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七损八益各家谈
Posted 阴阳
篇首语:不要让世界改变你的微笑,用你的微笑改变世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七损八益各家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七损八益各家谈
《素问· 阴阳应像大论》云:「帝曰:调此二者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这里的「二者」指阴阳,指出「七损八益」是调和阴阳的关键。但对于「七损八益」的理解,历代的认识极不一致,分歧颇大。综括历代学者的诠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疾病症状以阴阳为纲说:杨上善《太素·阴阳》根据《素问·阴阳应像大论》中「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之论,认为「阳胜八益为实,阴胜七损为虚」,八益是指「阳胜」之身热、腠理闭、喘粗、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烦冤、腹满死等8个症状,七损是指「阴胜」之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寒、厥、腹满死等7个症状。杨氏之说以阴阳为纲将疾病症状进行了分类,强调阴阳是分析、认识疾病的关键,正所谓《素问·阴阳应像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为阴阳成为八纲辨证的总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至于对「七损八益」的具体理解,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将阴胜的「数栗而寒」拆为两损,而阳胜的「汗不出而热」只作一益,有强凑七、八之数之嫌;二是与下文调和阴阳的方法义不贯通,故此说并不为后世医家所采纳。
生长发育过程与规律说:王冰则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二七天癸至,月事以时下,丈夫二八天癸至,精气溢泻」的论述,认为七损是指女子月经贵以时下,八益是指男子精气贵乎充满,所谓「然阴七可损,则海满而血自下;阳八宜益,交会而泄精。由此则七损八益,理可知矣」。吴昆《素问吴注》也指出:「七损者,女子天癸以七为纪,二七而天癸至,月事以时下,阴血常亏,故曰七损;八益者,男子以八为纪,二八而天癸至,精气溢泻,阳常有余,无月事之损,故曰八益。」对此,张介宾《类经·阴阳类》曾反驳说:「按启玄子注此,谓女为阴七可损,则海满而血自下;男为阳八宜益,交会而精泄,以用字解为房事。然经血宜调,非可言损,交会精泄,何以言益?」实则,王氏与吴氏是将「七损八益」解为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与规律。故丹波元简《素问识》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论男女的生长发育过程,以成长阶段为益,衰老阶段为损作解,认为女子七岁、二七、三七、四七与男子八岁、二八、三八、四八共合为八益,女子从五七到七七、男子从五八到八八,共计为七损。明确提出了「七损八益」为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与规律。
阴阳术数说:张介宾《类经·阴阳类》从阴阳术数的角度,指出:「七为少阳之数,八为少阴之数。七损者言阳消之渐,八益者言阴长之由也。夫阴阳者,生杀之本始也,生从乎阳,阳不宜消也;死从乎阴,阴不宜长也。」反之,即为早衰之由。这里张氏根据《周易》的阳进阴退的阴阳术数之说,将 「七」指为「少阳之数」,「八」指为「少阴之数」,又结合其自身的扶阳抑阴的学术主张进行了阐发。而张志聪《素问集注》的观点与张介宾正好相反,他认为: 「女子以七为纪,男子以八为纪,七损八益者,言阳常有余而阴常不足也。然阳气生于阴精,知阴精之不足,而无使其亏损,则二者可调。」可见两说是基于对《素问·太阴阳明论》「阳道实,阴道虚」从不同角度理解而成。今人亦有从七、八脏腑之成数、在洛书九数方位图的象数位置而阐释的。这些说法认为「七损八益」反映了《内经》顺从四时阴阳诊治与养生的思想,体现了「天人相应」观念。
房中术说:早于《内经》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竹简《天下至道谈》明确记述了「七损八益」的内容,其文曰:「气有八益,又有七孙(损)。不能用八益、去七孙(损),则行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五十而起居衰,六十而耳目不葱(聪)明,七十下枯上脱,阴气不用,唾泣留(流)出。令之复壮有道,去七损以振其病,用八益以贰其气,是故老者复壮,壮者不衰……八益:一曰治气,二曰致沫,三曰智(知)时,四曰畜气,五曰和沫,六曰窃(积)气,七曰寺(待)赢(盈),八曰定顷(倾)。七孙(损):一曰闭,二曰泄,三曰竭,四曰勿,五曰烦,六曰绝,七曰费。」丹波康赖《医心方》所引《玉房秘决》之文与该文近似。可见「七损八益」指古代房中之术,即8种有益于人体的行为和7种有损于人体的行为。虽然各家对七损、八益的具体行为的理解不一,但均强调吐纳、导引的运用,保持精气满盈、调整各自的心身状态,切忌情急倾倒为其关键。上世纪80年代自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竹简以来,绝大多数的学者遵从此说。
