效果不好,加枳实一块儿用,或伍以生白术,剂量比较大,对于习惯性便秘和老年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
安胎止漏
如胶艾汤,即是四物汤加阿胶、艾叶。「妇人漏下,或半产漏下」,四物汤里有芍药,那么当归芍药散治疗「妇人怀妊,腹中绞痛」,就是怀孕后,胎动不安,导致腹痛漏下的。可以用当归芍药散,芍药可以止痛,同时可以收敛止漏下作用。
现代研究芍药能安胎止漏,可能是由于芍药对横纹肌或平滑肌的痉挛有明显的解痉作用有关。胎动不安,子宫痉挛,芍药能放松子宫平滑肌,有助于安胎。《实用药性辞典》:芍药治疗「女人一切病,胎前产后诸疾」,芍药是妇科要药。
相关参考
关于品名《神农本草经》记载「术」,列为上品,无苍术、白术之分。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术有赤、白两种,赤即苍术,白即白术。张仲景生年早于陶氏,故仲景方中之术,当不分赤白,书中白术之「白」显系后人所加。临
白术的配伍运用白术加麻黄:解表除湿,代表方麻黄加术汤。《金匮》「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太阳表湿证,胃寒,腰背酸痛,无汗,再加骨节酸痛严重,舌苔腻要加白术,说明它不仅是寒,还有湿。麻黄
「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语出李中梓《医学正宗》。李中梓说:「至虚有盛候,反泻含冤;大实有羸状,误补益疾。辨之不可不精,治之不可不审。」笔者在临床,遇到一些类似病人,体会到分清虚实真假的重要意义。大
粉刺,相当于西医的痤疮,俗称「青春痘」、「酒刺」、「暗疮」等。本病以皮肤散在性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伴皮脂溢出为临床特征,好发于颜面、胸、背部等,各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发病。笔者临床治疗此病,颇有心
自《伤寒论》问世以后,即备受医界的重视,因其具有高度临床实用价值,被后世医界尊为经典,尊张仲景为医圣。近两千年以来,历代研究《伤寒论》的著作多达800多种,现存的也有600多种,可谓壮观。但是人们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大凡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因七情失和,情志不畅所致者居多。病机多为肝气郁结,肝胃不和。病情反复发作,日久可导致脾胃虚弱,脾虚不能化湿,湿邪凝聚成痰,导致痰气交阻于咽喉或食管
导赤散出于《小儿药证真诀》,方由生地、木通、竹叶、甘草组成,适用于心经热盛、口渴面赤、心胸烦热、口舌生疮等症状,在临床中取其新用治疗荨麻疹,获得较好疗效。曾治患者孔某,女,17岁。躯干、臀部、四肢起蚕
不寐是临床常见病症,或短或长,甚者常年难寐,病因有许多,总与阴阳不相交有关,正如《类证治裁·不寐》称:「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黄连阿胶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病
近代临床大家张锡纯明确提出:「用药以胜病为主,不拘份量之多少」;「用药之道,贵因时、因地、因人活泼斟酌,以胜病为主,不必拘于成见也」。笔者临证应用三种递增方药剂量之法,以「药以胜病」思路治疗银屑病取得
细辛辛香透窜、解表通窍温脉之力皆强。其用途较多,然有「用不过钱」或「用不过五分」之说。因此用之者,多持审慎态度。丸散剂可遵此说,汤剂则不尽然。现就张仲景对于细辛的运用予以讨论,以期有利于临床之正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