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从对外传播角度看中医药文化翻译

Posted 文化

篇首语:你今天的日积月累,早晚会成为别人的望尘莫及。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从对外传播角度看中医药文化翻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从对外传播角度看中医药文化翻译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蕴含着中华文明特有的哲学思维和价值观,集中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是科学和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和「中医热」的全球升温,学习中医药知识、了解中医药文化成为世界各国的迫切需求。
然而,要使中医药为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所认识、理解和接受,就必须将其翻译成相应的外文,因此,翻译已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考虑到翻译本身是一种跨文化、跨语际的信息传播和交际行为,本文拟从对外传播的角度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国际传播对中医药文化翻译的启示
我国社会历史、人文地理的特殊性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其语言文字也蕴涵着特有的文化内涵,尤其是我国中医药文化深受中国古代哲学、天文学等多学科的影响,很多沿袭至今的名词术语本身即为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代汉语,如「心主神」、「木克土」等,要克服中西方巨大的语言文化差异,通过翻译将其传播给外国读者确实具有相当的难度。
中医药翻译作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同样具有传播学的一般性质,即它是一种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同时,其翻译过程也涉及到译者、翻译的内容、翻译的方法、译文读者和译文读者的反应等五大要素,这与对外传播过程中的五大要素(即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像和传播效果)正好一一对应。可见,翻译实践活动是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渠道,它关系到传播者、传播内容和传播对象,更决定了传播效果。简而言之,对外传播视角下的中医药文化翻译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下,中医药文化传播者借助翻译这一媒介向外国传播对像传递中医药文化信息,以实现文化交流与共享的一种跨文化、跨语际的信息传播行为。
在这一概念指导下,中医药文化的翻译应突破传统翻译仅局限于原语到译语的两极封闭状态,以开放、动态的视角去考虑翻译的方法、译文读者和译文读者的反应等诸多因素。从对外传播的角度来看,译文读者作为传播活动的参与者和传播效果的反馈者,在传播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译者在翻译时要兼顾读者的文化背景、心理需求和阅读习惯,考虑到他们对译文能否理解和接受。传播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文读者的感受。当然,这里的读者感受是指大部分读者的共同感受。另外,除了注重读者感受,还应理清中医药文化翻译所要达到的预期传播效果。概括地讲,其目的就是为了向越来越多对中医药以及相关文化感兴趣的普通外国受众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引导他们进一步体验和感受中医药在防病治病和养生方面的独特功效。这样既能更好地提升我国中医药在世界医学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又能切实促进与中医药相关的经贸与文化交流。
  对外传播视角下的中医药文化翻译
我国的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与中医药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相似,其语言也同样具有模糊性、歧义性和笼统性等特征。为了更好地向外国受众传播中医药文化,译者不应一味地追求译文在形式和内容上忠实于原文,而应在客观准确的前提下根据具体的翻译目的选择灵活多变的译法。当然,在翻译同一作品时,不同的译者也许会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最终达到异曲同工的翻译效果。因此,笔者以为,较之讨论翻译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翻译所应遵循的原则,毕竟任何的翻译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再按一定的方法进行,中医药文化的翻译也是如此。在此笔者总结了以下三条原则:
1.参照西医,以实用性为原则 中医药文化具有浓郁的古典文学色彩和深厚的哲学底蕴,再加上中医本身独特的理论基础已自成一体,其涉及的医学理念和术语往往在英语中无法找到完全对应的词语或表达法。全人类对于自然科学领域的认识在很多方面是相似或相通的,比如中西医在对人体器官及其生理功能的认识、日常保健以及饮食疗法等方面就有诸多相同、相近之处,而且,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互联网的普及,这种文化和认识上的趋同性正日益扩大。译者完全可以遵循实用性原则,大胆借用西医所固有的生理、病理术语来翻译对应的中医概念,以达到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和谐状态。例如,中医的心、肝、脾、肺、肾虽然既具有解剖意义,也分别特指各个器官所具备的不同功能,但随着中医药在世界各地的发展壮大以及外国受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进一步了解,上述术语完全可以对译为西医的heart、liver、spleen、lung和kidney。从翻译实践来看,将中医概念参照西医译成英文,并未造成中西医用语混淆不清的情况。相反,随着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的深入,这种译法还将会得到越来越多外国受众的接受和认可。
2.保留特色,以民族性为原则 从对外传播的角度而言,译者的任务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以准确真实的本来面貌推向世界,反映当代中国学者对传统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所以,对于相当一部分无法找到对应语的内容而言,在翻译时就应尽量保留其原有的特色,以中医药文化典型的民族性为原则。在众多的翻译方法中,音译或音译加注称是遵循这一原则的最好例证之一。例如,「气」、「阴阳」、「气功」等内涵丰富的概念该如何翻译为英文,最初在中医翻译领域一直存在诸多争议,无论是直译还是意译,都无法准确完整地反映原语的复杂含义。而现在,这些概念对应的音译词qi、yinyang、qigong ,都早已被外国读者熟知和理解。
3.尊重读者 衡量译文的标准就是要以外国读者的接受性为主要尺度,于是,尊重读者,优先考虑译文的可接受性就成了译者应遵循的第三个原则。例如,中医里常提到「贼风」这一概念,最初曾被译为「thief wind」,后来又被译为「windevil」。其实这里的「贼」是伤害的意思。贼风泛指四季气候异常所形成的邪气,俗称外邪。中医的贼风通俗地说,即指引发人体伤风感冒的致病因素。因此,表意准确又容易为读者理解的现行译法是pathogen或pathogenic factors。又如中医方剂百合固金汤,它是以百合、当归、贝母等多味药物配制而成的汤剂,其主要功效为养阴润肺,化痰止咳。考虑到外国受众的可接受性,其英译文「Lily Decoction for Strengthening Lung」既包含了主药和方剂剂型,又概括了该药的主要功效,这些关键信息正是外国读者所期望获得的。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中医药文化环境谨防同质化