从原文语境及文献考证出发,「七损八益」指古之房中术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认为其他诸说均谈的是一种规律性的东西,与「七损八益」是调和阴阳的关键并不矛盾,而且对理解人体生命、指导人们养生防治疾病也有一定意义,亦应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实《黄帝内经》提出「七损八益」,也不是为了单纯指房中家所论之房中术,而是把它理论化、抽像化,并上升到阴阳天地变化规律的角度来总结、理解、运用。阴阳观念的形成,主要来源于古人「远取诸物」的对天文、气象、物候等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但也同「近取诸身」的两性生殖现象有关系。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中指出:「中国人的科学或原始科学思想认为:宇宙内有两种基本原理或力,即阴与阳,此一阴阳的观念,乃是得自于人类本身性交经验上的正负投影。」故现代也有人认为,此说是有一定道理的,提出「阴阳之道」一个最基本的含义,就是两性之道,「一阴一阳谓之道」则是对它的哲学概括。《素问·阴阳应像大论》指出:「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把阴阳称为男女,也证明了这一点。从《素问·阴阳应像大论》与早于内经的《天下至道谈》的文字来看,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内经》将「七损八益」加以引用,并进一步升华到阴阳天地变化规律,也是很好理解的事情。
相关参考
由于附子的大辛大热之特质及其回阳救逆、斩关夺隘之殊功,决定了其在相关病情时作用的不可替代。该用时不用,其过即是延误病情。由于其有毒性,盲目大量使用,也会有中毒的危险。那么,怎样用才好?我仅就用量多少谈
「柴胡劫肝阴」之说,自温病大家叶天士之后,虽时有各医家论述,却始终未给予足够重视。近期,笔者遇一例服柴胡后引发口大渴的临床案例,乃感前世医家论述之精准。兹总结与诸同道分享。病案举例袁某,女,62岁,既
著名哲学家任继愈先生曾说,中国哲学史一直以来就认为中医哲学是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是中国哲学的第一章。中医伴随着华夏民族不止五千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投入过如此大规模、长时间的临床实践,
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所撰《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巨著,是集隋唐以前医学之大成之作,被誉为中医药学的百科全书。其中美容方药称为「面药」,收载于《千金要方卷六·七窍病面药第九》和《千金翼方卷五·妇
《内经》首次提出温病病名,根据温病初起是否有里热见证,及病证特点是否符合时令病邪的致病特点,把温病分为新感温病与伏气温病两大类。其中,伏气温病是指感邪后邪气伏藏,过时而发,病发于里的一类温病。历代医家
据有关文献记载,对于肿瘤的治疗,多数中医专家学者都认为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之法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然而,我们认为,肿瘤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阳不化气、阴盛阳衰、寒血凝滞、瘀血内结,因而提出治疗肿
本草文献整理是中医药学研究的重要组成之一,要深入开展其相关工作,必须明确整理工作的目的,从而制定相应的方案。本文试就此问题展开讨论,讨论之前要明确界定本文中的若干基本概念。首先,「本草文献」,本文所指
运气学说是古人探讨自然变化周期性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影响的一门学问。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早些时候曾针对2015乙未年一之气运气特点推荐了备化汤、紫菀汤、茯苓汤、柴桂干姜汤和乌梅丸5首
(三)注释注释,是对古籍中出现的冷僻费解或具有特定含义的字词及名词术语等,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解释,为读者提供方便。具体工作包括注字音、释通假、正字形、解词义、详出处及分析句读等方面。注释工作既有利于保存
疾病的发生是由于致病邪气侵袭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碍的生命过程。疾病发生一般都有一定的发病原因和病理演变规律,有较固定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疾病」这一概念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