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脾胃应甘补

Posted 白术

篇首语: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脾胃应甘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脾胃应甘补

补脾胃者,当使燥湿相宜,则在医者选方用药,当以甘味为主。然甘有甘温甘凉之分。阳不足者治以甘温,阴不足者则宜甘凉,甘温可助脾升,甘凉可助胃降。补脾胃当首分阴阳,不可认为补脾必甘温,补胃皆甘凉,当以辨证论治。
脾喜甘温,《脾胃论》云:「甘温以补其中而升阳。」他认为甘温可助脾阳升发,适用于脾阳不足,元气下陷之症,创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均用甘温之品,临床上常用的四君子汤、六君子汤也均以甘温为主。若脾阴不足则忌甘温而宜甘淡,《内经》云:「欲令脾实,气无滞饱,无久坐,食无太酸,无食一切生物,宜甘宜淡。」说明甘淡可补脾阴,常用如益胃汤等。对于气阴两虚之证临床常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其方中虽有甘温之参术,然其中又有甘淡之茯苓,故其义明确,故参苓白术散在临床应用广泛,就是针对脾气不足兼阴虚之故。
胃喜甘凉,叶天士认为:「胃为阳土,易凉宜润。」甘凉则可濡润,可益胃阴而助其降,胃气才不上逆,胃阴不足者,以甘凉增其津液,常用增液汤、益胃汤、沙参麦冬汤类。然胃阳不足者则甘凉不宜,医家喻嘉言云:「胃属土而喜甘,故中气不足者,非甘温不可。」胃阳虚之胃脘痛,治常以温阳散寒法,用桂附理中汤等治之。
总之,补脾胃当用甘味之品,再辨其寒热加以它味。朱丹溪曾说:「夫胃气者,中和元气也,惟以谷、肉、菜、果相宜,盖药石皆偏胜之气也,虽参芪草为性亦偏,况攻击之药乎。」实乃至理名言。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学习《脾胃论》要有重点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所著《脾胃论》在《内经》学术理论基础上,论述脾胃与元气关系、脾胃在人体气机升降中作用、脾胃对其他脏腑影响等内容,并阐明了脾胃在人体之重要作用,是李杲倡导脾胃学说之代表作,对后世影响较

医学百科 调理脾胃防治感冒

从临证实践中感悟到,调理脾胃是防治感冒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特别对体虚、胃肠型感冒且反复发作者,尤为适合,且有治愈后不易复发、疗效稳固等优势。脾胃与肺之关系众所周知,脾胃和肺具有相生关系,脾胃为肺之母脏,

医学百科 辛智科治脾胃病

对脾胃病发病机理的认识中医认为,食物入胃,胃主受纳腐化,脾主吸收输布,脾胃是人体运化、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脾气主升,主运化,胃主受纳水谷、腐熟消化,主降浊。辛智科教授认为脾胃并居人体之中央,为脏腑气机

医学百科 捏脊治疗老年脾胃虚

脾胃虚弱并非指某一种疾病,而是指由于人体脾胃功能失调所导致的一系列症状,老年人由于脏腑功能的减退,常出现上述脾胃虚弱症状。捏脊疗法从属于中医的按摩术,方法简便,易于操作,无需求助医生,家人便可为老年人

医学百科 说说脾胃与痰饮

痰饮是体内水液停积、不得输化的一种疾病。《内经》谓之「积饮。」《金匮》首创痰饮之名,并以专篇论述,对脉证治疗阐发甚详,成为后世辨证论治的主要根据。痰饮皆湿聚而成,但湿又源于脾胃,总由脾胃升降失常,运化

医学百科 脾胃病防治九字法

元气乃人体生命健康之本,而元气之充足,须赖脾胃之滋养,故脾胃伤,则元气易衰……由于「脾主运化水谷之精微」,其运化功能全赖脾气之健……脾虚涉及它脏,首先是肝……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则可形成胃实证……脾宜

医学百科 小儿用药更应重脾胃

从临床中发现小儿得病,大多由于脾胃虚弱所致,有些小儿,由于脾胃不好,消化吸收能力差,一遇气候变化,往往容易感冒,发热,咳嗽甚至影响消化系统,形成恶性循环,经常生病,对于生长发育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笔者

医学百科 由慈禧医案说脾胃病治验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到「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脾胃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脏器,在中医脏腑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胃降,生化气血,滋长精气,被称为「后天之本」。清宫御医也颇为重

医学百科 脾胃病从肝论治

肝属木,藏血,主疏泄条达,脾胃属土,主受纳运化,肝与脾胃木土相克,其疏泄条达正常既可助脾运化使清阳之气生发,又可助胃受纳腐熟,使浊阴之气下降。正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谓「土得木而达」。七情郁结最易伤

医学百科 脾胃病验方,中医偏方有用吗

脘腹痞满,多属于中医所指的脾胃疾病。中医认为,其多与禀赋不足、饮食劳倦、脾胃受损、情志不舒、气机失调有关。患者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后,若采用以下简、便、验、廉的验方治疗,往往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药物疗法