中医药文化环境谨防同质化?最近几年,各地的中医医院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纷纷开拓思路,创新形式,把中医医院打造成传播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主阵地。特别是在中医药文化环

医学百科 高校中医药文化教育探索

由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2010年组织开展的高校中医药文化认同性问卷调查显示,非中医药学类高校学生中,中医药文化知识由学校传授的只占了14.2%,其传播方式以家庭和医院及其他为主;中医药学类高校学生中

医学百科 板蓝根缘何受争议

从去年的「打通任督二脉」争议,到今次「板蓝根」、「迎香穴」成热词、受争议,站在中医药文化建设的角度看,反映出当前强势的西医文化语境下,民众接受中医的文化语境尚待培育,对中医的认同度也有待再提高。「板蓝

医学百科 从文化视角看皇甫谧故里拜祖

拜祖归根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拜祖具有巨大的教化、凝聚和传播功能。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奠定了针灸学发展的基础,拜谒皇甫谧,有助于固本清源,回归针灸源头;有助于提升认同,弘扬中医文化,体现针灸原创优势;

医学百科 从玄奘五不翻理论解读中医翻译

「五不翻」理论是玄奘法师根据自己从事佛经翻译实践所概括出来的五种适宜采用音译的情况,其在本质上是关于音译法的五条适用原则。本文本着「师古而不泥古」的精神,并结合中医翻译实例进行逐条剖析和解读,以便更深

医学百科 中医药发展需要大健康文化智慧

中医的认知基础根植于中华文化,五千年来生生不息,至今已是枝繁叶茂。然而在现代科技文化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中医药的发展却步履蹒跚,缓缓前行。如何应对,与时俱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中医药发展

医学百科 中医药文化与道家哲学思想渊源(上)

  历史悠久、丰富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它以独特的东方文化内质与形态孕育了中医药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医药学一直支配着中国人养生防病治病以及生活方式,也曾给周边的民

医学百科 打造中医的家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医文化是中医医院特有的文化,是中医药行业的精神家园。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曾指出:加强中医药机构文化建设,塑造中医药行业特有的人文精神、人文环境

医学百科 张仲景医药文化漫谈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学本三代之旧,识高先秦之上,是一部集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为一体的知识体系。《伤寒杂病论》虽以论病为主,却始终贯彻和把握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理念,放射出自然哲学思想的光辉。《伤寒

医学百科 中医药科研应与现代科技共鸣

中医药科研的概念是什么?应该是在以中医药理论和标准为指导下所从事的科学研究活动与取得的效果,从这个角度讲,脱离了中医药理论为标准的科研都不能称其为中医药科研。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我们目前所指称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