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治臁疮方
Posted 甘草
篇首语:针越用越明,脑越用越灵。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治臁疮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治臁疮方
方药:生大黄15~21克,甘草3~5克。用法:先将大黄研极细末,另取甘草捶碎,去净纤维,取细粉,共搅匀。先用温开水洗净疮面,揩干后均匀撒布药粉,再用「千层」 (又名「千张」或「百叶」,为纯黄豆制成品,以薄而韧者为良)覆蓋包好。如有渗出液外流,可听其自然,第2天再洗。每日换药1次。轻者换药3~5次,重者8~9次,即可新生肉芽。此时不可再洗,药粉可少用或不用,但「千层」必须每日换1次。当结痂牢固时会发生痒感,不可揭去痂盖,隔5~7日或7日以上,痂盖会自然脱落。
说明:大黄有抑菌作用,善治痈疡肿毒、各种疮疖;甘草有抗炎及抗变态反应的作用,对皮下肉芽囊性炎症有抑制作用。二药合用,消炎解毒,排脓去腐,生肌长肉,故治臁疮有效。
相关参考
二妙散来源于元代朱震亨的《丹溪心法》一书,本方由黄柏、苍术两味中药组成。但本方药物组成并非最先出自《丹溪心法》。苍术、黄柏所组成的二妙散一方,最早见于元代危亦林所著《世医得效方》卷9的「脚气」门中,名
臁疮又称小腿溃疡,好发于长期从事站立工作,并伴有下肢青筋暴露的患者,在小腿下1/3处足踝上端内外侧皮肤和肌肉之间,先痒后痛,焮红漫肿,继而破烂溃疡不敛或敛后又因碰而复发。本病可就地取材,选用以下验方治
1治一切诸毒红肿赤晕不消者:木鳖子(去壳)二两草乌半两小粉四两半夏二两上四味于铁铫内慢火炒焦黑色为度研细以新汲水调敷一日一次自外向里涂之须留疮顶令出毒气(《医宗金鉴》乌龙膏)2治疮疡疔毒初起瘰疬臁疮小
方药:松子仁50克,胡桃仁100克。用法:共研末,和熟蜜25克收之成膏。每次服10克,开水冲服。每日服3次,10次为1个疗程。说明:此方出自《玄感传尸方》一书,名曰凤髓丹,治肺燥咳嗽。松子仁含脂肪油7
方药:鲜小蓟根30克。用法:水煎3~4沸,取清汤一大茶盅饮,一日3次。说明:本方治血热妄行诸病证,均有捷效。「医者多视为寻常之物而忽之,可谓贵耳践目矣」(张锡纯)。《本草拾遗》云小蓟根「破宿血,生新血
方药:皂荚3克,细辛3克,冰片1克。用法:将牙皂用刀刮去皮,与细辛、冰片共研为细末,装瓶密封备用。将一小纸片卷成细纸筒,取药面少许,以纸筒吹人患者鼻中,取嚏为度。说明:本方证属厥证范畴,发病每因情志过
虚劳咳嗽,是因肺伤胃弱,营卫衰微,气不温充而产生的病症。肺主气,为五脏之盖,其脉环循胃口,肺脏劳伤,则令人咳嗽上气,或唾脓血,寒热潮作,面赤口乾,偏卧喜汗,不能饮食,肌肤消瘦。方药:鲜莱菔10余枚。用
冻疮是机体受低温侵袭而引起的局部损伤。冻伤部位以身体的末端和暴露部位,如手足、耳鼻、颜面等处多见。由于寒冷侵袭,引起居部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皮肤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代谢失常,而出现局限性红斑、肿胀,严重时
一、藿香、佩兰、砂仁(芳香三味饮)三味为芳香健胃化湿之主药。藿香与佩兰配伍出自《时病论》,功效相仿,均有化湿、解表、止呕作用。唯佩兰对脾经湿热之口中甘腻多涎最为合拍,而砂仁化湿醒脾作用明显。三味用于中
外用方:马齿苋,青黛,僵蚕,天花粉,贯众。共研细末,高温灭菌备用,根据疱疹面积适量运用。每次先放一层纱布在疱疹上,将药沫薄薄涂在上,再用纱布敷上,每日1次,每次敷4~6小时。内服方:贯众,马齿苋,僵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